嵩陽書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時,時稱嵩陽寺,至唐代改為嵩陽觀,到五代時周代改建為太室書院。宋代理學的“洛學”創(chuàng)世人程顥、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此后,嵩陽書院成為宋代理學的發(fā)源地之一。明末書院毀于兵燹,清代康熙時重建。嵩陽書院與河南睢陽書院(又名應天書院)、湖南岳麓書院、江西白麓洞書院并稱我國四大書院。
拍攝時間:2011年2月24日
1、由于早晨起得晚,對洛陽又不熟悉,想去少林寺游玩,到了洛陽火車站西邊的汽車站,看樣子是國營車站,被“忽悠”上了一輛中巴,買完票不一會,又被領到一輛小型商務車上(車號:豫CJk815),開始了一天的驚魂之旅。小車上共有8名“上賊車”的外地人,到了嵩山附近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車主要求每人交190元,其中180元景點門票錢,10元為導游服務費。否則,就地下車!沒辦法,交吧。于是,第一站:嵩陽書院。
2、這是嵩陽書院門前西側的大唐碑:它的全名叫“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刻立于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高9米多,寬2.04米,厚1.05米。碑文由唐朝宰相史上的大奸臣李林甫撰寫,上刻唐代著名書法家徐浩的八分隸書。碑文記載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寵信道教,為求“長生不老”之術,命道士孫太沖在此煉九轉仙丹,最終治好了李隆基的病的故事。
3、據說石碑立成之后,由于碑文的的撰寫者李林甫是個臭名遠揚的大奸臣,老百姓紛紛指著石碑上面的文章痛罵,被玉帝聽說了,他派神龍下凡摧毀石碑,可是神龍來到碑前卻被上面漂亮的書法所吸引,不忍心下手,就在沒有字的背面擊下一條裂痕,背面可以發(fā)現一條清晰的雷擊痕跡,當時上面的碑帽也遭到波及,后人又重新的修補上去的。
4、在石碑的背面,最有名氣的就屬明代時期河南府巡案監(jiān)察御史蔣機的一首詩了:“道旁林甫碑,讀之面發(fā)赤;心殘似劍矛,言甘如醴蜜;唐家對德辭,出自奸諛筆;天怒春雷轟,勿久污太室?!闭f的就是上面的故事。
5、立碑的故事:唐玄宗派人到嵩陽觀立碑銘志,監(jiān)工大臣隨口說了聲:“碑身越高越好,碑首帶個帽,限期100天完成?!惫そ硞冏隽司啪虐耸惶?,誰知碑做好了碑帽卻帶不上,工匠急的團團轉,誰也想不出好的辦法。監(jiān)工大臣一連殺了三個知縣和六個領工頭目,但碑帽依然無法戴上,最后,大臣來到碑前對工匠們下令:在限期三天,如果還完不成就把你們統(tǒng)統(tǒng)殺掉。工匠聽到命令,正在愁眉苦臉無可奈何的時候,來了一個老頭,走到碑前左看右看。有個工匠就對他說:老人家你趕快走吧,免的在這里被我們帶災。老人卻說:什么帶災不帶災的,我這都黃土埋到脖子的人了,還怕什么?,說完就不見了。但是這句土圍脖子卻提醒了工匠們,于是大家運來大量的黃土把石碑圍起來,順著土坡把碑帽帶了上去,然后將黃土挑走完成了整個立碑任務。
注:因博客搬家,把幾年前的博客按照時間順序,都搬過來了,部分文字記述已經沒有了,見諒!
未完待續(xù),謝謝光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