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教師這一職業(yè),首先,我要進行自我檢討,很久之前對這一職業(yè)存在著一定的錯誤認知,一方面,我覺得教師這一職業(yè)有著較大的局限性,雙腳一旦踏上了三尺講臺便永遠被定格在了那方寸之地,另一方面,我曾經(jīng)認為,教師這一職業(yè)又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同一道題,同一篇課文,一日之內(nèi)至少要講2~3遍。由于種種原因和莫名其妙的外界因素,我對教師這一職業(yè)有些許的排斥……
我原認為自己會“先入為主”,從而使這種思想根深蒂固,沒想到上了高中乃至大學之后這種思想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概是因為我在最炙熱的高中時代遇到了一位神仙老師吧!
今天且以非師范專業(yè)頂崗實習的大學生來淺談一下老師們的艱辛吧。
如果有人問“你在學校聽過最動聽的音樂是哪一首?”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便是下課鈴聲。是啊,聽到下課鈴聲那一瞬間,就像打了雞血,精神抖擻,三五成群,四六成對,開始爭分奪秒地訴說自己的“小天地”。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那個站在三尺講臺上滔滔不絕講解的她,又在背后為這短暫的45分鐘默默地付出了多少呢?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那么“臺上45分鐘”臺下又需幾年功呢?
以一道數(shù)學題為例,上課時,老師展現(xiàn)給學生們都是完整的解題過程,包括解題方法和一些繁雜的計算,一步又一步,步步不落……
那么上課前呢?老師又在干什么呢?談偶像?話家常?聊八卦?你錯了! 你會看到老師的手里正在緊緊地握著一只筆,旁邊還是一些稍顯凌亂的草稿紙,她正在精心準備著即將要講給你的這道題,正絞盡腦汁地想著要以哪一種更好的方法講述給大家呢?要從哪里切入才容易被更多學生理解和接受呢?
一節(jié)課,45分鐘,2700秒,你全程穩(wěn)坐“交椅”無站立,只需稍稍豎豎耳朵,老師呢?全程站立無“交椅”還需喋喋不休地講解著……
放了學,你滿心歡喜,奔向父母,嘴里美滋滋地熱騰騰的飯菜,可曾想過,你的老師此時此刻正在干什么?她此刻正在忙碌地接自己的寶貝放學,為自己的家人準備晚餐,忙完這一切的一切她走進的并不是臥室,取而代之的是電腦桌前,開始了第二天的備課……
有一種忘我拼搏叫高三學生,有一種默默付出叫高三老師。
高三,無疑是所有高中生三年中最重要最關(guān)鍵最有壓力的一年,但是,與此同時也是任教高三的老師身心俱疲的一年。尤其是近三年,新冠疫情成為常態(tài),許多高三學生和老師大部分都是封閉在校,老師所承受的壓力與困難更是雙倍的,在家人和自己任教的高三學生之間,義不容辭地選擇了后者,沒有為什么,只是因為她是一名偉大的人民教師,她沒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只是希望你能考出理想的成績,她是唯一一個和我們沒有血緣關(guān)系,卻和父母一樣,希望我們優(yōu)秀的人。
學生考不好,最著急上火的就是她。那種挫敗感與失落感使她覺得比自己上學時考試考砸要難過百倍,其實,老師也會有她們的低谷期,也會有批不完雪花般的卷子,也會因中午犯困不想上課,也會因為做不出來的題而抓耳撓腮,但是啊,她們會點上眼藥水繼續(xù)批,也會灌上一杯濃茶,精神百倍地走進教室,也會盡可能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解答問題,這就是我敬愛的張老師曾經(jīng)說過的“老師都這樣,上了講臺就治百病”。
丹心映日月,赤誠澆新花,秋果結(jié)累累,桃李滿天下。
那么,對于老師來說,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呢?有人說大風有十二級,教師的幸福也有十二級。
作為一位教師,只有在看到學生們時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幸福感。無論我們能否成為老師的驕傲,只要我們以畢業(yè)生的身份,帶著激情與感恩,奔向我們敬愛的老師,哪怕兩手空空,她依然會感到幸福和滿足,這大概就是為人師者的深情吧,也就是一個教師最大的幸福。
有一種愛,血濃于水,代代相傳,那叫親情,有一種感情,雖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是卻也牽腸掛肚,那就是師生情,這種巧妙的感情建立在共同擁有的校園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在老師目送學生的背影走出校園之后,在學生畢業(yè)多年后回歸母校奔向老師的行動中……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她撒下春雨,滋潤萬千桃李,散下春風,拂過莘莘學子,只盼來日桃李爭妍。
最近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