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138 篇 原 創(chuàng) 主 推 文-
答案毋庸置疑:
算?。?/span>
但你知道
埃及是如何躋身四大文明古國的嗎?
▼
埃及的位置
(圖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一切得從一條河說起...
尼羅河
全長6,853千米,公認(rèn)的世界第一長河
(一說是2007年巴西學(xué)者
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
但尚未獲全球地理學(xué)界的普遍認(rèn)同)
它縱貫非洲東北部
干支流流經(jīng)非洲東部九個國家
跨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最后注入地中海
▼
(圖來源:venturesafrica.com,標(biāo)注:《自駕地理》)
▼
尼羅河流域(綠色陰影)面積280萬平方公里
相當(dāng)于整個非洲大陸面積的十分之一
可以說是相當(dāng)厲害了
(圖來源:Nile Basin Initiative)
作為地球上惟一一條自南向北流淌的大河
它的源頭一直都很神秘
直到19世紀(jì)后半葉
才確定原來有兩個源頭——
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
發(fā)源于海拔2621米熱帶中非山區(qū)的
白尼羅河
途徑剛果、坦桑尼亞
布隆迪、盧旺達(dá)、烏干達(dá)
與另一發(fā)源于海拔2000米
埃塞俄比亞高地的青尼羅河
在蘇丹首都相會
形成象鼻子一樣的弧灣
所以蘇丹首都取名“象鼻子”——喀土穆
▼
請看圖中虛線圓圈部分
至此,青、白尼羅河合匯
這才成了人們熟悉的尼羅河
河水步履不停
繼續(xù)向北奔流,穿過蘇丹和埃及
盡管所到之處盡是沙漠
但它最終還是頑強(qiáng)地流入地中海
并在入??谔幮纬闪艘粋€巨大的三角洲
▼
由尼羅河伊始
世界上但凡河流入海口堆積的低平原
無論形狀如何,統(tǒng)稱為“三角洲”
(圖來自新浪科技,標(biāo)注:《自駕地理》)
對于沙漠占國土面積達(dá)96%的埃及來說
貫穿全境的尼羅河無異于
雪中送炭
▼
埃及地形圖
(圖來源:emersonkent.com,標(biāo)注:《自駕地理》)
公元前5世紀(jì)
古希臘歷史學(xué)家希羅多德就曾說:
“埃及是尼羅河饋贈的厚禮。”
▼
尼羅河風(fēng)光
(圖來源:egypttoursgate.com)
可不是嗎?
每年的6-10月
尼羅河就開始慢慢地泛濫
洶涌的河水漫過河床,洗去土壤的鹽分
把上游的泥土和植物殘骸帶了下來
在兩岸沉積出一層層肥沃的黑土
▼
(圖來源:worldhistoryto1500.blogspot.com)
等到水勢一退
農(nóng)夫們只要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
讓家畜把種子踩進(jìn)土里
之后就是坐等收成、載歌載舞了!
大豐收后,還不用費(fèi)勁翻整土地
因為來年尼羅河再次泛濫的時候
又是一片沃土...
▼
別人家的泛濫都是災(zāi)難
尼羅河的泛濫就是恩賜
對比同期其他還在為填飽肚子不擇手段的人類
古埃及人簡直是躺贏...
(圖來源:ancientegyptkwon)
可以說,埃及這個小兒子
是最得母親河寵愛的
畢竟如果不是憑借這一得天獨(dú)厚的條件
古埃及人還無法創(chuàng)造出
世界最早、最輝煌的農(nóng)業(yè)文明
▼
據(jù)估計,古代埃及用尼羅河水
灌溉的土地有270多萬公頃
遠(yuǎn)遠(yuǎn)超過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流域
(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也就沒有尼羅河沿岸那些
數(shù)不清的古文化遺產(chǎn):
金字塔、神廟、帝王谷...
接受大自然的饋贈
住在這個世界上最富庶的尼羅河畔
古埃及人自稱是神的選民
他們認(rèn)為
世間充滿了神秘而無形的力量:
日月星辰、風(fēng)雨雷電、高山大河及一切動植物
太陽、沙漠、尼羅河
獅子、鷹、鱷魚、蛇...
這些都成為他們崇拜的對象
圖騰崇拜也由此而來
▼
古埃及人是多神論者
他們對神的理解,從過去的動物神
逐漸發(fā)展為人身獸頭形或完全的人形
(圖來源:Neko3Hiki)
正正是因為
埃及這獨(dú)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宗教信仰
助長了他們對來世的希冀
尼羅河每年有規(guī)律地泛濫、消退
與之相應(yīng)的植物茂盛、枯萎
太陽每天升起、落下
這些周而復(fù)始的自然現(xiàn)象告訴古埃及人:
世界是循環(huán)往復(fù)的
自然萬物可以由死而生,永恒不變
他們相信:
就像太陽神一樣,人也是可以永生的
當(dāng)人死去后
靈與肉只是暫時地分離
靈魂會再一次投生到人體里
▼
古埃及人把不死的靈魂稱作“巴”
模樣就是一只長著人頭、人手的鳥
(圖來源:mathisencorollary.blogspot)
為了讓飄蕩的靈魂“有家可歸”
他們絞盡腦汁地保存好尸體
于是誕生了絕妙的木乃伊技術(shù)
▼
(圖來源:newscientist.com)
同時,為了來世的幸福
他們十分重視死后生活的安排:
法老們
挖空心思為自己建造永恒的居所
從馬斯塔巴到金字塔,再到帝王谷
無一例外
就連普通百姓
也不惜花費(fèi)畢生精力和全部積蓄
建造陵墓、購置棺材、雕刻墓葬
▼
古埃及法老圖坦卡門陵墓的圖像重構(gòu)
由插畫師 Emma Metcalfe 繪制
(圖來源:emillustration.co.uk)
現(xiàn)世短暫,來世永恒
古代埃及王宮及民宅等世俗建筑
在用材、規(guī)模和裝飾上
全都比不上這些冥世的建筑
這也是為什么
在埃及看到的都是陵墓和廟堂
找不到古代村落遺跡的原因
在埃及游玩,最精華的部分
莫過于尼羅河沿岸那些
宏偉的古文化遺產(chǎn)
假設(shè)我們從埃及傳統(tǒng)意義上的南部邊界
阿斯旺開始沿尼羅河一路向北
你會看到什么?
阿斯旺大壩
世界七大水壩之一
修建在阿斯旺以南13公里的尼羅河上
耗時10年多,于1971年建成
▼
阿斯旺大壩衛(wèi)星空照圖
(來源:DigitalGlobe)
它控制尼羅河水
河谷兩岸終年獲得河水的滋潤
使埃及的農(nóng)業(yè)產(chǎn)值翻倍
甚至抵御了埃及歷史上的數(shù)次洪水、旱災(zāi)、饑荒
▼
阿斯旺大壩
(圖來源:Hajor)
但它在生態(tài)和環(huán)境方面也帶來不少弊端:
比如上游的淤泥無法滋養(yǎng)到下游
農(nóng)民不得已使用化肥,帶來新的環(huán)境問題
還有灌溉面積的擴(kuò)大
導(dǎo)致尼羅河兩岸土壤鹽堿化日益嚴(yán)重等等...
如今
人們?nèi)栽谡務(wù)摪⑺雇髩蔚墓εc過
阿布辛貝神廟
位于阿斯旺以南280公里處
它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為紀(jì)念與敘利亞北部的卡迪什之戰(zhàn)大捷
也為向埃及南方諸國宣示國威而修建的殿堂
神廟選址獨(dú)特,不在地表不在山里
而是把尼羅河中央的小石丘掏空
開鑿出一個高20米寬36米深62米的巖洞
▼
阿布辛貝神廟遠(yuǎn)景
(圖來源:foundtheworld.com)
更獨(dú)特之處在于
這項工程對天體運(yùn)行精密計算
可謂是“登峰造極”:
太陽光每年有兩次穿過62米的隧道
照進(jìn)二世的神像上
一次是2月21日
恰逢二世的生日,也是麥?zhǔn)盏募竟?jié)
第二次是10月21日
恰巧是二世30歲登基的那天
也是尼羅河水泛濫過后播種的季節(jié)
后來因阿斯旺水壩的興建
為避免神殿遭水淹沒
人們把神廟切割上移201米
現(xiàn)在陽光照進(jìn)的時間均推遲一天
▼
阿布辛貝神廟近景
(圖來源:wallpaperclicker.com)
帝王谷
從圖特摩斯一世開始
埃及法老們就已經(jīng)不再修建金字塔了
在長達(dá)500年的時間里
古埃及各代法老流行興建帝王谷
帝王谷坐落在尼羅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
庫爾恩(Al-Qurn)之巔
與古稱“底比斯”的盧克索相對
(太陽東升西落
古埃及人認(rèn)為東方象征著生,西方標(biāo)志著死
所以墓地都建在西岸)
▼
帝王谷位置圖
(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與建在明處
高大聳立、引人犯罪的金字塔不同
法老們在遠(yuǎn)離開羅、人煙稀少的盧克索選址
把帝王谷建在不被人知覺的
偏僻山谷、懸崖峭壁或大山底下
▼
帝王谷
(圖來源:strangeassembly.com)
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最后這些墓穴還是被盜墓賊盜了不少
如今走進(jìn)帝王谷
里面的一座座墓室
都是巧奪天工的博物館和美術(shù)館
是埃及古文化的精華所在
▼
帝王谷里精美的壁畫
(圖來源:ancient-egypt-history.com)
吉薩金字塔
告別了“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館”盧克索
繼續(xù)沿尼羅河一路向北670公里
我們來到了埃及首都開羅
名聞世界的吉薩金字塔
就位于開羅西南近郊10余公里的吉薩高地上
▼
開羅,遍布全城的清真寺宣禮塔
使其享有“千塔之城”的美譽(yù)
(圖來源:traveluxblog.com)
吉薩金字塔群
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約在公元前2631至2498年建成
主要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
及大獅身人面像組成
▼
吉薩金字塔群衛(wèi)星圖
(圖來源:earthobservatory.nasa.gov
標(biāo)注:《自駕地理》)
作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首
巨大的金字塔身上
一個又一個的不解之謎
為其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吸引各國學(xué)者不斷探索,眾說紛紜
比如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以三大金字塔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為例
如果把所用的石塊都敲下來
鋪一條一尺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
▼
夕陽下的吉薩金字塔群
仿佛在述說著數(shù)千年的滄桑變幻
(圖來源:Jeferson Gomes)
在那個沒有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
工人如何快速地
將每塊重幾噸、幾十噸甚至百噸以上的
約230萬塊巨石搬運(yùn)、砌上去的呢?
還有,金字塔外壁
每塊石頭都精確到嚴(yán)絲合縫
一把銳利的刀也難以插入
如此精湛的工藝
竟然出自近5000年前古埃及工匠或奴隸之手?
▼
只有身臨其境
才知道金字塔有多高大
(圖來源:tourist-destinati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