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中,商榮問:“一個人年老時,為何牙齒掉光了,舌頭安然無恙?!?老子回答:
“牙齒之所以都掉了,是因為它太強了,從不知示弱;而舌頭之所以還在,是因為它知道何時展現(xiàn)柔弱的一面,故而能夠存在得長久?!?/p>
人也一樣,越是強者越懂收斂鋒芒,給人和煦和溫暖,越是弱者,越要逞強示威,處處爭個輸贏。
01
示弱藏拙,是高手的修養(yǎng)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次作家聚會上,有一個男人穿著很夸張,站在整個會場的中央,對自己的書夸夸其談,不斷地和身邊的人強調自己多厲害、多優(yōu)秀。
當他把自己的經(jīng)歷講完后,身邊的人都面無表情地一一散去,這時,他突然注意到了坐在角落里穿著很普通的一位中年女人,他像找到了新的炫耀目標一樣,慢慢地走向她。
“我是弗蘭韋爾,我寫了三十多本書。”
隨后他便用一副看不起人的語氣問道:“你呢,寫過多少本書?”
這個默默坐在角落里的女人,只是微微一笑,說:“我只寫過一本。”
沒成想弗蘭韋爾竟然輕蔑地笑了起來:“你寫的書叫什么名?我可以幫你指點一二。”
中年女人接著說:“《飄》”。這時的弗蘭韋爾臉上的笑容,沒有了,他也沒再說一句話,只能灰溜溜地離開了。
瑪格麗特的謙遜和低調,與弗蘭韋爾的張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菜根譚》中曾寫道:“地低成海,人低成王?!?/p>
生活中處處可見顯“強”之人,仿佛內在的實力和過往的成績,都需要通過向外高喊而得到印證,相反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藏鋒”的妙處。
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的朋友要離,就是一個懂“藏鋒示弱”的高手,他身材瘦小,每次和別人比劍,他總是先防守,把攻擊的優(yōu)先權交給對手,看起來是在和對手“示弱”,實際上是在謀劃布局。
對方一旦采取先攻,他便會仔細觀摩對方的劍式,待對方防范時,他又突然進攻,一擊制敵。
憑借先示弱,再摸清敵人的進攻套路,最后再突然襲擊的清晰布局,讓他成了無敵的擊劍高手。
要離的這種“能而示之不能”,不僅是高級的處世之道,而且也是保護自我,看清當下的宏觀眼界。
02
高級的示弱,不是短期的屈服,而是長期的收獲
示弱不是屈服和認輸,也不是處處退讓,而是退一步進一尺的人生智慧。
有一件事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初入教育咨詢行業(yè)的時候,那時候曾和一位大客戶打過交道,他素養(yǎng)很高,各方面都不錯,唯有一點,我接受不來,就是非常強勢。
還沒合作之前,就給我設置各種難題,從產(chǎn)品到價格,從流程到服務,中間甚至還因競爭對手的介入,差點反悔。
有一次因競爭對手的報價比我們低,而我也絲毫不退讓,就這樣互相博弈了一個星期,后來我主動給他發(fā)了一條真誠的信息,表達了我們對他的欣賞和歡迎,希望能和他再對合作進行一次深入的洽談,外加還會贈送一些附加的產(chǎn)品。
也因為我的那一次主動,讓我們再一次有了深入的交流,最后也因此達成了合作。
后來他親口告訴我,為什么競爭對手報價比我們低,但最后卻選擇了我們,是因為在合作之前,對手派了一個直爽的女生與他對接,他打算先觀望后再決定,但是還沒到一個星期,那位女生就沉不住起了,給他發(fā)信息,語氣強硬地問他什么時候做決定。
他看了信息,一肚子火氣,瞬間就改變了主意。
雖然在那之后,沒有與這位大客戶再次進行合作,但是我們之間的交情持續(xù)了很多年,這件事也一直被我記在心上,時刻拿出來提醒自己在職場上,做人做事要懂得適當?shù)氖救酢?/p>
放低姿態(tài),不是委曲求全,而是給彼此以空間和進退的余地,示弱,也不是不顧眼前得失,而是跨越了現(xiàn)狀看到了未來。
看似凡事被人占了一頭便宜,少了與人爭先的勇氣,但背后卻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格局和眼界。
03
示弱思維,是個人精進的必經(jīng)之路
《示弱的力量》一書中說:不敢示弱,不過是我們過分渴望“認同感”,根本原因是我們不敢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敢承認自己是“普通人”。
卸下自己的不可一世,坦然接納自己的普通,便能開啟“示弱”的思維,去與世界和諧共處,溫柔相待。
眾所周知,美國鋼鐵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公司,但到了60年代,日本的鋼鐵公司逐漸占了上風,奪走了魁首地位。
后來因為大衛(wèi).羅德里克的加入,讓美國鋼鐵公司從困境之中,走了出來,重新成了鋼鐵產(chǎn)業(yè)里的領頭羊。
那么羅德里克用了什么高招,扭轉了局面?這就不得不說,他“示弱”型的一些舉措:
首先一上來,羅德里克并沒有大肆地采取和日本鋼鐵拼殺的姿勢,而是盤點了自己公司的各種資源,進行了縮減公司規(guī)模的決定;
在羅德里克任職期間,總共關閉了旗下150家工廠,減少了30%的煉鋼生產(chǎn),也淘汰了54%的職員,裁減了將近10萬的工人,于此同時,他還出售了公司大片森林、水泥廠、煤礦等資產(chǎn)。
以此獲得了將近20億美元的活動資金。
有了充足的資金后,羅德里克并沒有非常著急地開始鋪天蓋地進行資金投注,以求在競爭場上奪回一部分市場份額,而是繼續(xù)“示弱”,進行了很多市場環(huán)境和行業(yè)的研究,最后決定以50億沒有的價格收購了一家石油公司。
正是這樣接二連三地退讓,讓羅德里克的鋼鐵公司,最后在西方經(jīng)濟不景氣的風暴席卷美國后,成了唯一一家逆勢而上的鋼鐵公司。
羅德里克之所以能成功,也正是因為他的“退”和“讓”,而不是盲目地爭,因為有了充分地考慮和思索,才能看到長周期下的危機和機會,手握時間利器,才能沖破當下迷霧,看清成長路上的藩籬和荊棘。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以“強”為法則,學會示弱,才能時刻冷靜,保持初心,不與人爭,不是不爭,而是懂得舍棄當下的利,去擁抱未來的甜。
“示弱”思維,是人生路上自我精進和成長的重要認知,時刻謹記,退一步不是時時退,而是為了未來跨出的那一大步。
04
寫在最后的話
很小的時候,父親曾和我說過:“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p>
當時他沒有告訴我這句話的含義,現(xiàn)在想來,父親早已參透了人生成長的大智慧。
世人總好強,凡事要爭個對錯,輸贏,咄咄逼人間早已丟了從容和愜意,相反那些,懂得示弱的人,才能擁有贏得世界的底氣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