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春季
2019-3-19
“文無需盡露,半隱會更好。”
風月半隱
文字/香襲書卷
春色是鬧心的,每日總覺趕忙。數(shù)不清的花樹在春天里開放,把一雙眼睛忙亂得應接不暇,這邊是海棠含苞,那邊是杏花淺白,還有茶花也來趕熱鬧,反正是萬種風騷。
越是這樣的五彩斑斕,我越是想要尋找一份清凈。過于慌亂的視線,很怕看不清內(nèi)心的訴求。就擔心一味地跟著俗世花粉,遺忘了自己采蜜的方向。
坐在春日里寫字,眼角眉梢都是花事,稍有輕佻,就落得個心慌意亂,怎能寫出一汪清泉。畢竟是有了年歲,也度過一些山河歲月,還是能夠安下心來,尋找屬于自己的路徑。
沉靜在文字中,偶有誤入?yún)擦种?。有雜草遍地,有小徑清幽,有溪水潺潺,有野獸成群,還有鳥語花香,樹木林立,灌木荊棘。透過時間的光,散落在文字上,帶著一縷清香,懷著一抹清愁。
久遠的歌謠,在搖船的號工嘴上,河流對岸的吊腳樓里,有姑娘探出頭來。這時,綠柳垂下的絲帶,剛好傳遞了一見傾心的消息,于是河流笑了,號工笑了,姑娘笑了,春天也笑了。是這人間最淳樸的請,才有了生命的船櫓,渡過無數(shù)的人。
讀懂文字的人,一眼看穿了寫文字的人。哪部分的欠缺,哪里是敷衍,哪些寫得有趣,都在他的眼里。幸好,愛上文字的人,也是同樣愛護著寫字的人。一開口,溫和中透出的智慧,點亮了前方路途的光亮。不相識,卻懂得。不相知,卻明白。
一顆赤城的心,在春天的萬花叢中,竟然比花濃。智者說:“文無需盡露,半隱會更好?!蹦且豢?,花正含羞,月正半圓,一句話就把所有的景象涵蓋。顯山露水縱然是一種灑脫,琵琶半掩更是讓人心動。
發(fā)現(xiàn)了,小扇輕搖的悠閑,海棠做成香囊的樣子。諸葛先生古隆中躬耕讀書,半隱于世,是大智慧。大概世間的隱者,多是高人。我把自己隱于文字之中,說著無數(shù)的前塵往事,讀它的人,明白也好,不懂也罷。
隱去風月,并不容易。誰不是想要呼風喚雨的風光,誰又不是想要光芒萬丈的輝煌,這是常態(tài),無可厚非。你如此,我亦如此。只是在落入塵間的時段,能夠拭去浮躁,給自己片刻的寧靜,就是很好。
我才知道為什么自己如此酷愛以文字的方式和世界對話,卻原來,半隱的句子里,已經(jīng)寫下了無數(shù)的情懷。日日與文字相伴,慌亂于塵世的心,在只言片語里得到了安寧。所以,深愛。
隱去鋒芒的人,內(nèi)心柔軟,對事待人都顯得溫和。不張揚卻有立場,那種隱藏于心的內(nèi)涵,舉手投足都帶著看透人世的淡然。這種人,遇事不驚,處事不亂,心有所安。
宋代詩人留下《半隱詩》:“遠引未能忘世,端居且學灰心。定自隨時隱見,應非與俗浮湛?!贝松蠲赖男扌校沁^清淡如水的生活,交淡如清風的知己。于我,更是簡單明了,能夠?qū)懶性屏魉奈淖郑袧獾嘁说臅r光便好。
一生所求不多,但求心安理得。一花一世界,歸隱在一朵花中,做樸素之人。
原創(chuàng)作者:香襲書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