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 B站up 癱瘓父子日常
作者 | 小左
“太慘了。”
這是許多人看到張曉東和他父親時的第一個想法。
“怎么能生活下去?”
這是大家的下一個疑問。
張曉東和父親都癱瘓了。
當(dāng)這樣父子倆相依為命的生活被曝光之前,
很難有人會想象過兩個癱瘓的人,
如何互相照顧著度日。
慘、苦是所有人貼在張曉東身上的標(biāo)簽,
但現(xiàn)實中他和他的生活,
和我們的想象很不一樣。
「01」
24歲那年,張曉東被診斷為僵直性脊柱炎。
這一切來的太突然,
張曉東甚至沒來得及消化,
在2008年的某一天,
他突然在家中摔倒,
從此他失去了行走能力。
脖子以下都不能自主活動,
對于一個24歲,
年輕,在此之前一直身強(qiáng)體壯的年輕人來說,
癱瘓很難接受。
家人的傷心,自己的絕望,
貫穿了張曉東的24歲,
一個本該充滿期望和奮斗的年紀(jì)。
在別人的眼中,
他這樣癱瘓的人,人生沒有希望,
人也就“廢了”。
最初幾個月,
張曉東無法適應(yīng)這樣的生活,
也無法面對這樣的自己。
但是,看著身旁年邁的母親悉心照顧自己,
父親為他愁白了頭發(fā),
張曉東知道自己不能就此廢掉。
他想活下去,去生活,
盡可能體面的生活。
「02」
第一件事,是養(yǎng)活自己,
賺錢,減輕父母的壓力。
可是癱瘓不同于其他,
他無法離開家,無法自理。
張曉東只能在網(wǎng)絡(luò)上給人家做游戲代練。
后來也做過直播,
但一直效果不好,沒有賺到什么錢。
屋漏偏逢連夜雨。
2003年,張曉東的母親因卵巢癌去世,
家里一下子沒了往日的溫馨。
家里只剩父子二人相依為命。
但上帝似乎對這個家庭里的每個人沒有絲毫同情,
總是把生活沉重的壓力給他們,
并一點點帶走希望。
“2015年我父親照顧我?guī)讉€月,
由于著急上火,
一下子腦出血了?!?/p>
張曉東的父親從此偏癱,不能說話,不能行動。
只能臥病在床。
張曉東和父親甚至無法通過語言交流。
他沒有詳細(xì)講述當(dāng)這一切接連發(fā)生時他的心情,
但相信無論對于哪個普通人來說,
都無異于一場天塌地陷。
「03」
張曉東依舊對這個世界心懷感激,
因為他總說,
“自己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p>
張曉東的大伯一家,
他們的孩子同樣因為強(qiáng)直性脊柱炎去世,
飽受喪子傷痛的他們,
卻義無反顧承擔(dān)起了照顧張曉東和他父親的工作。
但是時間長了,
看著兩位年紀(jì)漸長的長輩依舊要為自己忙碌,
張曉東于心不忍。
他購買了一臺輪椅,
對大伯一家說:
“我還有兩只手能動,
我能照顧好自己和父親,
我要盡自己的力量照顧好這個家?!?/p>
從此,他靠著唯一能動的兩只手
和一臺電動輪椅,
照顧起自己和父親的生活起居。
你能想象這會是什么樣的生活嗎?
對于一個四肢健全的成年人來說,
照顧一位癱瘓的病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僅憑張曉東能做到什么樣子?
所有人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04」
張曉東坦言,
自己一直沒能有什么收入,
“現(xiàn)在我們還是靠低保生活?!?/p>
但張曉東依舊在能力范圍內(nèi),
保持著生活的體面。
早晨起來,他每天都會折好被子。
雖然繁瑣費事,但還是會花些力氣穿戴整齊。
挪動輪椅,進(jìn)入狹窄的衛(wèi)生巾打水洗漱。
料理完自己,輪椅又駛向父親床邊。
他將浸濕的毛巾遞給父親,
父親用唯一能動的一只手接過,
用力擦擦臉。
父子倆的清晨洗漱,終于結(jié)束了。
“太辛苦了?!?/p>
每個看了張曉東視頻的人都忍不住這樣想。
旁人做來稀松平常的小事,
他卻要花大力氣。
處處看著都是危機(jī),就連端著的那盆水,
如果打翻似乎都會是今天生活里的巨大難題。
為什么還一定要做呢?
“反正,反正都已經(jīng)在這樣了?!?/p>
這是多少人心里的疑問。
對于很多人來說,或許這是瑣碎的日常,
是工作日上班前占用睡眠時間的惡魔,
是周末能省就省的步驟……
但或許對于張曉東來說,
這是他力所能及的“普通”,
是他認(rèn)真生活著的佐證。
「05」
一個電飯煲,一個電磁爐,
簡單的廚具,普通的食材,
張曉東側(cè)躺在輪椅上,熟練地完成了午餐的制作。
顯然,他已經(jīng)這樣做了幾百次。
切菜、淘米、炒菜。
所有一切都在他手下有條不紊地進(jìn)行著。
可以看到,
這個家里幾乎不存在殘疾人的無障礙設(shè)施,
包括這個狹窄的長條形廚房,
顯然也只是一個普通家庭使用的廚房而已,
并未經(jīng)過特殊改造。
可是生活里一點點摸索出的“動線”,
讓張曉東看起來如魚得水。
可以說,這個家的一切,
都是他的“特殊”所創(chuàng)造的。
每一個物品的擺放都被張曉東安排得妥當(dāng),
每一次行動都像是一次精準(zhǔn)的射擊,
為了省力,不給自己添麻煩,
他總是一次就精準(zhǔn)做好。
一個人生活的智慧是可以如此強(qiáng)大的。
這些常常被我們當(dāng)做負(fù)累的生活瑣事,
原來是另一個人生活里珍貴的人間日常。
“還能這樣憑雙手做事,就很好?!?/p>
“還能這樣活著,就值得開心?!?/p>
「06」
張曉東的每一天,
不只是活著,更有生活。
不久前他在家里養(yǎng)了一只小貓,
小貓是附近的流浪貓生下來的。
如果沒有人收養(yǎng),體弱的小貓可能就會死掉,
所以張曉東對這個小生命伸出了援手。
“它現(xiàn)在總賴著我?!?/p>
說起小貓,張曉東忍不住露出笑容。
除了小貓,
張曉東家里還有一個租客。
租客小時候因為發(fā)燒導(dǎo)致智力障礙,
沒辦法照顧自己,
于是張曉東和租客開始了搭伙的生活。
租客住在閣樓,低保支付一些生活上的開銷。
張曉東提供住處和一日三餐。
每天上午,租客會出門溜達(dá),
到了吃飯時間會準(zhǔn)時出現(xiàn)。
張曉東的父親看到兒子艱難為自己翻身時、
總是忍不住流淚,
他覺得自己也拖累了兒子。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他也不愿意?!?/p>
張曉東不喜歡沉溺于自己的苦難自怨自艾,
他愿意向前看。
他從不覺得自己癱瘓還要再照顧父親
是一種拖累和痛苦,
他總是希望著,
有一天通過手術(shù)自己能夠站起來,
更好的照顧父親。
報答照顧自己的大伯一家。
我想,這是生活里一種樸素的英勇——
身處泥潭之中,卻從不擔(dān)心前方?jīng)]有希望。
癱瘓的父子,一個無法獨自生活的人,
一只差點死掉的貓,
在稍顯簡陋的房子中,
抱團(tuán)取暖,互相依靠。
在別人眼中,他們很弱很慘。
但在這個屋子里,
每天太陽同樣對他們升起,
張曉東會穿戴整齊,
為自己和父親梳洗,
租客會安靜離家外出,
沒有人過問他去哪,
當(dāng)張曉東做好飯菜,
租客會準(zhǔn)時回到桌邊。
他們很少閑聊,
他們不會過問彼此的行程,
他們在對方眼中不健全但很正常。
當(dāng)月亮升起,結(jié)束一天忙碌,
他們還會帶著各自對明天的期望入睡。
明天,36歲的張曉東會繼續(xù)他的一天,
朝著更明亮,沒有陰影的地方去。
有人看過張曉東的視頻說,
“我已經(jīng)不好意思再抱怨我的生活。”
生活一定會好起來嗎?
或許不一定吧,但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偉大。
起碼對于張曉東來說,是這樣。
參考資料:bilibili up主 癱瘓父子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