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他們留給我們不可多得的文化寶藏?!段饔斡洝分v述的是唐僧仕途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而在故事之中,孫悟空可謂是當(dāng)之無愧的主角之一,更是給人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角色。
當(dāng)然,在整本書中,孫悟空無數(shù)次出手,并因此而打死了不少的神仙亦或者是妖怪、凡人。而有人便統(tǒng)計過,孫悟空打死的六個有特色的凡人,倘若你將他們的名字全部連起來的話,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
在《西游記》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中,孫悟空剛剛成為唐僧的徒弟不久,并開始了取經(jīng)之路。而在這個過程中,孫悟空和唐僧遇到了六個毛賊,他們非常大膽,對孫悟空說道:“留下衣物錢財,就放他們一馬過去,敢說一個不字,就讓他們碎尸粉骨!”孫悟空囂張了幾百年,怎么可能忍得下這口氣,于是用金箍棒一下便打死了這群毛賊。
孫悟空的行為讓唐僧感到非常不高興,他認(rèn)為唐僧不應(yīng)該殺生。然而,孫悟空卻認(rèn)為,他們危及到了唐僧的性命,倘若不殺,會留禍患。唐僧自然是不聽孫悟空的原因的,反正就是非常生氣,念了緊箍咒懲罰孫悟空,讓他疼得在地上打滾。
顯然的,在這個劇情中,人們關(guān)注的一般是孫悟空和唐僧信念的沖突,是他們的爭執(zhí),很少人會注意到,其實這留給凡人,也是有一定的寓意的。這六個凡人的名字分別為:“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
倘若你將這六個人的名字連在一起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其實就是佛家所說的“六根”。佛教認(rèn)為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根(感官器官)為“六根”,而世間一切因緣而產(chǎn)生的事物和法理不斷變化、動搖不停的塵染污了六根,便為“六塵”,其中“眼所見者為色塵。耳所聽者為聲塵。鼻所嗅者為香塵。舌所嘗者為味塵。身所覺者為觸塵。意所分別者為法塵?!?/span>
因此,孫悟空將這六個人打死,其實在某種意義上表現(xiàn)了他“六根已斷”的狀態(tài)。因此,無論歷史如此回流,無論唐僧如何阻止,這六個人定然是必死無疑的。
倘若認(rèn)真看過《西游記》的人會發(fā)現(xiàn),《西游記》中的大部分妖怪都是有背景的,并且即使孫悟空最后取得了勝利,有些妖怪還是會被自己的主人帶回去的。
由此不難看出,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九九八十一難不過是佛祖為他們設(shè)下的關(guān)卡而已。而打死六個毛賊,只不過是第一步罷了,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也是很正常的。
參考資料:《西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