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感覺是越來越多了,似乎每年熊孩子都能刷上一陣子的屏:搶吃的、搶玩具、撒潑……。在新聞上看到,可能大多可以一笑了之??陕涞阶约侯^上,恐怕就沒幾個人笑得出來了吧。
佳佳(化名)和閨蜜在肯德基吃飯聊天,發(fā)現(xiàn)有個小孩非常離譜,在店里來回跑,還大聲喊叫,也沒有家長來制止。
兩人開始也沒打算和一個小孩計較,沒想到一會的功夫,小孩沖過來抓住他們的雞腿咬了一口就跑了。
此時的佳佳就有點生氣,看看了鄰桌孩子的母親,可對方根本沒有批評孩子的意思,也沒有上前制止。佳佳上前和孩子母親理論,可對方卻不以為然說:“孩子那么小,咬你口雞腿怎么啦?再說咬都咬了,你就把雞腿給他唄?!?/p>
聽到這話佳佳簡直震驚了,反問對方:“您看到您兒子吃我的雞腿不制止還縱容他,這是教育孩子的方式嗎?!”孩子母親頓時無語,狠狠瞪了佳佳一眼,拉著孩子揚長而去。
一、沒有禮貌
沒有基本的禮節(jié):遇到長輩不打招呼,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一言不合即打滾撒潑……。千字文中有段話說得很好: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上?,這個道理很多人上學后還沒能理解。
二、自私
父母的縱容,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將來進入學校和社會,自私形成的惡果,很可能仍然由他們來買單。
三、沒有自理能力
溫室中養(yǎng)大的花朵,經(jīng)不起一點點風波。以自我為中心長大的人,同樣也經(jīng)不住任何的挫折。習慣了家長來幫他們解決問題,根本承受不住問題的后果。
一、樹立正確的三觀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日常生活中,家長的行為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家長要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并經(jīng)常反思自身的行為會不會給孩子造成壞的影響。不然像上面提到的家長覺得搶人雞腿無所謂,那么孩子也會覺得這些理所應當,甚至更有甚者會踩上法律的底線。
二、錯誤行為要制止
孩子的是非觀還不是很強,像孩子搶雞腿這種行為,一定要制止。家長冷眼旁觀的態(tài)度,在孩子眼中更像是一種默認。其實大家仔細點可以發(fā)現(xiàn),小孩子的察言觀色能力很強。比如一件事他不知道對錯的時候,很多小孩會悄悄觀察大人的反應。當然單純的制止,孩子未必服氣,因為他想要的雞腿沒有得到。家長還得告訴他,如何得到雞腿。比如想吃雞腿了可以和媽媽說,或者以獎勵的方式。
三、學會聆聽
這里的聆聽,并不限于語言。有時候孩子的態(tài)度,也是他們表達述求的一種方式。對于好的表現(xiàn),要及時予以鼓勵。很多時候,孩子的不聽話,也許是他們吸引家長注意的方式。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一個熊孩子,離譜行為的背后,都源于家長一味的寵溺放縱。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才是首要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