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的充分展望
「數據驅動,智慧共享。」
——胖頭陀
可加微信 1126699 聯系作者
◆ ◆ ◆
撰文 | 康翔 編輯 | 阿由
毋庸置疑,作為全球最大的、為無線網絡提供通訊設備的供應商,華為正在愈發(fā)活躍起來,它希望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各種變革性的技術領域內,提供最核心的數字和智慧支撐。
4月中旬舉行的第15屆華為全球分析師(HAS)大會上,與以往任何時刻相比,華為的高管們顯示出更加充分的自信和決心。
萬物互聯的充分展望
第一位走上演講臺的是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他對華為的目標直言不諱,"在這個偉大的新時代,華為立志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我們希望幫助人類邁出下一步,這也是華為新愿景和使命的基礎: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徐直軍表示。
在新愿景的指引下,華為將進一步專注于ICT基礎設施和智能設備,通過提高整個產品和解決方案組合——包括云、網絡以及各種設備,為智能世界的到來開辟道路,并通過全面的AI技術提供卓越的用戶體驗。
不過到目前為止,企業(yè)對人工智能的使用仍處于起步階段,只有5%的企業(yè)開始嘗試,而真正利用人工智能的企業(yè)更是百里難以挑一。
至于在家庭中,人工智能的體現更多是在音箱和機器人,音箱基本圍繞初步的點歌、下單等應用,機器人則大多淪為"清潔工",完全滿足不了人們對于人工智能在家庭場景中的真實需求。
徐直軍表示,在未來的智能世界里,人工智能的充分應用將釋放每個人的潛能。譬如,通過智能頭盔,盲人的行動會更加自如;普通人不會受到語言困擾,智能語音翻譯會幫助他們行遍天下;各種類型的智能機器人會被開發(fā)出來,在教育、護理等方面發(fā)揮作用。
人工智能更能夠激活組織創(chuàng)新,讓企業(yè)實現個性化定制,滿足不同消費者群體和客戶的需求,幫助政府實現智慧管理,讓城市更加高效和安全。
人工智能在華為的定位是一個使能技術,讓過去的disable成為enable。徐直軍表示,華為將連接一切未連接,通過人工智能讓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渾然一體。
對于去年成立的云BU,華為顯然寄托著非常高的期望。
徐直軍在本次大會上明確表示,"華為云是華為所有業(yè)務面向客戶的底座和平臺。"在我的印象中,"底座"一說應該是首次被華為高層提出,這表明在此前全聯接的基礎上,華為云被賦予了更加明確且意義重大的職責與擔當。
可能在某些人看來,華為云的動靜不是很大(注:實際上,成立不到一年的華為云就實現了超5億美元的營收)。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外界對華為云的成長有著更為迫切和由衷的期待。
目前,運營商BG的大量產品和服務均是構建在華為云之上;消費者BG年銷售多達上億臺的華為手機,以及智能手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終端產品也是如此;至于企業(yè)BG服務的大批政企客戶,同樣通過華為云進行著智慧業(yè)務平臺的重構,踐行數字化轉型的偉大變革。
徐直軍強調,華為致力于智能手機擁有更強大的視覺、聽覺和觸覺,要讓智能手機走向智慧手機。顯然,從智能到智慧的演進,已經體現在去年的華為Mate 10以及最新的華為P20系列手機中——實現"最后一英寸"連接的此類產品,將是智能世界的神經末梢,對于華為而言,同樣意義重大。
人工智能、智能終端、網絡和云的有機結合,必然會為客戶帶去更好的體驗,并創(chuàng)造非凡的價值。對此,徐直軍堅信不疑。
據悉,華為公司的人工智能發(fā)展整體戰(zhàn)略,以及全棧、全場景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將會在今年的HUAWEI CONNECT大會上全面披露。
智能世界的無盡暢想
在本次大會上,華為董事、戰(zhàn)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帶來了一份內容詳實、論點充分的《全球產業(yè)展望GIV 2025(Global Industry Vision 2025)》。
基于華為自身的業(yè)務優(yōu)勢和對行業(yè)發(fā)展的充分預判,本報告通過涵蓋全球超過170個國家的數據,從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3個維度,以及包含數據規(guī)模、企業(yè)AI采用率、智能終端數等在內的37個指標,華為以數據+趨勢的形式,為我們展開一幅全球ICT產業(yè)趨勢和未來發(fā)展藍圖。
報告指出,2025年的個人智能終端數量將突破400億臺(部),連接總數達到1000億,實現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yè)互聯網的變遷,勢必將引發(fā)數據洪流與產業(yè)的深度融合,工業(yè)物聯網、車聯網等領域的大發(fā)展呼之欲出。
由此,一個類似于影片《頭號玩家》所呈現的虛擬世界,將會真實地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而與之對應的,則是一個高達2920億美元的云虛擬現實市場。
與此同時,以智能終端和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助理,將會成為標配,被90%的用戶所采用,12%的家庭也將擁有智能服務機器人,充分享受數字+智能的紅利。
報告還指出,以高速聯接為傳導系統、以IOT為神經感知系統、并以云上部署的AI為中央大腦的"+智能"平臺,通過智能分析、決策和輔助行動,將助力實現各行各業(yè)跨越式發(fā)展。
屆時,通過5G網絡聯接的車輛將超過2億部,100%的新車都將連接網絡。通過"制造+智能",ICT與OT的融合得以實現,將為創(chuàng)新、行業(yè)、價值鏈和整個生態(tài)系統帶來積極的回報。
通過"城市+智能",城市規(guī)劃者在安全治理、交通規(guī)劃等方面開辟可持續(xù)發(fā)展新途徑,讓市民享受到數字民生帶來的安全、便利和幸福。
2025年的全球數字經濟規(guī)模將達到23萬億美元,報告指出。智能世界的創(chuàng)新成果無處不在,重塑行業(yè)并催生新的智能產業(yè),這也將促使傳統的工業(yè)超越目前的增長軌跡,實現跨越式的發(fā)展。
通過與全球各類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華為將全力推動多元化的ICT行業(yè)生態(tài)系統真正過渡到智能世界。"如果我們現在不能準確預測未來,那我們就會被拉下。"徐文偉表示。
通向未來的必由之路
萬物感知、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能,是智能世界的三大特征,需要ICT創(chuàng)新技術為之打造全聯接、全云化、全智能的支撐,華為常務董事、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汪濤在大會演講中指出。
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以技術立本的華為推出過一大批創(chuàng)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極大地推動了商業(yè)世界乃至人類文明的進步。
在未來的智能世界里,僅僅是產品維度的平面式創(chuàng)新,將無法滿足發(fā)展的需求,華為必須在立體化的系統架構與商業(yè)模式方面,做出領先時代的重大創(chuàng)新,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和更高的商業(yè)回報。
以運營商為例,此前的網絡部署長期以技術驅動為主導,在重資產的運營模式下,標準化的技術演進路線即可有效支撐業(yè)務的價值實現,然而這一模式在當前已經顯示出更多的不確定性,令運營商莫衷一是。
云化網絡將是全球運營商應對不確定性未來的關鍵。汪濤認為,未來網絡的頂層架構設計需要回歸商業(yè)本質,網絡規(guī)劃部署要以商業(yè)價值實現為核心。
他表示,下一階段華為將利用自身的云基礎設施和公有云,包含芯片、平臺、軟件、硬件和服務在內的全棧云能力,為客戶提供云管端全面融合的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適配全行業(yè)的不同需求。
在全面云化網絡的探索方面,目前華為已經獲得了來自全球的300多個商用合同,在B2B業(yè)務創(chuàng)新、運營商廣域網云化、數據中心云化、垂直行業(yè)數字化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的聯合創(chuàng)新和商用實踐。
汪濤指出,敏捷、智能、高效、開放的全面云化網絡架構,可以構建起以商業(yè)驅動為核心的未來網絡,實現網絡資產價值的最大化。為此華為將開放"黑土地",連同各種類型的力量,共同推進商業(yè)的變革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
全聯接、全云化、全智能是通向智能世界的必由之路,汪濤表示。華為將全面聚焦個人、家庭和組織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遭遇的種種挑戰(zhàn),將數字世界的創(chuàng)新成果融入到社會的每一個單元和個體中,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商業(y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