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指出的是,絕大多數科學家都支持上述觀點,并且還有一些科學家專門致力于搜尋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
由于現在的我們根本無法飛出太陽系,因此我們只能在地球附近進行相關的研究工作,這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途徑,第一種是監(jiān)聽來自宇宙深空的無線電信號,遺憾的是,在過去的日子里,我們并沒有探測到任何可以確定的來自外星文明的信息。
第二種途徑則是我們“主動出擊”,利用各式各樣的望遠鏡,去尋找銀河系中的那些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其實在這方面我們還是頗有收獲的,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確定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在它們之中,還有一些是與地球非常相似的宜居行星,在前些日子,科學家還一口氣公布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的行星。
令人期待的是,人們正在建造觀測能力更加強大的望遠鏡,例如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歐洲極大望遠鏡等等,根據科學家的預計,當這些望遠鏡投入使用之后,我們就可以獲取到鄰近系外行星詳細的反射光譜、大氣成分、地表環(huán)境等等信息,從而較為準確地判斷出在某顆系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想象圖)
那么問題就來了,既然我們在不久之后就可能會找到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那么假如真有外星文明存在的話,他們可能也有能力做同樣的事情,如果真是這樣,地球會被他們發(fā)現嗎?
答案是肯定的,近日,康奈爾大學卡爾·薩根研究所的麗薩·卡爾特內格爾(Lisa Kaltenegger)教授和利哈伊大學的喬舒亞·佩珀(Joshua Pepper)教授的一項研究表明,地球暴露在1004個恒星系的視野內。
這就意味著,如果在這些恒星系里存在比我們人類文明稍微先進一點的文明的話,那么這些外星文明或許早已發(fā)現地球,又或者說,地球可能正被監(jiān)視,因為當他們發(fā)現地球上存在生命之后,必定會持續(xù)地監(jiān)視。
考慮到觀測水平的限制,研究人員將這個視野范圍設定為100秒差距(約為326光年),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在這個視野范圍內的所有恒星系都可以發(fā)現地球,這是因為地球本身并不會發(fā)光,所以觀測者的視線必須要大致平行于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即黃道面),才可以在地球凌日時,利用透過地球大氣層的陽光來獲取到地球的詳細信息。
(圖為金星凌日)
在對大量數據進行細致的統(tǒng)計和篩選之后,研究人員最終確定了1004個恒星系可以觀測到地球凌日,其中有508個恒星系還可以觀測到持續(xù)至少10個小時的地球凌日。麗薩·卡爾特內格爾指出,如果外星文明在這些恒星系里觀測太陽系,就可以很容易地發(fā)現地球,同時也能探測到大氣層中的生物圈跡象,從而確定地球生命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黑暗森林”假說認為,宇宙中的每一個文明都會刻意地將自己隱藏在黑暗中,然而通過這項研究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強大的觀測手段下,擁有文明的行星應該很難隱藏自己(至少地球就是這樣)。
因此可以說,或許在宇宙中確實存在著不少的文明,但是由于宇宙空間的距離限制,各個文明之間最多只能互相發(fā)現并彼此監(jiān)視,但卻幾乎不可能進行進一步的接觸。
參考資料: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Letters, Volume 499, Issue 1, November 2020, Pages L111–L115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里,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