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沫小童
只有真正懂得休息,馳張有度的人,才能走的更遠,才能獲得真正的休閑。
《雙城記》開篇有這樣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拼命掙錢,可到頭來,又得拿錢養(yǎng)生。”
有人將這種只知工作不知休息的人,比作沒有剎車的汽車,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一個人是否能取得進步和成功的前提,是要保證有清晰頭腦和健康身體,而如何休息,是保證這些要素的關鍵。
《創(chuàng)世紀》中,上帝有個日程表,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全世界拿來用,7天為一星期,星期日為休息日,就算上帝也會停下來休息一天,可見休息是神圣的。
越是懂得休息的人,越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同時能保證有充沛的力量和健康的身體,從而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所以人與人的差距,是從你如何休息開始的。
懂得休息,是一種自律
一位網(wǎng)友曾說:“真正的自律是什么?它不是堅持干什么,而是自己對身體和精神的狀態(tài)有所察覺,從而做出最好的選擇?!?/p>
近年來,“自律”一詞盛行而生,都說自律的人生會開掛,于是很多人盲目的追崇著。
但如果沒有意義的自律,很大可能是還沒開掛,就已經(jīng)掛不住了。
曾在網(wǎng)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網(wǎng)友有個同學,決定要考研,為了一次上岸,她把自己逼到健康出了問題,沒辦法繼續(xù)學習考研,只能回家調(diào)養(yǎng)身體。
那段時間,她拼到把時間安排精確到了每分每秒。
每天天沒亮就去圖書館看書,晚上門禁之前趕回來,回到宿舍繼續(xù)熬夜學習,吃飯、上廁所都是跑著去。
這樣的生活,她堅持了五個月,沒有停歇過。即使身體不舒服,她也雷打不動地執(zhí)行,生怕自己會被落下。
身邊的人都以為她這么自律努力,一定能夠考上,沒想到還沒考試,她的身體就已經(jīng)堅持不住。
因為長期處于高壓缺少休息的狀態(tài),精力一直在消耗狀態(tài),她只要想到考研,腦袋就疼得受不了,精神崩潰。
沒辦法,她只能終止學習,被強行帶回家休息,還找了心理醫(yī)生做心理治療。
作家梁爽的一句話我非常喜歡:“精力好就是硬素質(zhì),世上所有的工作,做到最后都是拼精力?!?/p>
的確,真正的自律,應該是即有所追求也要懂得停下來休息,保證有充沛的力量能給你健康的身體,然后更好的生活工作。
不禁想到一則小故事。
有一群人很著急地向前趕路,忽然有個人停了下來,身邊人很奇怪,就問他為什么不繼續(xù)走了。
停下的人解釋道:“身體雖然走的很快,可是靈魂卻落在后面了,所以我得等著它?!?/p>
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會耗費我們巨大的精力,而休息,不是為了使我們慵懶,而恰恰使我們自律,從而更好謀劃好生活。
要注意的是,讓你休息不等于虛度,并不是躺著一動不動,吃喝玩樂,把時間浪費在內(nèi)耗上,徹底放縱自己,這樣的人是很難堅持自律,你想持續(xù)性自律,必須先學會休息。
真正的休息,是用有益的方式調(diào)整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學會為休息賦能,為自我蓄力,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一種自律的生活方式。
善于休息,是一種能力
在這個講求高效、快節(jié)奏的忙碌社會里,很多人從起床就開始緊張忙碌,休息幾乎成了一種奢侈的行為。
所以一到放假,就陷入被動休閑中,足不出戶躺床上,爭分奪秒的放松“休息”,這不僅浪費了時間,身心還越來越累。
其實,真正的休息并非取決于時間的長短,而是取決于方式的調(diào)節(jié)。
會休息的人懂得利用時間讓自己充電,而不會休息的人只會越休息越累。
就像" 養(yǎng)馬 " 的例子。
我們都知道馬比人跑得快,雖然馬的爆發(fā)力很強,可以在作戰(zhàn)中沖鋒和追擊,但是它卻很難像人那樣長途行軍。
所以,古代行軍都有一個經(jīng)驗:騎兵經(jīng)常牽著馬不騎自己走路,即使走到了戰(zhàn)場,也要先讓馬休息好,養(yǎng)足馬力,等養(yǎng)精蓄銳足夠了之后再投入戰(zhàn)斗。
這其實就是一種對馬的能力管理,有張有弛,最終才得以呈現(xiàn)最佳作戰(zhàn)狀態(tài)。
塞萬提斯說:“弓弦不能老繃緊了不放,人是軟弱的,如果沒有一點適當?shù)乃缮?,是支持不住的?!?/p>
身邊有個朋友,她主業(yè)是機構老師,副業(yè)好幾項做的都不錯,還有家庭要兼顧,焦慮和壓力可想而知,但她總是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好各種事情。
有次,我因為工作的事情逼自己太緊,心情很壓抑找她聊天。
沒想到,她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你就是不懂得休息,要知道人不是永動機,人需要學會自我調(diào)控解,補充能量,保持張弛有度,快慢適宜的節(jié)奏,才能穩(wěn)步出發(fā)才能長久”。
我問她:“你每天安排的這么滿,是不是要每時每刻都在趕著,會累嗎?”
她卻氣定神閑地說:“不會呀,我會提前計劃好每天的任務量,一旦完成了,我就會放松或者轉移注意力做其他的事情?!?/p>
聽完,我終于明白,她的那份淡定與從容,是在閑暇中修煉而來。
亞歷克斯·索勇在新書《科學休息:迅速恢復精力的高效休息法》中說:
“工作和休息同等重要;休息是一種技能;最有效、最具恢復作用的休息是主動的;而且如果我們休息的方式得當,它能讓我們更具創(chuàng)造力、更高效?!?/p>
的確,身體長期超負荷的運轉,休息不夠,會適得其反吞噬我們的健康。
而善于休息是一種能力,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技能。
科學地休息,是在合適的時機給自己充電,能夠讓疲勞暫時得到休整,同時讓自己保持大腦敏捷的思考和身體的靈活,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越是優(yōu)秀的人,越懂得休息
《狼圖騰》里,有句話這樣說:“身體是生存的本錢,休息是狂奔的前奏?!?/p>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即使再忙,也會33年如一日堅持跑步,還多次參加馬拉松比賽;
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每天早上工作前,都會先去散步一小會,而且下午還會出去散步兩小時;
馬云的接班人張勇,他給自己下了一個死規(guī)矩:“不管壓力多大,都得睡得著覺?!?/p>
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成功的杰出的人物,雖然比我們承受的壓力和面臨繁雜事務多的多,但他們都有個共同的技能:會休息。
美國的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過度工作并無益于效率的提高”的觀點。
后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有人也發(fā)現(xiàn)“連續(xù)加班幾個月的工人和那些作息規(guī)律的工人相比,前者的生產(chǎn)效率更低,而且更容易犯嚴重錯誤”的現(xiàn)象,并證實了他的觀點。
越優(yōu)秀的人,越會保重自己的身體,也更重視休息。
他們懂得急迫躁進最易誤事,只有休息好了,養(yǎng)足精神,身體才會好,才能讓我們擁有高效率的人生。
美學大師朱光潛曾說起他的經(jīng)歷。
他有時寫字或作文時,碰到意興不佳或微感倦怠時,心里越想寫好越不順手,但又不肯放下,于是愈寫愈煩躁愈不像樣。
而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神志不旺時,立即丟開去鄉(xiāng)下散步,暫時放松自己,頓時覺得心曠神怡。
當回頭來再伏案做事時,會覺得精神百倍,而且本來做得很艱苦不可能成功的事,反倒輕輕松松的就做成了。
這個經(jīng)歷讓他明白了,不但作文寫字如此,要想任何事做得好,做時必須精神飽滿,工作成為樂事。
一有倦怠或煩躁的意思,最好就把它擱下休息一會兒,讓精神恢復后再來。
他說:“越是聰明的人越懂得休息,休息不僅為工作蓄力,而且有時工作必須在休息中醞釀成熟?!?/p>
的確,忙碌并不是高效的證明,永遠不停止的工作,是十分可怕的,終會耗盡精力。
真正的高手,會時刻關注自己的狀態(tài),該工作的時就專注的投入全力奮斗,該休息的時會完全地抽離事情,認真休息。
這樣才會更高效、積極地把精力集中投入到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的掌控生活,才能越走越遠,越過越好。
列寧曾經(jīng)說過:“誰不會休息,誰就不會工作?!?/p>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好好休息,休息都不會,難有好表現(xiàn)。
遇到解決不了的事,不如暫且放下或者干脆放棄,停下來“休息”,待休整后再重新出發(fā),或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結果。
記住,我們努力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更輕松的生活。所以,不要因為忙而疏于休息,不要隨意透支自己。
你有沒有休息好,都會通過某種形式給你反饋。當你不懂得如何好好休息,它就低效運行來警醒你;你懂得好好休息,它就高效的助你成長來獎賞你。
林語堂曾說過:“人的一生,有些細微之事,事過境遷之后,回顧其因果關系,卻發(fā)現(xiàn)其影響之大,舒可驚人?!?/p>
所以,好好休息,是一種長贏。
只有真正懂得休息,馳張有度的人,才能走的更遠,才能獲得真正的休閑。
點個在看,愿我們在殘酷的現(xiàn)實中,能夠埋頭與生活奮勇斗爭,也能學會與生活握手言和,疲憊時不要強撐,把握自己的節(jié)奏,照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