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媽說:錯過孩子成長的陪伴,才是父母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作者:桐煊格格
來源:爸媽精讀原創(chuàng)
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火熱開播!
這部以生活、教育為題材的電視劇一開播,就頻頻上熱搜。
家長為了選好學(xué)校抓住一切機會,鉚足了勁搶推優(yōu)爭名額,打探各路消息,不惜圍堵校長討說法。
劇中一系列接地氣的升學(xué)問題,也是現(xiàn)在萬千家庭關(guān)注的熱點。
劇中媽媽們的焦慮會不會過度夸張了?身為家長,我們應(yīng)該如何對待孩子的學(xué)習(xí)問題呢?
劇中飾演爸爸的李光潔是比較“佛系”的老爸,他在安慰焦慮的媽媽時說的一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我們的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對呀,孩子汲取的最好養(yǎng)分,就是來自父母的溫暖。
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說:
“很多父母總是終日奔忙,從來無暇顧及孩子。當(dāng)他們終于有一天想要好好關(guān)心孩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竟然無法與孩子進行溝通,父母對于孩子來說已經(jīng)變得無足輕重?!?/span>
錯過孩子成長中的陪伴,才是父母人生最大的遺憾。
有溫度的陪伴,勝過豪華學(xué)區(qū)房
很多父母都抱怨:“我們也只是為了孩子更好的生活,現(xiàn)在的分離只是為了以后更好的團聚?!?/span>
但現(xiàn)實是,任何一個孩子,都希望父母陪在自己的身邊。
前段時間,一個視頻讓我看了久久不能平復(fù),有點心酸,有點難過。
一位媽媽在春節(jié)過后要離開家去打工,小男孩緊緊抱住媽媽的身體,媽媽的背心被男孩牢牢攥在手里,媽媽無奈之下脫了背心“逃”走了。
小男孩被親人拉住了,他拼命想要掙脫,在地上不停地打滾,近乎奔潰的哭喊聲,聽得我眼淚直掉下來。
我心痛不已,很想隔著屏幕抱抱他。許是媽媽也心疼了,駐足了幾秒鐘,男孩從地上爬起來朝媽媽飛奔而去。
其實,男孩的愿望很簡單,希望媽媽留下。有多少孩子像這個男孩一樣,被父母寄養(yǎng)在親人身邊,得不到父母的陪伴?
有位作家說過:父母和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
別讓陪伴缺失,別讓孩子受傷。其實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勝過豪華的學(xué)區(qū)房。
《窮爸爸,富爸爸》里有句話說得好: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任何職業(yè)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獨父母角色無可替代。世界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就是親子關(guān)系。”
深以為然!
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中的媽媽沈曉燕,雖然是一位離異媽媽,可她卻拼盡全力陪伴在兒子的身邊。
沒有文化的她,一個人打兩份工,扛起了兒子的所有花銷。
雖然很忙,但她一直用心支持兒子,抽出時間在收音機里存音頻,方便兒子聽。
在家長開放日那天,兒子凡凡用短短幾十秒的時間把打亂的魔方拼出來,獲得了所有家長的掌聲。
兒子凡凡成長地很優(yōu)秀,很懂事,更加能夠體諒媽媽。
其實,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內(nèi)心才會更加豐盈,即使沒有成才也具備良好的心里素質(zhì)。
對孩子來說,有溫度的陪伴,勝過豪華的學(xué)區(qū)房。
高質(zhì)量的陪伴,對孩子才有意義
很多父母覺得,只要在孩子的身邊,就是在陪伴孩子。其實,人在心不在,并不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陪伴。
周末,陪女兒去圖書館借書,因為手頭上的事情比較急,我就把工作帶上了。女兒坐著看書,我在一旁處理公司的事。
手機不停地震動,我正在和同事對接方案的事。
突然,女兒搶過了我的手機,望著我:“媽媽,說好了陪我一起來看書,我只看見你在玩手機?!?/span>
我拼命解釋:“媽媽手頭有點工作還沒有完成,我這不是在陪你嗎?”
“你還不如不要陪我來么,人在曹營心在漢,我不稀罕。”女兒開始抱怨起來。
女兒的話刺痛了我,是啊,打著陪伴女兒的幌子,做著自己的事情,這還算陪伴嗎?
和周圍的朋友聊起,才發(fā)現(xiàn)我們都誤解了陪伴的意義。
父母總以為我們待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但是問問孩子才知道,這樣的額陪伴在孩子眼里是敷衍。
生活中,你是否看過這樣的場景?
孩子在一旁寫作業(yè),父母拿著手機在邊上不停地刷抖音;
孩子主動邀約一起游戲,父母一句“自己去玩,我很忙”;
孩子在客廳看書,爸爸拿著手機在玩游戲。
這就是現(xiàn)在都市快節(jié)奏造就的“新留守兒童”。父母在身邊卻如同不在,起不到任何陪伴的作用。
李玫瑾教授說過:“在孩子早期教育當(dāng)中,父母的精心陪伴才能獲得孩子持久的心理影響力和控制力。”
高質(zhì)量的陪伴,不在時間的長度里,而在父母的“心”里:
你的用心,能讓孩子讀懂父母的溫柔;
你的專心,會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真切的愛;
你的耐心,使孩子變得有幸福感。
優(yōu)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
一對來自湖南的雙胞胎兄弟分別考上了清華和北大,父親接過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笑開了花。
兄弟倆分別叫趙稞、趙棣,倆人有今天的好成績離不開自己的辛勤努力,更不開父親的陪伴。
在兒子上高中的三年時間里,每個周末父親都會從農(nóng)村趕到縣城,在校園里和自己的孩子們聊天、談心,了解孩子們的想法。
有一次,因為下大雪被封路了,沒有了班車,父親便想辦法讓老師發(fā)來了孩子在教室里自習(xí)的視頻,這才放心。
兄弟倆告訴記者,父親的陪伴是他們這三年來學(xué)習(xí)的動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有父親在,他們便覺得有了依靠。
雖然來自大山,但是父親深深地明白:只有用心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他用三年的行動告訴所有的父母優(yōu)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
同樣的,國民才女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中奪冠,2019年她又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高考成績考上清華大學(xué)。
武亦姝成功的背后,也離不開父母的高質(zhì)量陪伴。
武爸武媽從小陪亦姝閱讀《二十四史》《山海經(jīng)》;在這過程中手機也不玩了,帶著小亦姝玩角色扮演,改編故事。
之后,武爸更是每天4:30以后就不用手機,專心陪伴孩子。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說:陪伴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意義。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每位父母都要珍惜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高質(zhì)量陪伴。
父母應(yīng)該如何高質(zhì)量陪伴孩子?
“父母”這個角色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2018年出爐的國內(nèi)首份《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顯示:
在工作日,家長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為3.7小時,占個人可支配時間的63%;周末可達到9.3小時,占個人可支配時間的72%。
由此看來,中國家長可以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少,那如何利用這些時間高質(zhì)量陪伴呢?
1、把陪伴安排在自己的日常規(guī)劃里
其實,陪伴孩子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只需把孩子的陪伴安排在我們的生活里。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學(xué)家,提出過一個陪伴孩子的黃金法則。
他把這個法則命名為“123法則”——意思是父母只需要每天1次,每次20分鐘,陪著孩子做3件事,這樣就足夠了,孩子會感受到自己被愛著。
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母放下手機,用心陪著孩子一起游戲、一起學(xué)習(xí),在這樣的日常規(guī)劃的陪伴里,孩子一樣會感受到父母的陪伴。
2、固定節(jié)假日和孩子一起玩
美國《發(fā)育與精神病理學(xué)》刊期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父母多與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于其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后的心理健康,減少他們出現(xiàn)人格障礙的風(fēng)險。
在陪孩子玩的這段時間里,我們只是一個配合者,聽聽孩子的心聲,多和孩子玩耍、發(fā)生互動,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和他們成為“朋友”。
只有父母用心陪伴,才能養(yǎng)育出健全的孩子。
在休息日或節(jié)假日中,當(dāng)我們陪著孩子的時候,融入進孩子的世界,可以陪他們一起游戲,陪他們一起聊天,陪他們一起打鬧。
有儀式感的節(jié)假日陪玩,這樣的陪伴才是高質(zhì)量陪伴!
3、少說多聽,做孩子合格的傾聽者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不能一直站在高處指責(zé)和批評孩子,而是要俯下身去傾聽孩子的心聲。
在陪伴的時候,父母把主導(dǎo)權(quán)還給孩子,讓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多鼓勵和回應(yīng)。
這樣的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愿意向父母傾訴,建立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
對孩子而言,他們需要的不是奢華的物質(zhì)享受,而是寂寞時有人陪伴,迷惑時有人指引,成功時有人鼓勵,失敗時有人理解。
李玫瑾說過:“給孩子掙錢的時間,不如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span>
陪伴孩子,才是父母最有價值的投資。陪伴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 都將成為孩子人生中的一束光,指引他走向更好的生活。
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合格的父母,給孩子高質(zhì)量的陪伴!
作者簡介:桐煊格格,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營第7期學(xué)員,幼兒教育工作者,一手碼字,一手育兒的90后寶媽,本文首發(fā)爸媽精讀(ID:bmnfrc),轉(zhuǎn)載請加微信fushu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