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父母都是有保質(zhì)期,過了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那個時期。我們花再多的錢,再大的精力都收效甚微。
作者:夏瑞雪(爸媽進化論主筆)
01
進化媽
我舅舅和小姨差不多是同時生的孩子。
小姨年輕漂亮,是當年舞場的高手,什么快三慢四就沒有她不會的。孩子嘛,對當時年輕她來說既然有了就要吧,反正她覺得人嘛,總歸得生個孩子。
舅舅就不一樣,他算是老來得子。千辛萬苦和舅媽有了這樣一個孩子。對這個孩子充滿了無限的愛與期待。
小姨生下孩子后,一直跟婆婆住在一起。明明是她的孩子,卻看起來更像是婆婆的孩子。晚上也很少和自己睡。生完孩子后,趕上那些年,賣手機生意好。
聰明的她敏感的發(fā)現(xiàn)了商機,早出晚歸的守著攤子。孩子是在動畫片的陪伴中長大的,不識字的奶奶只能保證孩子吃飽穿暖。
而我舅媽為了這個來之不易的孩子,干脆辭去了工作。一心一意的照顧著這個孩子。那些年人也沒有什么早教的意識。
我舅媽就天天領著孩子在家唱歌、講故事。每次學小動物的叫聲都能把寶寶逗得咯咯咯笑。
等上幼兒園的時候,小姨婆婆身體越發(fā)的不好再加上孩子難帶。所以他們把孩子送到一所全寄宿制的幼兒園。
一星期只能見一面,孩子每次在路上都哭得昏天黑地。但老姨的生意格外的好,賺的盆滿缽滿。
這一年舅舅的廠子效益不好,舅媽決定出去工作。遠方的親戚邀請舅媽去給一個工地做飯,工資頗豐,但兩周只能回來一次。舅媽本來答應了,走的那天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抱住她的大腿不肯放手。她咬咬牙決定放棄這份工作。
小姨下了班,每晚繼續(xù)跳舞,瀟灑的像個單身。
舅媽下班后雖然疲憊不堪,但仍然陪著孩子玩耍,連電視都沒有時間開。
02
進化媽
小姨為了讓兒子上當?shù)刈詈玫男W,專門買了一套學區(qū)房。為了方便還請了一個家教,每天晚上給孩子輔導。美其名曰:專業(yè)的事還是要交給專業(yè)的人。
舅媽讓孩子上了家門口的小學,每天和舅舅下班著急慌忙吃完飯就給孩子輔導作業(yè)。哪兒也去不了,說不羨慕小姨那是假的。
小姨又悠哉悠哉的過了幾年。舅舅舅媽為了給孩子更好的輔導,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上學。
三年級以后,兩個孩子的差距漸漸顯現(xiàn)出來。
舅舅的孩子養(yǎng)成了非常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yè)。作業(yè)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因為成績特別好,還當上了班里的學習委員。
小姨的孩子換了一個又一個家教。糟糕的書寫,差勁的學習習慣。往往一個家教通常干不了幾天,就提出要離開。孩子的成績也差的一塌糊涂。
舅舅的孩子,越來越好,基本上不用家長輔導。舅媽和舅舅也越來越輕松。晚上舅媽沒什么事兒干,偶爾還和院子里的老太太去跳跳廣場舞。
小姨成了老師辦公室的常客。上課不認真聽、作業(yè)質(zhì)量差。家長會坐在后面簡直羞的抬不起頭。痛定思痛,她決定把手頭的事情放一放每天晚上親自輔導孩子。
之前不明白家教老師為什么頻繁辭職,一輔導每天氣的都睡不著覺。
寫作業(yè)磨磨唧唧,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喝水。讀題一點都不用心,隨意加字減字,答非所問?;A更是差的一塌糊涂。最可氣的是每天連作業(yè)都記不全,打著電話滿世界的問作業(yè)。
初中兩個孩子的差距就更大了。舅舅舅媽的孩子一點也不用人擔心,向著自己的目標每天積極努力。跟爸爸媽媽相處的很好,青春叛逆期也平穩(wěn)度過。每次開家長會,還請舅媽作為優(yōu)秀我代表來分享經(jīng)驗。他們的孩子妥妥的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
自從兒子上了初中,小姨簡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她說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接到老師的電話。上課睡覺、不做作業(yè)、放學不按時回家,還約著打架。以至于她每天不得不,按時接送孩子上學。叛逆的孩子、糟糕的親子關系,她說自己不知道生了多少氣,流了多少眼。
看著舅舅舅媽的生活狀態(tài),小姨這樣感慨:這些年因為孩子學習受的氣,都是之前在孩子身上欠的債。
那些年她不管孩子換來的自由,實際上都暗中標好了價碼。
03
進化媽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一個觀點:學校教育就是在檢驗家庭教育。
孩子成才需要2%的社會教育,8%的學校教育,90%的家庭教育。孩子學習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在學前決定。
為了將來孩子上學少費勁,少受氣。下面這4種債可千萬不能欠。
1、陪伴是情感在儲蓄
孩子剛剛一歲的時候,我重返職場。白天工作壓力大,晚上睡不好,頭發(fā)一把一把的掉。我動過把孩子送到奶奶家的念頭。
無意間我聽到了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她說:“養(yǎng)育一個孩子,頭6年這最重要,母親一定要陪伴在身邊。心理問題往往會滯后反映,也就是說6歲之前的問題可能會到12歲才出現(xiàn)?!?/span>
我們老覺得孩子小的時候吃飽穿暖,有人看著就行了。等上學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各種問題出現(xiàn)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解決起來非常困難,其實這個問題早在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就已埋下了禍根。
李玫瑾教授還說:“早期家長對孩子的付出,就是在親子銀行里儲蓄,付出越多、越辛苦,對孩子的教育掌控權(quán)越大”。
孩子小的時候,再難都要陪在孩子身邊,再沒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能勝過父母的陪伴。
2、語言的滋養(yǎng)
白宮“結(jié)束成績差距”項目發(fā)起人達娜·薩斯金德,發(fā)起一個叫:3000萬詞匯倡議。他認為: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經(jīng)過大量的研究,在兒童4歲進入幼兒園小班之前,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之間,就已經(jīng)積累了高達3200萬的詞匯學習差異。
而這3000萬的詞匯差距會極大影響兒童的數(shù)學概念、讀寫能力、自我管理、執(zhí)行力、批判性思維、情商、創(chuàng)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現(xiàn)。
到三年級,孩子之間會產(chǎn)生顯著的“成績差距”和“學術(shù)落差”。
最好的教育是免費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每一次交談和每一份互動里。
3、好奇心和保護
很多孩子成績不好的家長反應,孩子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對知識,甚至對這個世界一點探究的好奇心都沒有。
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是有好奇心的,但是從4歲起好奇心就呈衰減的狀態(tài)。而父母在這個時候就起決定性作用。
英國曾做過一個實驗,將孩子分為兩組。一組孩子手指物品,孩母親積極的回應。比如:這是一個杯子,可以用來喝水,它的材質(zhì)是什么等等。另一組當孩子指物品時,媽媽胡說。或者沒有絲毫回應,干脆不理孩子。
被積極回應的孩子,越來越喜歡指東西,對外界的事物也越來越好奇。而第二組孩子,慢慢不再指東西,對周圍的事物也不再好奇。
對知識的好奇是最好的老師,而孩子的好奇心離不開父母的參與與保護。
4、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丟三落四的孩子永遠丟三落四,拖拖拉拉的孩子永遠拖拖拉拉。并不是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而是他們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根深蒂固。
在泰國有一個現(xiàn)象隨處可見,一根小小的木樁,一段細細的鐵鏈,就可以拴住重大千斤的大象。
馴象的人在大象小的時候,就拿一根細細的鏈子把小象拴住。開始小象也強烈的掙扎,但經(jīng)過多次努力發(fā)現(xiàn)自己掙脫不了之后。它就習慣了被鏈子拴住,也就不再掙扎。直到長成了強壯大象,它早已習慣了鐵鏈的束縛,也不會去掙斷鐵鏈。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那些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往往生活習慣也很差。
小時候玩完玩具,沒有養(yǎng)成收拾的習慣,上學時寫完作業(yè),他就不習慣收拾書包。
生活上懶散、邋遢,學習上也往往拖沓,散漫。
上學前的生活習慣決定上學后的學習習慣。
04
進化媽
今年暑假,兩個孩子同時高考。
舅舅的女兒穩(wěn)穩(wěn)地考上了一所985高校,一家人歡歡喜喜的送孩子去上大學。
老姨的兒子離三本還差很多分。老姨說她挺后悔的,如果當初他能像舅舅舅媽那樣認認真真的教育孩子,孩子也不會像今天這樣。
我覺得后悔是為人父母最可怕最可悲的事情。
你之前在孩子身上欠下的那些債,最終都成為了最深的遺憾。
父母都是有保質(zhì)期,過了對孩子影響最大的那個時期。我們花再多的錢,再大的精力都收效甚微。
為了將來少后悔,今天多努力。學習是這樣,成長更是這樣。
作者簡介:夏瑞雪,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90后寶媽,初中語文老師,熱愛孩子,熱愛寫作。在字里行間尋找更好的自己;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quán)歸富書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