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嗎?要坐牢的那種哦!”
最近,吳秀波“蜀黍”又火了一把,一出情感狗血劇升級成了司法案件。
去年演員陳昱霖自爆與有婦之夫吳秀波有七年感情經(jīng)歷,公開揭露自己“小三”身份,今年1月18號陳昱霖的父母在女兒微博上發(fā)布公開信稱:陳昱霖確與吳秀波有過一段感情,現(xiàn)已被吳秀波以勒索罪名報案,并被正式逮捕。
有網(wǎng)友戲謔:“陪渣男七年,換來監(jiān)獄七年,劃算!”真真驗證了那句話:“姑娘們,投資有風(fēng)險,戀愛須謹慎!”
戲劇源自生活,生活遠比戲劇精彩
在這場涉及情感、道德、法律的年度大戲中,渣男和小三,誰都不是“白蓮花”。
“娛樂圈紀委”王思聰形容吳秀波“壞得讓人害怕”。
比王思聰還敢說的金星微博上開懟吳秀波:
早前和吳秀波合作過的作家六六,在文章中披露:
吳秀波背著老婆何震亞給陳昱霖往海外打錢,如果何震亞要追索這些錢,陳昱霖肯定不止坐六七年牢這么簡單,肯定還要多判幾年。
最近兩年吳秀波因為實在忍受不了陳昱霖要錢的攻勢,所以一直都有分手的念頭。
要錢的攻勢兇猛到什么程度?六六說吳秀波和陳昱霖在一起的最后一段時間,窮到連花十幾萬都要找人借。
而之所以吳秀波會采取報警抓人的極端手段,六六猜測是因為這一次陳昱霖開口要了一個天文數(shù)字,這個數(shù)字足夠可以毀掉吳秀波的家庭。她還比喻陳昱霖這次要錢相當(dāng)于嘉慶皇帝抄了和珅的家。
“戲劇源自生活,但生活遠比戲劇精彩”,這部連續(xù)劇還在上演,結(jié)局不得而知。只是其跌宕起伏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孩子犯錯,不能憑“女大不由娘”甩鍋
打開陳昱霖的社交賬號,濃濃的炫富奢靡風(fēng)撲面而來:一身奢侈品牌,名牌包包加身,乘坐私人飛機,不是在旅行,就是在去旅行的路上……
網(wǎng)友調(diào)侃:“不是名媛勝似名媛,靠著吳蜀黍,過上了非一般的生活,就連分手以后,也不愁沒飯吃。盡管這碗飯,一般人真是無福消受啊。”
對于女兒的生活狀態(tài),陳媽媽很“無辜”:“女兒成年了,長期不在我們身邊,我們無法定義什么樣的生活對什么樣的人屬于奢侈。”
沒法定義什么樣的生活是奢侈,至少應(yīng)該要求女兒不能當(dāng)小三,這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線。
畢竟閨女跟著有婦之夫七年啊,不是七天,也不是七個月。該講的話媽媽都講了,那女兒聽不聽就是她自己的事?
這七年里,陳爸爸陳媽媽到底做了什么呢?孩子的三觀,包括婚戀觀是如何形成至此的呢?
讓孩子透過生活了解情感和婚姻
記得兒子五歲多的時候,有一天忽然來了一句:“我不要爸爸媽媽離婚?!?/span>
當(dāng)時的我很吃驚,解釋了爸爸媽媽沒有要離婚,追問兒子:“你知道離婚是什么意思嗎?”
兒子搖了搖頭:“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不想爸爸媽媽離婚,反正離婚是不好的事。”
孩子雖小,其實懂得很多,有了懵懂的概念,對于生活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是非觀,只是他們的答案并不標(biāo)準。
讓孩子了解生活、了解情感、了解婚姻,沒有固定的時間、地點,只要爸爸媽媽們抓住生活中合適的契機,任何時候都可以。
后來我告訴兒子:“結(jié)婚是爸爸喜歡媽媽,媽媽喜歡爸爸,領(lǐng)了證書,有了寶寶,三個人生活在一起;離婚呢,可能是爸爸媽媽之間不再相互喜歡了,沒法生活在一起,寶寶只能跟著爸爸或者媽媽其中一個人生活。但是不管結(jié)婚還是離婚,爸爸媽媽對小朋友的愛是一樣的。離婚會讓小朋友難過,但并不是錯誤的事……”
兒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媽媽,我從哪里來?”這是每個孩子小腦瓜中都會萌發(fā)的疑問,父母們回答的版本也是五花八門: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又不簡單,想要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思考孩子為什么這么問,背后的深層訴求是什么?
他們是為了尋找歸屬感,渴望追溯到正確的起源,獲得更多的關(guān)愛和溫暖。
回答從哪里來的疑問時,對孩子而言,傳遞正向的積極的情感比信息的精準性更重要(注意,絕對不等同否認性教育重要性)。
讓孩子感受到“我是被愛的,我是重要的”,“我是自己與家人之間的情感連接”,成為一個溫暖的人,充滿愛意的人。
同時,不回避責(zé)任和痛苦,跟孩子坦言:養(yǎng)育孩子是有責(zé)任和痛苦的。
就像家里養(yǎng)一只寵物,需要對它的溫飽負責(zé),對它的健康負責(zé),不能中途拋棄,做事要有始有終。雖然這個過程中會感到累,但是會收獲更多的快樂。
等孩子長大一點進入青春期后,可以把愛和責(zé)任的命題范圍擴大:
在一段婚戀關(guān)系中,要對自己的另一半負責(zé),忠于彼此,相互坦誠。如果不愛了,請誠實一點,結(jié)束一段關(guān)系再開始下一段。
感知愛和溫暖,明白責(zé)任的意義,這是孩子婚戀觀教育的第一課。
父母恩愛,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孩子的成長,是孩子與父母的一場旅行,也是一場修行。而夫妻的相處,亦是一場修行。我們在旅程中相依相伴,相互學(xué)習(xí),共同成長。幸福是一種能力,是需要不斷的習(xí)得的!
一開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通過言傳身教,在有形教育和無形感染中,影響著孩子,塑造著孩子。
父母擁有一段健康幸福的婚姻關(guān)系,是給孩子最好的示范。父母恩愛,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榜樣。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xué)犯罪心理學(xué)教授李玫瑾曾經(jīng)說過,對于孩子的婚戀觀培養(yǎng),父母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戀愛經(jīng)驗,告訴ta在自己的擇偶過程中,選擇一個男人(女人),最重要的品質(zhì)是什么。
在我家,我的地位是最高的,老潘時時刻刻給孩子們傳達:我最愛的就是你媽媽,你們絕對不要隨便惹媽媽生氣,如果你們?nèi)菋寢屔鷼饬?,我絕對沒好心情對你們的。
夫妻關(guān)系是一家三代人的定海神針,而我是一個唯一沒有血脈的“外人”。只有我感覺我在家庭地位高、安全感足、歸屬感強,我才會認為,一家三代,我們都是彼此的一部分。
相反,如果老公認為他的父母才是最重要的,他的孩子們是他的,而我這個外姓人,是可以隨時離了的,呵呵,那我得做好隨時撤退的準備啊,這樣的家庭注定風(fēng)雨飄搖。
父母還可以跟孩子討論一些生活中的反面教材,從別人的失敗經(jīng)歷中告誡孩子,什么樣的人不能選,相信未來吳蜀黍的案例在戀愛反面案例中出鏡率會很高。
孩子也是一面鏡子,折射著生活中最真實的父母,最真實的狀態(tài)。
如果父母之間經(jīng)常吵架,會導(dǎo)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變得怯懦、自卑,自我價值低下。
缺少愛和陪伴的孩子,在長大后容易被成熟氣質(zhì)的異性吸引,運氣好遇上了真心對待你的大叔賺了;萬一遇上了吳蜀黍、郎蜀黍之流,結(jié)局你懂的,畢竟牢飯不好吃啊。所以不論如何,朝著幸福的方向去修行,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去愛。
婚戀觀這些底線教會孩子不能碰
電影《怦然心動》中男主角的外公說過一句話:
“有些人淺薄,有些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但是總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絢麗的人,她讓你覺得你以前遇到過的所有人都只是浮云。”
選擇伴侶是一場漫長的過程,沒有捷徑,不能一蹴而就。
在這場征程開始前,為人父母需要教會孩子懂得拒絕,要有底線意識。
從小我們會教孩子,有些事情無論如何不能做。比如手去觸摸電梯、搶別人的東西、打人……一旦做了,后果會很嚴重,甚至自己無力承擔(dān)這件事帶來的后果。
拒絕這些無論如何不能做的事情,叫做底線意識。在腦海里應(yīng)該有條線,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堅決不能碰:
告訴孩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靠自己勞動所得掙來的錢花著心安理得,企圖通過一段婚戀關(guān)系來生財,這樣的行為已經(jīng)觸碰了底線;
告訴孩子不管有什么理由,不能插足別人的戀愛和婚姻,第三者任何時候都不能當(dāng),這是婚戀關(guān)系中最重要的一條。
也許你堅守了底線,在情感中還是會失敗、會委屈、會受傷。不要怕,永遠相信愛。
因為,婚姻不是一座城堡,而是一段旅程。生活的真相里就是包含了所有的酸甜苦辣。在這段旅程,我們遇見誰很重要,但是遇見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系網(wǎng)易新聞·網(wǎng)易號“各有態(tài)度”簽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