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著孩子喂飯大概是在有孩子的家庭里,用餐時間最常見的現(xiàn)象。
我家老大剛出生的時候,也曾今有過這樣一段“爺爺陪玩,奶奶喂飯”的時期。
結(jié)果就是導致孩子進餐時間過長、偏食、進餐分心、進餐地點不固定。
針對寶寶這些常見的行為,家長們的應(yīng)對方法通常是逼迫、誘導、喂營養(yǎng)補品等。通常在這些辦法都用完后,都會使出最后的絕招,那就是不理會——“餓兩頓就好了”。
不過如果家里有老人,基本上都是看不得這招的。
有一項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調(diào)查報告——《0-4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調(diào)查分析》顯示,21.4%的兒童存在至少1項飲食行為問題,其中60.1%的寶寶存在進餐分心的情況,61.9%的家長需要誘導兒童進食。
也就是說,這絕對不是少數(shù),而是幾乎大部分有寶寶的家庭都曾面對或正在面對這些問題。
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對我家寶寶行之有效的方法:
準備寶寶餐桌
01
可以為寶寶準備專用餐桌,只要是進食就讓寶寶自己坐好等待喂食。沒有吃完,就不要讓他離開餐桌。這個習慣應(yīng)該從吃輔食的時候就要開始養(yǎng)成。
安排就餐對象
寶寶之間有時也會相互模仿,把能夠獨立進餐的寶寶安排到不能獨立進餐的寶寶旁邊,可以促進寶寶可以向好的榜樣學習。
我家的3個寶寶就是如此,哥哥會的東西,弟弟就能從哥哥身上學到。
讓孩子有“成就感”
03
進餐前,只給寶寶一份較少的食物,使用較小的餐具盛飯,吃完后寶寶可以自己去拿第二份。如果寶寶可以自己動手獲得食物,會愿意吃的更多。
如果每次都給孩子盛一大碗飯,心想只要吃一半就“夠本”,孩子看到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很快就對吃飯失去了興趣。
食物外形很重要
04
做寶寶餐時,注意食物的色彩和性狀,豐富的色彩和動物造型都會讓寶寶很好奇。用抖音同款的“搖搖樂”,就很好的幫助我家的寶寶建立的吃飯的積極性。
飯前零食“靠邊站”
05
寶寶在兩餐中間肚子餓而想要吃零食時,這時候爸媽要能狠下心,堅守不在正餐前給寶寶吃零食的原則,為正餐“開路”,饑餓感能有效提高寶寶吃正餐時的食欲。
最后需要補充一點,最好在孩子剛剛開始學吃飯的時候就注意培養(yǎng)習慣。否則,后期的培養(yǎng)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不過,只要家長能堅持,慢慢的就會在孩子身上看到效果。當父母的都知道,從“追著喂”,到“自己吃”,真是讓人熱淚盈眶啊!
而建立良好的「喂養(yǎng)環(huán)境」、「喂養(yǎng)態(tài)度」和「喂養(yǎng)方式」,不僅能培養(yǎng)寶寶的就餐習慣。而且從吃飯開始,未來對孩子各種習慣的培養(yǎng)上都會事半功倍!
引用:
1.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年07月第23卷第7期 · 《0-4歲兒童飲食行為問題調(diào)查分析》
2.《幼兒園管理:兒童發(fā)展中心管理學》 · 孩子進餐那些事兒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