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畫中有詩”。山水畫家講究因心造境,心中要容納天地萬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來去無阻,將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選擷其內(nèi)美神韻,將其升華為一種境界、氣象、格調(diào)。王維說:“胸次灑脫,中無障礙,如冰壺澄澈……故落筆無塵俗之氣?!?/span>
其畫論倡導(dǎo)清幽絕俗的意境。他在《山水訣》中說:“凡畫山水,意在筆先”、“夫畫道之中,水墨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他以素樸清新的畫面意趣,以水墨渲淡的寫意畫風,被后世稱“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唐朝名畫錄》稱其“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于造化”。他常選擇諸如“山川秀逸”、“寒山古寺”、“溪澗飛瀑”、“煙霞深處”等意象,表達出一種象有限而意無邊的藝術(shù)效果。他畫水墨也畫青綠山水,其水墨畫特征“草本敷榮,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風不待五色而萃。”
他在輞川清源寺里作《輞川圖》,共繪輞川二十景,畫面群山環(huán)抱、古樹參天、亭臺樓榭、偶有舟楫過往,可謂幽靜之至,卻富有生機,給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審美愉悅。朱景玄評其“山谷郁郁盤盤,云水飛動,意出塵外”。使人聯(lián)想到其詩“高館臨澄陂,曠然蕩心目。淡蕩動云天,玲瓏映墟曲”。
唐,王維,《輞川圖》局部
其畫《山陰圖》畫中意象簡單明了:在平坦山丘上,幾棵古槐稀落其間,兩人對座相談,一人隔溪獨望前山風景,后倚幾枝古松,清曠高遠。樹石用中鋒,墨色平淡,重視轉(zhuǎn)折頓筆,山石綠色渲染由淡到無,遠處山林云煙飄渺。使人自然想起他的詩意:“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
其畫《江山雪霽圖》,天高淡遠,含萬千氣象于幽深靜穆之中。畫中繪雪山綿綿,重巒疊嶂,古樹佇立于山間坡上,樹梢、山頂覆蓋著皚皚白雪,小徑之中有行旅人迎寒冒雪經(jīng)過,構(gòu)成一幅山巒素裹,疏木多姿,溪水純凈的圖景。雪原、屋舍、行人、孤舟等布局隨意而不亂章法,意境深遠寧謐,體現(xiàn)了其明心見性的修養(yǎng),也為欣賞者創(chuàng)造了廣袤的意象空間。
唐,王維,《江山雪霽圖》
歷代文人雅士愛竹。竹有凌霜傲雪、經(jīng)冬不凋,“虛心”、“正直”和“有節(jié)”等品格。王維畫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具,蘇軾稱其壁畫雪竹“門前兩叢竹,雪節(jié)貫霜根”。畫與詩的交融,在王維《竹里館》這首詩里結(jié)合臻于完美:“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庇捏颍ㄓ纳畹闹窳郑⑸盍?、明月,和前景中獨坐、彈琴長歌的詩人自己,渾然一體,詩人聽竹蕭蕭,感竹清韻,胸無塵滓。沒有刻意寄寓,而意韻深長。
王維在《山水訣》中寫道:“或咫尺之圖,寫百千里之景。東西南北,宛而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筆下?!笔谷擞谟邢蕻嬛蝎@無限之境,感受無窮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史載他作畫不拘泥具體物像,畫物不問四時,曾把芭蕉與寒梅畫在一起于雪景中,“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宋代沈括謂之“此乃得心應(yīng)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其下筆有神,“氣韻高清”的美學(xué)意境,同樣成為一種典型的盛唐之音。
他寫了“北窗桃李下,閑坐但焚香”“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guān)”,修煉使他“靜則生慧”,體物精細,狀寫傳神,以致達到了“眼空今無染,心空安可迷?!保ā肚帻埶聲冶谏先诵衷杭罚┧凇杜既蛔髁住分袑懙溃骸八奘乐囋~客,前身應(yīng)畫師。不能舍余習,偶被世人知。”他看到了自己宿世的因果,自己多世轉(zhuǎn)生都是文人,而前世是個畫家,以前多世的這些習慣沒有改掉,這一世偶然的又被世人發(fā)現(xiàn)了。以坦然平和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其對世事人生的感悟,不在乎世間的虛名,走返本歸真之路。
他明了人世間的一切都是有因緣關(guān)系的和善惡有報的道理,“多敦勵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舊唐書》),勸勉親朋好友要信奉佛法,修持心性,慈悲心志,切不可執(zhí)著名利,否則自招災(zāi)禍。其詩畫的意境無不是其高尚而祥和心境的自然流露,自然能夠打動人心,從其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到其純凈的心態(tài)和向道的精神,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境界,追求美好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