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衰吵不停?!?/span>
親人和諧相處,家庭才能愈發(fā)興盛。而親人吵來吵去,也許家庭就只能走向衰落了。影響家庭命運的,不是外人,而是家里人。
就跟參天大樹一樣,所有的生機,并非源自于外部,恰恰是源自于內(nèi)部的根系。不然,為什么根系太淺,或者根系被蛀空的樹木,會被狂風(fēng)吹倒呢?
在一片廣闊的叢林當中,每棵樹所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唯有注重“內(nèi)在”,才能更好地適應(yīng)外部的發(fā)展。
家庭的內(nèi)在,都跟親人的一舉一動有關(guān)。親人怎么做,家庭就會有什么前途。不少有錢的家庭,就是被敗家子搞垮的。
再怎么堅不可摧的堡壘,都不可能從外部被攻破,而只能從內(nèi)部被攻破。
家人有四癖,不如陌生人。身邊的親人有這些癖好,注定家庭永無寧日。
一、對外人寬容,對親人計較。
有一種親人,他們的做法特別矛盾,竟然對外人寬容,而對身邊人特別計較。盡管我們總是勸他們要對家人好一點,可他們還是聽不進去。
一個糊里糊涂的婆婆,永遠都看不到兒媳婦做了什么事兒,就覺得別人家的兒媳婦,要比自己家的兒媳婦優(yōu)秀。這個時候,她就會為難兒媳婦。
兒媳婦也特別疑惑,我如此賣力為了家庭付出,為什么還是被婆婆嫌棄呢?難道說,人與人之間,就真的做不到“感同身受”嗎?
要想做到感同身受,那是不容易的。因為每個人都存在“遠香近臭”的心理??偸怯X得外人很好,而覺得身邊的親人不好。
為什么“遠香近臭”的心理會出現(xiàn)呢?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說,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越是親密,就越是容易產(chǎn)生矛盾。
人與人之間靠得太近,本就是一場劫難。再搭配上糊涂的親人,家庭終將禍事叢生。
二、永遠自以為是,不懂得妥協(xié)。
有一個詞,年輕的時候我們不喜歡,到了中年才明白特別重要,那就是“妥協(xié)”。
談到妥協(xié),人們都特別反感。在人們眼中,妥協(xié)就是懦弱的意思。事實上,在一個家庭當中,如果每個人都不妥協(xié),家庭就會成為“修羅場”。
父母和孩子不妥協(xié),雙方就會反目成仇;夫妻雙方不妥協(xié),沒有人活得幸福;兄弟姐妹不妥協(xié),等父母離開了,肯定會相互爭斗。如此下去,不是好事。
什么才是真正的“妥協(xié)”呢?你不小心做錯了一些瑣事,我能原諒你。我無意之間犯了一些小錯,你也能體諒我。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也就是說,你對我好,我才能對你好。如果你對我不好,那我又如何能夠?qū)δ愫媚兀?/p>
家庭需要的,不是咄咄逼人的莽夫,而是懂得妥協(xié)的聰明人。你好,我好,一家好,那才是真的好。
三、脾氣暴躁,總是喜歡爭吵。
市場可以吵鬧,因為競爭和交易,本就需要爭執(zhí)和喧鬧。家庭不可以爭吵,因為家庭不是菜市場。靜,才是家庭的主題。
在生活壓力沒有那么大的時候,人們的脾氣比較好,家庭還是能做到安靜的。一旦生活的壓力增大,人們就需要找地方發(fā)泄脾氣。沒想到,家庭以及家人,都成為了受氣筒。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不少人一下班,就回家大發(fā)脾氣。無論我們做得對不對,都罵一頓。對此,我們很不解,有必要對親人如此暴怒嗎?
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些對家人發(fā)脾氣的人,在外面基本就跟“鵪鶉”一般,不敢說話,也不敢出聲。說到底,他們都活成了“窩里橫”的模樣。
有道是:“老鼠扛槍,窩里橫。”在這個內(nèi)卷壓力極大的年代,無數(shù)人都活成了“窩里橫”的樣子,所以無數(shù)家庭都不見得和諧、幸福。
和諧,乃是家庭發(fā)展的根本。不和之家,哪有福氣可言呢?
四、為人做作,故意挑事。
在一個普通之家,如果年輕的后輩喜歡搞事,那問題不大,因為還有長輩能夠壓制他們。如果有一天,長輩喜歡挑事了,那家庭的噩夢就來了。
有一個家庭的老人,退休后就總是為難子女,不是要求子女出錢買保健品,就是要求子女每個月給多少錢,哪怕子女做不到,老人還是強求。
剛開始,孩子照做了,沒有任何的抱怨。等到了第二次,孩子的抱怨聲就大起來了。過了一段時間,老人和孩子的矛盾,全面爆發(fā)。
后來,老人住院了,孩子連醫(yī)院都不去。在那一刻,老人才后悔莫及,為什么以前的自己要如此做作,傷了孩子的心,也破壞了來之不易的親情呢?
身為家中的長輩,還是“和藹”一點比較好。過分做作,或者倚老賣老,只會徒增別人的厭惡感,不會讓自己有任何的得益。
家庭,需要有德之人,而不需要無德者。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