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span>
家庭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這是我們的福氣。他們就是家庭的頂梁柱,一直在支撐著偌大的家庭,為兒孫遮風(fēng)擋雨。
我們要尊重老人,尊崇老人,把他們放在心上。沒有老人,就沒有家庭的興旺,也就沒有兒孫安穩(wěn)的生活。
這,就是中國人經(jīng)常說的“孝道”。孝順老人,孝順父母,孝順長輩,無論做什么,都是以“孝”為先。
只不過,這里所談及的“孝”,并不是不明事理的愚孝,恰恰是合理的孝順。也就是說,我們沒必要為了“愚孝”而扭曲了正當(dāng)?shù)挠^念。
在家庭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有多好,那做作不堪的老人就有多壞。也不是說做作的老人不值得尊重,只是說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子孫后代的未來。
在社會上,有這么一個理論,名為“酒和污水”的理論。
你把一滴污水滴入到一杯酒當(dāng)中,那你得到的就是污水。相反,你把一滴酒滴入到一杯污水里面,那你得到的還是污水。
同樣的道理,在家庭中,如果我們碰到這4類做作的老人,那是我們痛苦的開始。
02
過分精致利己的老人,會害了家庭。
最近幾年出現(xiàn)了這么一個熱詞——精致利己。
何為精致利己呢?顧名思義,為了能讓自己有所得益,就把關(guān)注點(diǎn)完全放在自己的身上,不理會別人的死活。
你覺得做人過分精致利己,這是好事嗎?其實(shí),并非是好事,而是壞事。尤其在家庭中,精致利己的成員,會破壞家庭的安穩(wěn)。
就拿一個自私到極致的老人來說,他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而不看重孩子和家庭的未來,因此他提出諸多苛刻的條件,謀取家庭的利益,逼得孩子沒有退路。
那你覺得,這種老人多起來之后,家庭和社會將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曾見過一個老人,為了買到心儀的保健品,直接把孩子辛苦賺來的十萬元花光了。孩子也無話可說,因?yàn)樗歉赣H,需要尊重。
面對精致利己的老人,我們終究不能退讓,而是要及時勸阻,避免老人一錯再錯。
03
不懂得“體諒”孩子的老人,會讓孩子活得痛苦。
這世間最難做到的,就是“體諒”二字。你希望別人可以體諒你,這是不可能的事兒。因?yàn)閯e人只會想到自己,而不會想到你。
在社會上有所經(jīng)歷之后,我們自己就會思考,既然外人不懂得體諒,希望家人可以做到“體諒”。但是,最不懂得體諒的,也許就是家人。
你是一個大孝子,為患病的父母多年付出,甚至完全沒有想過自己。在你看來,自己孝順了父母,父母一定會體諒自己的不易。
殊不知,你越是付出,父母就越是厭惡你,甚至把你的付出當(dāng)成“理所應(yīng)當(dāng)”,把你的付出當(dāng)成是可有可無的小事。
哪怕在日常生活中,你賺錢本來就不多,可你的長輩還提出諸多要求,根本沒有考慮到你的實(shí)際情況。那你,不就活得難受了嗎?
不論在什么時候,如果遇到了不懂得“體諒”的老人,那終究會讓我們越活越糾結(jié)。
04
得寸進(jìn)尺的老人,會讓你對親情產(chǎn)生懷疑。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說,當(dāng)人類得到了一樣事物之后,他立馬就想得到第二樣事物,以此類推,人類的欲望永無止境。
但是,欲望過重的人,很難跟別人相處,容易跟別人產(chǎn)生矛盾。特別是上了年紀(jì)的老人,一旦欲望過重,得寸進(jìn)尺,那很容易會傷害孩子的感情。
曾有這么一個案例。
一位老人看中了一套不錯的家具,也就3萬元左右。孩子看到老人如此喜歡,也就答應(yīng)了。但是,老人卻得寸進(jìn)尺,認(rèn)為3萬元的家具不好,非要15萬元的酸枝木家具才好。
孩子聽到了父親的請求后,也都紛紛表明沒那么多錢。但是,老人卻認(rèn)為孩子不夠孝順,對父母不好。沒辦法,孩子只能砸鍋賣鐵給老人買15萬元的家具。
試想,如果家庭中存在著過分得寸進(jìn)尺的老人,那你的后半生,又該過成什么樣子呢?
05
不明是非的老人,會辜負(fù)你的一片孝心。
元代的高明曾有言:“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你把父母家人放在了心上,怎奈有些家人辜負(fù)了你的心意,甚至還讓你難堪。如此,你的付出就沒有意義了。
我們總是認(rèn)為,一分耕耘,就能換來一分收獲。殊不知,當(dāng)別人不看重你的付出時,那你就算再勤奮耕耘,又有何意義呢?
身為家庭中的一員,最怕遇到不明是非的老人,不僅辜負(fù)了你的心意,還傷害了你的感情,最后讓親情處于“分崩離析”的狀態(tài)當(dāng)中。
在這里,還是要說,孩子孝順老人,這是孝道。只不過,老人也要端正好個人的態(tài)度,尊重孩子。如此,才能讓親情永存,讓家庭更加幸福。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