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1947年2月,延安各界慰問團在山西省文水縣慰問演出,慰問團領(lǐng)導(dǎo)在《晉綏日報》上看到劉胡蘭的事跡后,深受感動,他將劉胡蘭的事跡向黨中央報告并建議毛主席為其題詞。
毛主席聽了報告后,被劉胡蘭的對敵斗爭事跡深深感動,同意了為其題詞的要求,1947年3月26日題寫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八個大字,從此,劉胡蘭的英勇事跡廣為人知,遺憾的是這次題詞的文稿不慎遺失。
1950年12月,毛主席在山西共青團的邀請下,再次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是對劉胡蘭短暫一生的最大褒揚,同時她成為家鄉(xiāng)文水縣云周西村的驕傲,因為毛主席的題詞,劉胡蘭在中國家喻戶曉,并被后人銘記緬懷。
劉胡蘭及毛主席題詞
劉胡蘭生逢亂世是最大的不幸,生命朝不保夕;劉胡蘭英勇犧牲被偉人題詞又是幸運的,事跡青史留名。她1947年1月12日被捕犧牲時年僅15歲,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不為所動,最后主動躺倒敵人的鍘刀下英勇就義。
所以,有人說她是年齡最小的女烈士。實際上,在殘酷異常的革命斗爭中犧牲的烈士成千上萬,許多人成了無名烈士,甚至有的人的悲壯超乎想象,事跡卻鮮為人知,這些人也值得我們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的就是一個不為人熟知的“少兒英雄”張晶麟,她1941年犧牲在抗日活動中,犧牲的時候也是15歲,犧牲前在日軍的監(jiān)獄中遭受了慘無人道的幾十種酷刑,最后被日軍用搓板剝皮活剮后殺害。
她的革命精神與劉胡蘭一樣永垂不朽,但她的悲壯更讓人緬懷不已!
油畫《張晶麟》作者馮太祥
英勇少年,壯烈為國
張晶麟1926年出生在山東省榮成市俚島區(qū)峨石鄉(xiāng),自幼就是泡著苦水長大。她2個月的時候,父親去世,家里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最后在鄉(xiāng)鄰的幫助下才得以安葬。母親一個人將她艱難拉扯長大,兩人相依為命,為了讓她有出息,母親供她讀書識字。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張晶麟很懂事,學(xué)習(xí)也很刻苦。一貧如洗的家庭環(huán)境也造就了她倔強、愛打抱不平的性格,她年紀雖小,但是大是大非面前分得清,愛憎分明,骨子里就同情窮苦百姓,對土豪劣紳和侵略者的惡行是恨之入骨。
1938年,黨的革命活動發(fā)展到峨石鄉(xiāng)下轄的村落,并在青安屯村建立了地下聯(lián)絡(luò)站,并在1940年成立了抗日救亡組織。日軍很快得知消息,1940年2月對村里進行了大掃蕩,大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制造大屠殺。
榮成特校和觀海路幼兒園到張晶麟故居重溫入黨誓詞
年幼的張晶麟目睹了侵略者的暴行,親歷了這場從天而降的浩劫,村里幾乎是家家“死人”,戶戶被搶,人人都成了被害者,她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她自己找到黨組織要求參加抗日活動,起初黨組織覺得她太小沒有答應(yīng),奈何禁不住她三番五次的懇請,最后同意了她的請求,安排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張晶麟1940年2月份加入婦女救國會后,主要的工作就是送情報,站崗、放哨,縫衣做鞋支援前線,年紀雖小,做事卻毫不含糊,并積極要求進步。1941年4月,她成為了鄉(xiāng)自衛(wèi)團團部的一名干事,從此成為一名真正的抗日戰(zhàn)士。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革命就有流血犧牲。戰(zhàn)爭的殘酷就在于它毫不在乎你是女人還是男人,也不在乎你是兒童還是成人,危險時刻都會降臨,犧牲隨時都會發(fā)生,戰(zhàn)爭吞噬生命的時候也不講究什么人性、人權(quán),敵我雙方唯一的目標就是勝利。
1941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七日,張晶麟在和戰(zhàn)士們計劃秘密拆除日偽軍在村里正在建設(shè)的據(jù)點,卻被叛徒泄密,他們在拆除據(jù)點的時候,被事先埋伏的敵軍包圍抓捕。
日偽軍審訊張晶麟的時候,覺得她就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孩子,只要嚴加審訊,肯定能讓她屈服。但敵人看走了眼,無論敵人如何威逼利誘,張晶麟就回答三個字:不知道。
失去耐心和面子的日偽軍惱羞成怒,他們決定對張晶麟施加酷刑:鞭打、吊拷、老虎凳、釘指(趾)頭、烙鐵、灌辣椒水、搖電話機、竹筷夾手指,手榴彈殼敲指甲、刺肋骨、壓杠子、用香頭燙,用燒得似紅不紅的烙鐵烙身子,用紙燒腳掌等十幾種。
張晶麟被敵人折磨得遍體鱗傷,但是絲毫沒有害怕退縮。參加審訊的日偽軍未從一個小女孩嘴里得到任何情報,也不能讓她屈服,他們被上級罵得狗血噴頭,此時一個漢奸偽軍出主意說:那些酷刑不頂用,我們給她用“輕刑”折磨她,欺辱她,不信治不了她。
日軍采用了這個漢奸的建議:脫光衣服,使用搓板從胸部開始搓肉,活剮全身。倔強而堅強的張晶麟咬緊牙關(guān),始終沒吭一聲。這讓毫無人性的敵人都為之膽寒:這種酷刑連七尺男兒都不一定能受得了,一個15歲的女孩子卻有如此鐵骨!
無奈之下的日偽軍在折磨張晶麟幾天后,1941年農(nóng)歷八月初一將奄奄一息的她拉到虎礎(chǔ)寺砍頭殺害,并將她的頭顱掛在村頭示眾,張晶麟被砍下頭后,眼睛始終圓睜,死不瞑目!

結(jié)語
歌曲《真心英雄》有句歌詞叫: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對于個人如此,對于國家民族更是如此。我們的國旗的顏色為什么是紅色的?寓意就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她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了什么?并不是為了個人名利,而是為了億萬后人不再遭受她們的苦難。

張晶麟犧牲后,由于特殊原因,她的事跡淹沒在歷史塵埃里鮮為人知。58年之后,曾和張晶麟一起戰(zhàn)斗過的老兵王文正在觀看電影《劉胡蘭》時,想起了這位少兒英雄有感而發(fā),他將張晶麟的事跡寫成一篇回憶錄寄往新聞單位,《威海日報》的記者將張晶麟的事跡再度進行深度挖掘整理報道出來,這位小英雄的抗日事跡才為人所知。如今,榮成市當?shù)卣呀?jīng)加大了張晶麟事跡的宣傳,號召全市人民向她學(xué)習(xí)。
張晶麟烈士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她的名字更值得我們永世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