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電視劇剛出來的時候,那個火熱,特別是有親身經歷的那些家長們,更是引發(fā)了不少的議論。
哪怕到了現(xiàn)在,談起青春期,父母都會露出“尷尬但又不失禮貌的微笑”。。至于那個笑臉中包含的意思,只能是靠腦補和想象了。
青春期是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必經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的身體在迅速成長,心智也在逐步成熟,而情緒更是像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就因為這種情緒的忽高忽低,讓父母和孩子都產生了“難纏”。
面對這種不可控,面對可能“破裂”的親子關系,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呢?
這本由美國著名青少年問題心理專家麗莎·達穆爾所著的《青春期情緒密碼》值得看一看。
這本書被稱為“美國亞馬遜TOP1終于出了中文版”,讓無數(shù)的青少年家長相見恨晚。書中揭秘了很多隱藏在青春期背后的情緒秘密,讓對抗的親子關系慢慢地走向共情與理解,每一種情緒背后都是一次青春的蛻變成長。
在青春期,這好像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父母與孩子之間會因為意見或觀點不同,互相指責互相不認可。其實仔細想一想是否真的有必要鬧成這樣呢?如果換一種方式,是不是可以解決呢?
如果父母能夠放開心扉,仔細的去想一想孩子的那些所謂的指責的話,可能會發(fā)現(xiàn)我們作為父母的錯。比如我們的過于事無巨細,過于嘮叨,過于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我們試著放開專注力,同時接受孩子給予的批評,孩子輕松,父母也會溫和。
孩子愿意說,父母最好不插嘴的愿意聽。傾聽是一種很重要的修養(yǎng),也是社交中不可少的交際要素。對于孩子們來說,這個也是一樣的。他們需要的可能不是你的各種人生經驗,他們只需要你認真的傾聽他們的傾訴。父母不需要給出任何的分享感受,不需要給出各種的指點意見,他們只是想跟你說一說情況。
對于如何決策,他們自有安排。如果需要你,他們自然會第一時間找到父母。
青春期的情緒忽高忽低,若有若無,并且青春期的孩子處于情緒脆弱的邊緣。這種情況下,父母們請允許他們“享受”自我:比如安靜的喝一杯咖啡,比如戴上耳機欣賞音樂,比如發(fā)一會呆。
父母退后一步,欣賞孩子的平靜與自我安慰。
父母發(fā)現(xiàn)了這些青春期情緒的關鍵點,不要急躁,要學會欣賞。
如果你家孩子正處于青春期,你一定要拿起來讀一讀,理解孩子并引導孩子疏導,融合親子關系。
如果你家孩子還未到青春期,那你更要入手讀一讀,提前做好青春期預防,在他們的情緒崩潰的時候,給予釋放的贊同。
如果你家孩子已經過了青春期,你還要讀一讀,通過青春期現(xiàn)象看孩子的成長本質,不要錯過孩子青春期情緒的關鍵信號,提升孩子情緒背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