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孩子越大對于父母要二胎這事就越抵觸,而相對幼兒園的小朋友更容易接受二胎,其實原因很簡單。不過不管大寶是不是接受二胎的到來,都應該在要二胎之前對大寶做好“心理干預”。
二胎放開后,有的父母有要二胎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因為家里的孩子不同意。有的父母覺得生二胎跟大寶無關,但是為了家庭和諧,在要二胎前應該做好大寶的“心理干預”。
針對父母要二胎這事,如果大寶年齡大點的話,一般都是持反對意見的,而如果孩子上幼兒園的話,對于二胎就比較積極了。這跟孩子的心理特點有關系:
孩子大了,在長時間的生活中已經(jīng)習慣了一個人享受父母的愛,他們已經(jīng)明白多生一個孩子對他們來說就必須分享。曾經(jīng)一個姨家的孩子當時上初中,他媽媽要二胎,他說不要,問他為什么,他說多個人就得跟他爭財產(chǎn),你看這孩子的想法真是太復雜了。而對于小孩子來說,他們心思單純,想有人陪伴他,所以想擁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能夠跟他一起玩。所以想要二胎的話最好是能夠在在孩子小的時候抓緊要,而且孩子小,能夠讓孩子一起長大,感情更深厚。
在二胎到來之前,作為父母應該跟孩子多交流,對大寶進行“心理干預”,讓孩子能夠更好地接受二胎的到來,家庭更和諧。
有個媽媽四十多歲了,孩子上初中,她動了生二胎的心,她原本的初衷是為了讓女兒有個伴陪伴,在自己沒了后也有個手足之情,父母為之計算長遠,但是卻沒有想到一向乖巧的女兒死活不同意她把二胎生下來,竟然以死相逼。最終擔心女兒真出問題,就把懷了4個多月的胎兒給打掉了,但是也給她的內心帶來了一定的傷害。
還有個媽媽也是怦然心動,想趁著還能生趕緊再要個,給孩子留個伴,但是孩子特別抵觸,還跟他們說,如果生下來就把二胎給掐死。這讓父母很意外,于是就打消了念頭,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跟兒子灌輸過生二胎給他一個伴的想法,但是孩子一直都沒有放棄阻止二胎的想法,最終父母也放棄了這種想法。
針對生個二胎要不要經(jīng)過大寶的同意,是有爭議的,有的人覺得生孩子管大寶啥事,想生就生啊,等著生了他就得接受。但是看上面的例子,你看生二胎怎么關系不到大寶,如果他不同意的話,一家人不得安寧,二胎生出來后,大寶還會傷害二胎,不利于兩個孩子的手足之情培養(yǎng)。
有的時候父母把是否要二胎的想法推給孩子,孩子只能從自身的角度,自己的理解來回應父母這個問題,他們其實并不知道二胎真得到來之后會是什么情況,只不過是受到了周圍朋友、同學等的影響,認為自己的愛會減少,會有人跟自己爭搶玩具,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等,所以他們不想要二胎。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給他多灌輸有個伴的好處,同時對于孩子的愛不會減少,有個二胎也是給大寶的禮物等。
即便有的父母覺得生二胎不用經(jīng)過大寶的同意,但是發(fā)生在自己的身上時,就會猶豫了,所以不管如何,還是應該征得大寶的同意,對他進行“心理干預”。
(1)通過繪本閱讀讓孩子接受。孩子很可能還只是個小孩子,心靈稚嫩,可以借助于好的繪本讓孩子感受到有個兄妹的好處,兩個人在一起玩耍、做游戲,穿一樣的衣服等,出去玩的時候,能夠互相幫助,讓孩子形成家庭觀念,孩子知道了有個弟弟妹妹后是什么樣子,就更容易接受二胎的到來了。
(2)讓老大參與到二胎到來的過程中。懷孕的過程中,如果能夠讓大寶參與,讓他見證從無到有的過程,讓他陪著你去產(chǎn)檢,去看看這個小寶寶在肚子里的樣子,聯(lián)想到自己當時也是這樣的,讓他感受胎動聽胎心,雖然孩子小,但是他的心靈是很純凈敏感的,他也會用他自己理解的愛關心這個小家伙。
(3)接受大寶的負面情緒。即便做了完全的準備,二胎到來的時候,還是會讓家庭有不小的變化,大寶可能一下子感受不到二胎到來的溫馨,大家忙著二胎一時忽視了自己就會鬧情緒。為了讓大寶更好地接受二胎,父母應該給予大寶更多的關愛,讓他感受到父母沒有變,多陪陪他,不要一家人全都去管小寶。其實大寶接受不了的就是父母的關愛,如果能夠讓他感受到和原來一樣的愛,他能夠更快地接受二胎的到來,并樂于參與到照顧小寶當中,盡一下大哥哥大姐姐的責任。
(4)不要對大寶的要求過高。有了二胎后,面對大寶的些許變化,有的時候會鬧情緒,家長不要訓斥。同時家長不要給大寶太大的壓力,他還是個孩子,他很敏感。雖然他是哥哥或者姐姐了,但是別忘了或許他只比小寶大一兩歲,他也需要家長的關愛照顧,并不懂得替家長分擔這些。所以不要表現(xiàn)出對大寶不符合他年齡段的期望。
(5)父母不能偏心。想讓大寶能夠更好地接受二胎,家長首先不能偏心對待。有個媽媽說有了二胎后看大寶怎么都不順眼,雖然大寶還關心二胎,還幫她照顧二胎,她就是討厭大寶。這可是自己親生的,父母首先有了不對的想法,怎么給孩子做榜樣,怎么能夠一碗水端平?為了兩個孩子能夠和睦相處,做父母的首先要改變自己的不好做法。
你有要二胎的打算嗎?如果有的話,上面的這些請你一定要看看。畢竟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大寶每天都生氣,也會讓爸爸媽媽擔心煩躁,也不利于二胎的成長,所以關鍵的還是在父母的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