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權(quán)本平臺發(fā)布
作者 ▍瑞雪
編輯 ▍ETA
濃濃的酥油茶
Finding my secret garden
天泡了一杯名貴的沉香紅茶,雖然味道清香襲人,品相淡雅高貴,可我怎么品出來的是酥油茶的味道。
琴、棋、書、畫、詩、酒、花、茶被稱為中國八雅。而我呢!琴不會,棋不會,書只看不會寫,畫不會,詩不會,酒不會,花生性懶惰種不好,唯喜茶,也是只喝不究。
這幾天看了好多關于茶的文,有關西湖龍井的、云南普洱的、武夷大紅袍的、安溪鐵觀音的、洞庭碧螺春的、黃山毛尖的、云南苦丁茶的、還有茉莉花茶的、玫瑰花茶的等等,唯獨沒有看到有關酥油茶的文。也難怪,酥油茶不是長在樹上的,而是勤勞的青藏百姓為了適應高原干燥的氣候,自己研究出來的,既暖胃又潤腸,是專屬于青藏高原至高無上的,獨一無二的茶品。
我的家鄉(xiāng)不產(chǎn)茶,所以我也沒有見過茶樹。可是從我記事起家里就喝茶,那個時候幾乎每家都喝茶,而且都是湖南茯磚茶,可就是沒有幾家能喝到酥油茶的。只因大伯在城里上班能買得到酥油,我們家才能喝到香甜的酥油茶。記得小時候,媽媽早上起床灑掃庭除后,就先給家人燎一壺茶。那時候家里沒有碳火,只能用柴火或是麥秸燎,那只被煙熏的黑黑的茶壺,我不知道它的來歷和年代,也不知道它是什么顏色,用奇丑無比來形容它一點都不過分,但是用它煮出來的茶湯清香四溢,加上湖南茯磚茶純正的香氣,醇厚的滋味,湯色紅黃明亮且不濁。燎好茶以后,在茶杯里加一湯匙酥油,再加點鹽或糖,根據(jù)個人喜好即可,我喜歡放一點點鹽,然后用剛燎好的茶湯沖下去,看著嫰黃的酥油在滾燙的茶湯里一點點融化,那酥油特有的香氣慢慢地氤氳整個屋子,濃濃地、甜甜地,還有那么一點點腥味,這時飯桌上只需幾張媽媽烙的餅,一頓美美的早餐就在一家人溫暖的氣氛中開始了。我最喜歡用媽媽烙的白餅泡在酥油茶里吃。把餅放進滾燙的酥油茶里泡一會兒,軟軟的、酥酥的、還滑滑的。黃黃的酥油茶看著有些油膩,其實一點都不油膩,喝起來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即可暖身御寒,又能補充營養(yǎng)。
酥油茶在藏民族生活中占重要位置,他們把酥油茶和青稞酒看得非常重要和珍貴,在他們的心中那是至高無上的。家里招待貴客,他們會泡上一杯最好的酥油茶,斟上一杯最好的青稞酒,那飄香的酥油茶、醇厚綿長的青稞酒,彰顯了藏族人民豪放的個性。他們的好客、熱情,讓來往游人印象深刻。西藏經(jīng)典歌曲《請你喝杯酥油茶》盛贊了解放軍幫助翻身解放的西藏人民的動人事跡。熱情的藏族人民敬請金珠瑪米喝一杯親手打的酥油茶,這是藏族人民心中的最高禮儀。漂亮的藏族姑娘、帥氣的藏族小伙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載歌載舞,慈祥的老阿爸、老阿媽雙手捧著自己打的酥油茶,敬請他們心中的英雄喝杯滾燙香甜的酥油茶,那場面何等的壯觀,何等的溫馨。酥油茶是在藏民族的生活中生了根、發(fā)了芽兒的,天寒地凍時喝一杯酥油茶,會覺得渾身暖融融的,工作勞累時喝一杯香甜的酥油茶既暖胃又提神。藏族人民能夠長期在高寒地域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賴酥油茶的功力,酥油茶雖然不是名貴的茶品,可它卻是高寒地區(qū)人們必不可缺的飲品,尤其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更是如此。這種帶有高原風味,具有藏民族特色的茶文化,千百年來,已深入到藏族人民的社會風俗、禮儀、生活藝術(shù)的各個方面,從茶禮、茶具、烹茶方式和飲茶習俗等,形成了藏族高原茶文化的特色。藏醫(yī)學認為,在高寒缺氧環(huán)境下,多喝酥油茶能增強體質(zhì),喝后能御寒、提神醒腦,防止動脈硬化、抗衰老,還能補充缺乏的維生素,是非常適合高寒地區(qū)的一種茶品。
我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喝過酥油茶了,長大了,離開了家,離開了那只奇丑無比的茶壺,也離開了香甜的酥油茶。在以后的人生長河里也品過很多茶,唯獨酥油茶是我的心中最念。今天泡了一杯名貴的沉香紅茶,雖然味道清香襲人,品相淡雅高貴,可我怎么品出來的是酥油茶的味道。
哦,我走神了,想家啦......
作者簡介
瑞雪:喜歡一個人旅游,爬山,看書,寫字,身上透著安寧,寂靜。喜歡簡單自由,閑時喜歡約三兩好友品茶聊天
香落塵外管理團隊
主編:湛藍
總監(jiān):子寒
顧問:蔣新民
排版:綠腰 強哥 ETA 鳳尾
審稿一組: 銅豌豆 一池萍安 一心
審稿二組:連云雷 風碎倒影
終審,校對:煙花 清歡
播音:米米 從前慢
配樂:羅晚詞
稿費: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