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授權(quán)本平臺發(fā)布
養(yǎng)兒養(yǎng)女
作者:麥子 | 版式設(shè)計:強哥
母親節(jié)已經(jīng)慢慢地被我接受,父親節(jié)卻是個很陌生的詞語。可是,今年的父親節(jié),我卻記得特別的清楚,可能是因為父親越來越蒼老,所以我對他的關(guān)愛也越來越濃烈,就情不自禁的在父親節(jié)時在心中默念,愿父親健康!
這大概是所有中年人的愿望吧!
父愛如山,博大而深沉。比起母愛的直接,父愛表達得比較含蓄,似乎有點漫不經(jīng)心。在過去,養(yǎng)家糊口是天大的責任,父親必須承擔,圍在孩子身邊的大多都是母親?;蛟S,距離阻礙了情感的表達,在通訊不發(fā)達的年月,父親,能讓孩子們吃飽穿暖,就是最大最無私的愛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子之間會慢慢地疏遠,默默關(guān)愛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我和父親的感情似乎沒有多醇厚,小的時候,更多的是畏懼,幾乎不敢和父親大聲講話。
70年代,在我出生的前一個月,父親做為一名鉆井工人,被長慶油田鉆井二處招走。那時候,工作艱苦,交通不便,父親一走就是兩年,等他回家時我已經(jīng)快兩歲了。聽母親講:父親給我買了好吃的,買了新衣服,可伸出手來想要抱我時,我躲在她的身后,咋哄都不愿意靠近父親。逼得緊了,我就“哇哇……”大哭,父親只好放棄。之后,父親每次回家,我都是躲得遠遠的。
十幾年的時間,我們父女之間似乎隔著一道屏障。十五歲,我和弟弟跟隨父親在油田學(xué)校上學(xué),同在一個屋檐下,我們卻相處得相當嚴肅,一是一二是二,從未有過嬉戲玩鬧、相談甚歡的時刻。如今,就算是打電話,我們也只找母親,和父親的通話少得可憐,面對面也常常是沉默不語,心中有再多關(guān)切的話語,都說不出口。父親的身體每況愈下,他總是說,老了就這樣了,就不愛講話了,而我們只是望著他蹣跚的背影,什么都不能做,什么也說不出。
老公是一名采油工,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是屈指可數(shù)。可是和父輩們相比,父子相處的機會還是多了一些。小時候騎在爸爸的背上,跟在爸爸的屁股后面,讓爸爸給他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是兒子最興奮的一件事情,也是老公最快樂的時光。兒子十幾歲之后,父子倆相對無言,更別說肢體接觸,連交流都變得困難起來。兒子說,這是代溝。
父親節(jié)前夕,我給父親打了個電話,不提節(jié)日只是問問他的近況,對于這個節(jié)日,或許他并不知道,也或許是他根本不注重形式。父親節(jié)前夕,駐單井的老公興致勃勃地打來電話:“兒子給我發(fā)了一個紅包,六塊一毛八。”
“呵呵,很高興吧,記得就好!”我也感到欣慰,孩子長大了啊!
和父輩們默默付出的愛相比,年輕父親的愛,如一團火焰。因為“獨生”,因為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因為物質(zhì)的琳瑯滿目,孩子們徜徉在愛里盡情享受。我有時候?qū)δ欠N張揚的愛會無可適從,對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也不懂得及時去跟父親表露。
“養(yǎng)兒養(yǎng)女,不是為了防老,而是為了觀看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要活得比自己更豐富,更精彩。”
不管是哪一種父愛,都是世上最純最美的情感。
我相信,養(yǎng)兒養(yǎng)女,讓愛達到了極致。
我相信,有一種愛,比天高比地厚。
作者簡介
麥子,一個愛文字,愛生活的女子。
香落塵外管理團隊
主編:湛藍
總監(jiān):子寒
顧問:蔣新民 清風明月 崔加榮
排版:強哥 鳳尾
審稿一組: 銅豌豆 柳外斜陽 蓮之愛
審稿二組:連云雷 風碎倒影 無兮
終審,校對:煙花 清歡
播音:從前慢 魏小裴 向日葵的微笑 過往云煙 葉兒 佳石
稿費: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