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俊麗 \ 圖:堆糖
? 棒子地
我們一點(diǎn)點(diǎn)地往前挪動著,棒子桿(棒子,學(xué)名玉米)一點(diǎn)點(diǎn)地倒下,田間的蟋蟀四處逃竄,以及剝出的棒子在旁邊一小堆一小堆地出現(xiàn)……晚霞染紅了半邊天,凝望了片刻,煞是有趣,像是誰家淘氣的孩子偷拿了大人的顏料在無拘無束地進(jìn)行著不規(guī)則但靈氣滿溢的創(chuàng)作。
東地,父親、老大以及我,父親在砍棒子桿,我和老大蹲著掰。父親說:“果真做什么事兒都不能偷懶。你們看,我一偷懶,砍的供不及你倆掰的了。”
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我和老大當(dāng)時應(yīng)該還是小學(xué)生。
夕陽灑滿田間,落在我們頭上、衣服上,一切都很美好。我們歡快地把今天剝出來的棒子一堆一堆地裝到架子車上,周邊用棒子桿圍著,以免棒子被顛出來。就這樣,結(jié)束了一天的勞作,父親掛上肩帶,拉著架子車,我和老大在后面推著。
那時還小,不懂得用力,雖然也在努力地想讓父親輕松一點(diǎn),可是現(xiàn)在想來,貌似自己是在往下使勁兒,而不是往前。也還慶幸那時比較小,力氣也不大,縱使使勁兒相反,也不至于讓父親吃力太多吧。
夜里,迷迷糊糊起來上廁所,院里的燈泡亮著,父親在摳棒子。父親拿起一個棒子在棒拉子(棒拉子:扒棒子粒的農(nóng)具。長條的木板,中間開個長方形的小孔,在45度的斜面釘了一顆鋼釘)上面由上往下劃拉一下,只看見玉米芯子上面一排整整齊齊的白色痕跡,再往下一劃,又一排白色的芯子露了出來。幾秒鐘,一顆玉米就開了好幾道槽。這樣開過槽的玉米,再用一個剝過的玉米芯在一起摩擦,玉米顆粒就很輕松地剝下來了……
今天只一節(jié)課,因?yàn)榱硪粋€班的學(xué)生有額外的考試。上完課給父親打了個電話,無人接聽。過了一會兒,父親打來電話說,他和母親正在玉米地里干活。
“那我回去……”
“好!快到了,打電話,去接你。”
父親騎摩托車接著我直接去西地了,母親在掰棒子,沖我一笑:“今年這棒子真賴,都不怎么結(jié)!”這時,11點(diǎn)。
“今年的棒子確實(shí)長得很糟糕啊。”我心里嘀咕著。這時,放學(xué)鈴聲響起,那是我的母校,離我們家這塊地很近。還記得小時候吃過晚飯來看場(曬玉米的地頭),索性就和父親一起睡在田間的棚子里,第二天早上去學(xué)校很近,過了橋就是。
那時去上學(xué)總是很積極,家里沒有鐘表,夜里月很明亮,經(jīng)常被老大喊起來去上學(xué),收拾好再叫上鄰居一起去。鄰居家是有鐘表的,她母親告訴我們才三點(diǎn),讓我們回去再睡會兒。
那時沒有路燈,手電筒也不那么普及,路也還是土路。尤其是雨后的早上,我們就那樣深一腳淺一腳地摸索著去學(xué)校上早自習(xí),摔到泥坑里自然是常有的事情。
我們的小學(xué)原本是座廟,所以叫做晏廟小學(xué)。一年級時,教室也還沒通電,冬天的早自習(xí),家境好些的同學(xué)點(diǎn)蠟燭,而我都是自制煤油燈。用過的墨水瓶子、牙膏袋子(以前都是鋁皮的,最常用的牌子是“芳草”)、棉線或棉花,再從家里的煤油瓶子里倒出一點(diǎn)煤油,一個迷你版的煤油燈就完成了。
那時學(xué)校還是破房子,教室里都是土地,一到大掃除,整個教室成了個魚塘,腳底下都是泥水,總有課本、作業(yè)本慘遭泥鞋踩踏。
掃得烏煙瘴氣,鼻孔里都是塵土,然后再把水潑得豪氣沖天,腳下都是泥水。小孩子做事情,就是這樣極致。現(xiàn)在想來,也挺有意思。
我問母親:“為何不用機(jī)器收啊?省事兒了,你們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母親說:“一畝地要一百多呢,棒子長這么賴,不值當(dāng)花那個錢!”
可是,你花費(fèi)的氣力也很昂貴啊,你得掰、砍、裝、拉、倒,玉米桿還得捆、裝、拉,曬干以后再垛。父輩心里的小算盤,有時真的讓人琢磨不透。
晚上躺在床上,感覺這一天很充實(shí),玉米都掰完拉回家,并且吊到房頂了。今天下午我也操作了一把吊機(jī),很好玩。記得小時候干活,總感覺很漫長、很受煎熬,現(xiàn)在倒沒怎么感覺苦累了,或許生活里的許多時刻遠(yuǎn)比干活苦累吧!
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昨晚給學(xué)生分享的《七年知青歲月》,“我是黃土地的兒子”“陜北淳樸的民風(fēng)是這些知青們的堅實(shí)后盾”……我還想起了小說《鋤》里的六安爺,“我不是鋤地,是過癮”。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土地永遠(yuǎn)守候在那里。她依舊寬容、依舊厚重,伸出雙手、張開懷抱,給予你、守護(hù)你。
或許,父母也是在過癮。多少年了,根深蒂固,土地是他們的本分,不管收成幾何。施肥、播種、除草、收割,已經(jīng)成了他們和土地之間的契約,是一種執(zhí)念,更是一種寄托。
“身體更貼近泥土,
我什么也不去想,
只掂量田地里每一樁事?!?/p>
是夜,酣睡。很空靈又很滿足,久違的感覺。
作者簡介
晏俊麗,河南省沈丘縣中學(xué)教師。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tuán)隊(duì)
總編:湛藍(lán)
名譽(yù)總編:趙麗麗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桑恒昌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李國仁\楊秀武 \驥亮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玉麗
編輯部:
總監(jiān):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 風(fēng)碎倒影 連云雷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yuǎn)山 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