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解讀新聞,讓新聞更加悅讀!抽風式更新!
關于“國花”的爭議,每隔一陣子就要熱鬧一次。本月15日,中國花卉協(xié)會又出來搞事情:該協(xié)會在自家官網(wǎng)發(fā)起投票,征求社會“對推薦牡丹為我國國花的意見。”
“花協(xié)”此舉引起坊間爭議:牡丹固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國花首選,但也有很多人贊同梅花、荷花、蘭花或者桃花,直接“等額選舉”真的好嗎?而且,對于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物種極大豐富的中國來說,是不是需要“國花”,本身就存在不同看法。
唯有牡丹真國色?
對于“花協(xié)”的這個倡議,不少人的反映是:“???我一直以為牡丹本來就是國花!”
1959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洛陽蘇聯(lián)援建項目時曾說過:“牡丹是我國的國花,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象征著富貴和吉祥”,“牡丹是國花,趕緊搶救,建設公園,廣植花卉,大力發(fā)展牡丹。”
作為“百花叢中最鮮艷,眾香國里最壯觀”的富貴之花,從公卿到百姓、從朝堂到鄉(xiāng)野,從文人雅士到民間傳說,牡丹一直以來都是萬千寵愛于一身。
看看這些給牡丹點贊的詩句:
“春來誰做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
“看遍花無勝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
“萬萬花中第一流,淺霞輕染嫩銀甌。”
“牡丹一朵值千金,將謂從來色最深。”
“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
所有對牡丹贊美之辭中,屬劉禹錫站位最高:“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雖然以打壓同僚的方式來突出自家多少顯得不那么仁義,但此言一錘定音,一舉判定牡丹在文化意義上“真國色”的地位,不接受反駁。
對于雍容華美、艷麗喜慶、天生帶有歡樂團圓氣息的牡丹來說,其群眾基礎相當深厚。“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大家都很喜愛這款團花錦簇的牡丹花。湯顯祖筆下,杜麗娘、柳夢梅的第一次相遇就發(fā)生在姹紫嫣紅開遍的牡丹亭中。
“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一段“因情而死、為情復生”的奇幻愛情故事,最終二人跨越生死終成眷屬,“從今后把牡丹亭夢影雙描畫,虧殺你南枝挨暖俺北枝花。”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四回《灌園叟晚逢仙女》,在“三言”120回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章節(jié),被認為是其中“唯一反應地主階級兼并農(nóng)民土地”的小說。這個故事的女主角,是牡丹花神。老翁秋先愛花如命,養(yǎng)護了一個大花園,園中“花草甚多,惟有牡丹最盛”。宦家子弟張委覬覦秋翁的花園,意圖吞占,找借口將滿園花木打砸成一片狼藉。秋翁對著殘花悲哭,感動了牡丹花神?;ㄉ耧@現(xiàn),使落花重返枝頭,并將張委和爪牙吹落水塘而死。
1956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將這個故事改編為《秋翁遇仙記》搬上大銀幕,傳播更為廣泛。
《聊齋志異》“葛巾”中,書生常大用愛上了牡丹仙子葛巾;“香玉”一篇,更被認為確實是存在于嶗山太清宮的一棵白牡丹,當年蒲松齡寓居于此,終日與其相對,遂構思出《香玉》的故事。民間傳說中,但凡有花神、花仙的形象出現(xiàn),大多都被設定為牡丹。呂洞賓來到凡間,愛上的也是牡丹花仙。
可見勞動人民對牡丹也是真愛!
花中的蘿卜白菜
牡丹無疑受人喜愛,但并不等同于大家就都贊成就選其作為“國花”。“花協(xié)”直接將牡丹作為“國花”唯一選項,很多人表示不滿。
說牡丹是唯一候選,梅花第一個表示不服。上一輪關于“國花”的討論與爭議中,就有“牡丹黨”和“梅花黨”的鮮明對陣。
梅花黨與牡丹黨,是甜黨與咸黨之后又一對不可調(diào)和黨。前段時間,日本為東京奧運會發(fā)布的參賽國主題和服一度刷屏,中國款上,梅花和牡丹同時在和服正面出現(xiàn),可以說非常會和稀泥了!
實際上,哪種花能稱得上國家的討論,從未停止過。全國人大早在1994年就曾開展自下而上的全國評選“國花”的活動。為什么一直沒有討論出結果?因為中國的花種太多了,每一種都有為數(shù)眾多的擁躉。在候選陣營中,至少它們都值得擁有姓名:
第一當然是梅花。“蒼然志氣壓桃李”、“一樹獨先天下春”,梅花也有文人詩句加持。身兼“四君子”與“歲寒三友”雙名號,梅花同樣有高潔、堅強、謙虛的文化內(nèi)涵。梅花香自苦寒來,說它是中國精神的代表完全沒問題。
然后是菊花。菊花也名列“四君子”,又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我國菊花產(chǎn)量居首,它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而且“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同樣是不能被忽視的存在。
荷花。是和平、和諧、合作、團結、聯(lián)合等的象征,響應當今時代的主題最合適不過。更不必說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難道不能代表中國氣節(jié)、中國風度?
桃花。用網(wǎng)友“萍卡美娜”的話說:中國原產(chǎn),種植范圍最廣,文化內(nèi)涵最豐富沒有之一。遠到“華夏”的“華”字,夸父逐日手杖化桃林,桃符(春聯(lián)),桃木劍,再到詩經(jīng)《桃夭》,到桃園結義,《桃花源記》,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人面桃花相映紅……到《桃花庵歌》,到黛玉葬花,到桃花島,到現(xiàn)在各種文藝作品,貫穿華夏五千年文明始終,已經(jīng)不是某種文化符號,而是一種文化底色。
小編本人投桃花一票
月季。“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唯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占四時春?!?span style="font-size: 16px;font-family: 宋體;">看看其拉丁文學名Rosa chinensis Jacq,難道還不說明一切嗎?
然后還有桂花——“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蘭花——高潔典雅的象征,具有質(zhì)樸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zhì),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準;水仙——天然麗質(zhì),芬芳清新,素潔幽雅,超凡脫俗;杜鵑——繁榮吉祥,堅韌樂觀,事業(yè)興旺;
……
所以有網(wǎng)友說,中國太大了,怎么能用一種花來代表?在關于“國花”的討論中,有人主張一國雙花,寓意“好事成雙”;有人認為應當四種,代表“一年四季、囊括四海”。中國物種太豐富,任何領域,推選一個沒有異議的代表都不是易事,連奧運會吉祥物都史無前例的來了五個。各有所愛的不光是蘿卜白菜,還有梅蘭桃菊加牡丹,誰讓我們“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
“國花”是種什么花?
按照“花協(xié)”的說法:國花是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國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人民幸福,確定我國國花,時機成熟。
的確,世界上很多國家有自己的“國花”。比如荷蘭郁金香、英國玫瑰、瑞士雪絨花、德國矢車菊、澳大利亞金合歡、韓國木槿、墨西哥大麗菊……這些美麗的花朵,是一個國家簡潔生動的文化符號。
但是“國花”這個概念,有的時候非常復雜。比如日本的“國花”,通常人們認為是櫻花。但是代表日本民族精神的是“菊與刀”而不是“櫻與刀”,其皇室徽章也是菊花紋案,被稱為“菊花王朝”。相比較櫻花,菊花更受日本人崇尚。
日本皇室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紋”。日本沒有確立正式國徽。習慣上該“菊紋”即被作為其國家徽章而使用。日本國護照封面也基本是該紋樣。
都知道英國“國花”是玫瑰,但實際上其四大區(qū)劃又分別指定了不同的國花:英格蘭是都鐸玫瑰、威爾士是黃水仙和韭蔥、北愛爾蘭是三葉草、蘇格蘭則是薊。
同時,“一花數(shù)國”或“一國數(shù)花”的現(xiàn)象很常見,比如荷花身兼印度和越南的“國花”,美國、英國、比利時、盧森堡、伊拉克、摩洛哥等的“國花”則月季和玫瑰一家親,都是“ROSE”;而法國的“國花”是鳶尾和百合,俄羅斯同時認可向日葵與黃春菊。
留心一下可以發(fā)現(xiàn),明確“國花”的國家,要么文化歷史短如美國;要么自然環(huán)境單一、物種選擇少如俄羅斯;要么民族構成純粹,國民價值觀相對一致如德國、日本……這些相對簡潔,指向單一的條件,使其較為容易做出選擇。
對于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物種極大豐富的中國來說,是不是需要“國花”,本身就存在不同看法。不少網(wǎng)友表示,我們并沒有國鳥,也沒有國樹,未必就需要定下一個“國花”。中國人對于象征意義歷來敏感,又喜歡統(tǒng)一思想,但在“國花”推選上,尊貴如牡丹者,也有“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又空枝”的觀點,并不容易統(tǒng)一。不少網(wǎng)友說“我家鄉(xiāng)從來沒有梅花”、“長這么大就沒見過牡丹,怎么產(chǎn)生認同感?”
評選“國花”,只是一個協(xié)會自己的主張,如果真心贊同并愿意參與,不妨投上一票;如果只是想靜靜地喜歡牡丹或者梅、蘭、桃、荷,也完全沒有問題,畢竟世界上并沒有“國花”這種花,最美的花開在每個人不同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