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集的主題是:莊子實在不想做官。
我們進(jìn)展到《莊子?秋水》篇的第13章、第14章,這兩章所談的主題是一樣的:就是莊子不想做官。第13章所說的就是楚王派兩位大夫來請莊子去做大官,講這一段。莊子如何回絕呢?接著第14章是莊子跟他的朋友惠施的一段有趣的故事?;菔┰诹簢?dāng)宰相,莊子要去看他,惠施這邊很緊張,莊子就提醒他:“你根本不用擔(dān)心。”
我們先看看前面這一段,楚王想請他做官的事。
“莊子在濮水邊釣魚,楚王派兩位大夫先去表達(dá)心意,說:“希望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您。”莊子手持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已經(jīng)死了三千年;楚王特地用竹箱裝著,手巾蓋著,保存在廟堂之上。這只龜,是寧可死了,留下骨頭受到尊貴待遇呢?還是寧可活著,拖個尾巴在泥地里爬呢?”二位大夫說:“寧可活著,拖個尾巴在泥地里爬。”莊子說:“你們請回吧!我還想拖個尾巴在泥地里爬呢!””
你看!這一段多生動多瀟灑,應(yīng)該確有其事。因為司馬遷在《史記》里面寫莊子的時候,特別提到楚威王曾經(jīng)派大夫請莊子,想讓他當(dāng)宰相。但是,莊子把他推掉了。里面就特別提到:“你們有國家的人,想辦法治理國家吧,我寧可自己開開心心過我的日子。”
你想想看,一只烏龜是寧可死了,剩下骨頭被供奉在廟堂上受別人膜拜,還是寧可活著,在泥地里面爬行?當(dāng)然,有一句話不太好聽,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莊子當(dāng)然不是這個意思,莊子強調(diào)的是:你叫我去做官,這是我可以考慮可以選擇的。
千萬不要以為非你不可!做為道家,跟儒家不一樣。像儒家的話,孟子就認(rèn)為“舍我其誰”。事實上,你之前,你之后,天下就是這樣過;該治就治,該亂就亂,或是一治一亂,不是任何一個個人可以去改變這個趨勢的。
莊子就看得很清楚:你今天聽到別人介紹,找我做官,將來我去做的話,做得好不好,能不能合乎你的要求,這是沒有把握的事?;蛟S將來,你又聽到別人提到另外一個人更厲害了,那你怎么辦?請他上來,要讓我下臺了,這何必惹那么多麻煩。
莊子對這一方面很了解。也許莊子的個性就不適合在官場上跟別人互動,調(diào)和鼎鼐(nài)做很多政治方面的工作;或許他的興趣不在這一方面,他希望能悟道。否則在戰(zhàn)國時代那個情況,一旦當(dāng)了宰相,就要想到那么多國家在相爭,能不能夠富國強兵?打仗能不能打贏?那顯然不是莊子的專長,他何必自討苦吃。
這是第一段,在歷史上應(yīng)該有真正的發(fā)生過這樣的事情,這也代表莊子的名聲相當(dāng)大的。但是,像莊子那樣的思想的境界,適不適合落到人間某一個國家里面去負(fù)責(zé)治理百姓,這本來就是很大的問題。因為莊子的思想說:你要無為而治!但是你怎么做到這個目標(biāo)呢?
前面在外篇(〈馬蹄9.2〉)里面,很多地方也談到古代的至德之世如何如何,好像是人類在發(fā)明文字以前,非常原始的時代,像《老子?道德經(jīng)80》所說的“小國寡民”的時代。莊子有這樣的思想,他怎么可能投到戰(zhàn)國時代某一個國家的政治里面去,這跟他的想法跟愿望完全格格不入的。
再接著到下一段(第14章),下一段是很有趣,因為他的朋友惠子在梁國當(dāng)宰相,就是梁惠王的宰相。所以我們就知道莊子跟孟子是同一個時代。因為《孟子》書第一篇就是他去見到梁惠王,希望梁惠王聽他的話,用“仁義”來取代“功利”,讓大家都行仁義,國家可以治好,這是儒家的理想。能不能做到?從《孟子》書里面可以看得出來,孟子也很難達(dá)成這個愿望。
那么,有一段時間了,惠子在梁國當(dāng)宰相。他接到莊子的信,莊子說:“我最近要去看你。”這本來是朋友之間互相拜訪,小事情嘛!但是惠子的部下就很緊張。他們都知道:我們老板惠子跟那個莊子辯論,從來沒有占到任何便宜。莊子這么聰明,他來的話,可能要取代我們的惠子,那怎么辦?
講這一段,雖然說生動有趣,其實做朋友之間的互動,念到這段話也覺得滿難過的。
莊子怎么寫的?我們來看看。
“惠子做梁國宰相時,莊子前去拜訪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這里,是想取代你的宰相之位。”于是惠子大為驚慌,連著三天三夜在全國各地搜索莊子。莊子自己去見惠子,對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名叫鹓(yuān)鶵,你知道嗎?
鹓鶵這種鳥,從南海出發(fā),飛向北海,途中不是梧桐樹就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就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就不喝。這時有一只貓頭鷹抓著腐爛的老鼠,瞥見鹓鶵飛過,就抬頭望著鹓鶵大叫一聲:『嚇!』現(xiàn)在你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確實是很有趣的故事。鹓鶵也是一種鳳鳥,鳳鳥是非常高尚的、非常偉大的鳥。這只鳥,從南海飛向北海。你看,這個格局多大啊!牠飛的時候,一定要在梧桐樹才棲息,有竹子的果實牠才吃,甘美的泉水牠才喝。但是底下有一只貓頭鷹好不容易抓到一只腐爛的老鼠,看到鹓鶵這么大的一只鳥飛過去,以為要跟牠搶死老鼠,就抬頭大叫一聲:“嚇!”你嚇誰??!你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梁國宰相的位子,對莊子來說,就好像是貓頭鷹所抓的腐爛的老鼠,根本沒有在意也沒有興趣。你說做官,楚國也很強大,要找我都沒有興趣,你當(dāng)梁國的宰相能當(dāng)幾天也不知道。事實上惠子跟莊子年紀(jì)差不多,但是,惠子比莊子早了20年左右先過世了,等于從政做官是很累的。
莊子當(dāng)然不是為了活久一點所以不做官,可能是跟他的興趣有關(guān)。你看那鹓鶵,一只鳳鳥,牠有自己的目標(biāo),牠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你不要以為牠跟人們?nèi)屢恍┤碎g的東西。
人的生命:有形可見的身跟無形可見的心。一方面是外在的各種資產(chǎn),一方面是人間的各種學(xué)問或是腦袋智慧這些,莊子都可以超越。他要追求的是“悟道”。能夠悟道的話就等于是化解了所有一切區(qū)分,也超越了避難,達(dá)到啟明的境界。
從我們所念的這兩章:前面是楚威王想請莊子去當(dāng)宰相;后面是莊子的朋友惠子當(dāng)了梁國的宰相,莊子跟他之間的互動。他怎么樣拒絕前面楚王的邀請,居然能讓來請他的兩位大夫設(shè)身處地設(shè)想一下,連他們都認(rèn)為寧可做活的烏龜,拖個尾巴在泥地里爬行,而不要做一只死的烏龜。當(dāng)然,這樣講不是很好聽,好像做官就變成是供在廟堂上死的烏龜嗎?
莊子當(dāng)然不是這個意思,莊子是頭冷心熱的人,他也關(guān)心百姓的幸福才寫這么多文章。從前面的〈人間世〉到后面的〈應(yīng)帝王〉,到外篇里面也教你很多治理百姓的好的方法。就是你不要太有為,不要一天到晚以為仁義禮樂一定很有用。他要你設(shè)法用減法,能夠消解這一切帶來的困擾。
從這邊來看的時候,才能夠欣賞莊子的意思,否則的話,就覺得莊子好像完全不顧整個社會的需要,而只顧自己去逍遙了,那當(dāng)然不是很理想。但相對的,你不要忘記當(dāng)時是戰(zhàn)國時代中葉,天下那么亂,各國的國君都有自己的私心,想要兼并天下。
他請莊子當(dāng)宰相,難道是安什么樣的好心嗎?莊子去幫忙真的能夠治理百姓嗎?讓百姓過得幸福嗎?這本身就是更大的問題。所以,我們這一集就看得很清楚:莊子實在不想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