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言: “眼中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span>
行走人間,見山海人,經(jīng)萬千事,總難免有看不順眼的人,看不順心的事。
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文:《成熟的人:越討厭一個人,越不動聲色》,評論很多。
其中有個讀音留言:真正成熟的人,眼里沒有所謂討厭的人。
這位讀者所言,極是,極是。
真正內(nèi)心通透的人,看誰都順眼,看啥都順心。
郭德綱和于謙說相聲,一個逗哏,一個捧哏,是公認的一對好搭檔。
成名之后,總有人拿二人對比。一次兩人一起參加節(jié)目《可凡傾聽》時,主持人問:
“有沒有一些對方秉性上、習慣上的東西,你們互相是看不慣的?”
于謙云淡風輕地說:
“目前還別說沒有,就是有,也不干我事。(郭德綱)在家里喜歡光膀子待著,這也和我沒關系,不過是每個人的習慣不同?!?/p>
一聽,就是通透之人。
于謙還替郭德綱說辭,說郭德綱一路坎坷,勢必嫉惡如仇。如果郭德綱不是現(xiàn)在的性格,那就沒有現(xiàn)在的德云社。
而于謙本人呢,處事態(tài)度完全不同,看誰都順眼,對誰都不挑剔。
德云社頻頻輿論風波一浪高過一浪,但始終不挨著于謙。
他雖身處名利是非圈,但他好像都是遠遠地看著一切,而又和什么人都能交朋友。
于謙自言:
“那些惡的、丑的,我真的沒概念”。
別人評價他,命里有的都是善待和謙和。
一個人內(nèi)心越通透,越懂得包容和接納。
看誰都順眼,無美丑之分,無黑白之別,亦無高下立判,一切都會善待。
真正成熟的人,接納自己,亦接納別人。
今天一早起來,小雨還在淅淅瀝瀝得下個不停。
上班的,上學的,都急吼吼的。閑孩子磨蹭,怪老婆絮叨,閑車流擁堵,怪老板克扣??词澜缫磺行鷩蹋瓷抖疾豁樞?。
天還是那片天,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孩子還是那個孩子,都曾愛得那么熱烈。
其實,有啥不一樣的?。?/span>
“所有的存在,只能給我喜悅?!?/span>
何來的怨人,怨己?順境,逆境呢?
話說,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染布的,二兒子是賣雨傘的。
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大兒子發(fā)愁,因為不能曬布了;而天一放晴,她就會為二兒子發(fā)愁,因為二兒子的雨傘就賣不出去了。
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
一位哲學家問她,為什么不反過來想呢?
天一下雨,你就為二兒子高興,因為他可以賣傘了;天一放晴,你就為大兒子高興,因為他可以曬布了。
同樣的事情,不一樣的心態(tài),就是截然不同的生活。
生活的圈子,就是一面鏡子,心外無物,自己所能觸及到的一切東西,都是內(nèi)心的映照。
你生活的一切境遇,無論好壞都是你內(nèi)在的感召。
正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你的世界,就是你的選擇。
《金剛經(jīng)》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p>
萬象無二無別、平等一如。
內(nèi)心真正通透的人,對高者不卑、對低者不亢。遇順境不貪,遇逆境不嗔。
《壇經(jīng)》里寫道: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蘇軾與佛印泛游,蘇軾調(diào)侃佛印說:“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毫不猶豫地回答:“施主像尊佛!”
蘇軾反問佛?。骸澳悴拢阍谖倚睦锵袷裁??”
佛印不知。蘇軾脫口而出:“像堆牛屎!”
蘇軾以為大占便宜,哪知佛印聽罷淺笑不語。
蘇軾不解,回家問其妹。其妹說:“哥哥,你輸了。佛家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你心中只有牛糞呀!”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心中有佛,見花見佛,見山現(xiàn)佛,樹葉即菩提。
這是一個人內(nèi)心,所具足的通透、慈悲、智慧。
一切境相,皆是本心顯現(xiàn)。
其實,你所愛、所恨、所欣賞、所討厭都不是別人,都是你自己。
你所遇,所求,所順,所逆都無謂好壞,都是渡你的。
你,評判越多,心越桎捁,你的世界越窄。
心變了,世界就變了。
當你意識到這一點,就是生命的覺醒。
一念起,萬象生,一念息,萬象滅。
結(jié)語:
紅塵陌上,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人生處處是修行,生活處處皆道場。
有句話說得好:
“倘若有一天,那些曾經(jīng)看不慣的人或事,開始變得云淡風輕。
不用懷疑,那是因為你自己正在走向成熟?!?/p>
余生愿我們每一個人,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寬待眾生,寬解世事。
心有萬象,萬象一體??凑l都順眼,看啥都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