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20萬如何理財最靠譜?史上最全攻略!

          2020 年,又是充斥著焦慮的一年。

          股市猶如過山車,波蕩起伏;公認很安全的銀行理財,也頻繁虧損爆雷;連最多人存的余額寶,收益也跌破 1.5%……

          這年頭,我們的錢到底放哪里才安全?普通人,如何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今天「 你好 Club 」就用萬字長文,來解決你的理財煩惱。主要內容如下:
          • 避開這些坑,理財不會輸!

          • 不得不懂的六大理財常識

          • 手把手教你做一份理財規(guī)劃

          • 初入職場,20萬如何理財?

          • 人到中年,20萬如何理財?

          • 退休生活,20萬如何理財?

          由于文章非常長,建議你收藏再看。你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閱讀:)

          1
          避開這些坑,理財不會輸!

          理財是生活中的一個高頻詞匯,也是一個蠱惑人心的口號,但絕對不是容易做好的事情。

          無數人懷著一夜暴富的夢想來投資,最后卻落得一貧如洗,甚至家破人亡……

          因此在投資理財前,一定要先擦亮眼睛,避免陷入以下三個大坑:

          大坑1:盲目相信大V
          現在無論是刷抖音還是朋友圈,到處都充斥著各種理財廣告。標題幾乎都長這樣:

          • “月薪 2000,理財 3 年,輕松存下 20 萬!”

          • “工作 5 年,靠理財攢下 100 萬!”

          • “你之所以窮,是因為你不理財!”

          •  ……



          這些廣告的字里行間,無不傳遞著一種 學了理財就能暴富,不學理財活該窮一輩子 的氣息。

          互聯(lián)網最不缺的就是人,這種廣告雖然簡單粗暴,但卻非常有效。它放大了你對“窮”的厭惡和恐懼,刺激你對“躺賺”的渴望和貪婪。

          掌握必要的理財技能固然重要,但一味地對收益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寄托于通過業(yè)余投資來實現財務自由,往往會成為被收割的對象。

          也有不少人僅憑大 V 一句話 “這個有投資價值”、“那個要重點關注”,連最基本的理財知識都不了解,就抱著穩(wěn)賺的信心入市。

          最后,不但虧了本金,連心態(tài)都崩了……

          千萬不要把安全感建立在別人身上!如果想賭錢,直接去澳門就好了。

          大坑2:只看收益不看風險
          人性是貪婪的,一談到收益,很多人就無法挪開耳朵。當收益被說得天花亂墜,不少人就走火入魔了。

          有的人拿著房子首付款去抄底股市,有的人把老婆本全倉比特幣,也有的人連“借和貸”都分不清,就把錢交給“熟人”放高利貸……

          你看中別人的利息,別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天下哪有免費午餐,就連你釣魚用的誘餌也不是免費給魚吃的。

          銀保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 ,曾說過這么一句話:

          收益率超過 6% 就要打問號,超過 8% 就很危險,10% 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之前有很多 P2P 的收益能達到 10% 左右,這就是“準備損失全部本金”的情況了。如果有平臺承諾年賺 20%,那想都不用想,100% 是騙子。

          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只談收益不談風險的投資都是耍流氓。

          大坑3:理財沒有規(guī)劃
          曾經有讀者跟我們分享,朋友介紹他買了一份“分紅險”,據說收益特別高,后來有急事想用錢,發(fā)現退保要虧差不多一半……

          這種理財方式,就是典型的缺乏規(guī)劃。

          在理財之前,你就應該想清楚:這筆錢拿來干嘛?什么時候要用?具體要多少金額?只有這樣才不會走偏。

          比如你現在有 20 萬,每個月還能再存下 2000 塊,計劃 3 年后要交 30 萬的首付,那么你只要找到一個每年 4% 收益率的產品就可以了。

          它可以是銀行定存、銀行理財,也可以是年金險,反正能達到目的就行了。這樣你就不會處于一種焦慮的狀態(tài),更沒有必要冒險去抄底股市。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是對的,但是沒說完。后半句是,“胡亂理財,很可能會毀了你”。

          只要避開這三個大坑,你已經比別人贏在起跑線了,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理財前必須知道的六大常識。

          2
          不得不懂的六大理財常識

          普通人學理財,不搞懂底層邏輯永遠只能當韭菜。雖然這部分內容有點枯燥,雖然看完不能直接賺錢,但我們仍然建議大家了解一下。

          1、 理財不是為了賺錢
          相信多數人都認為,理財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其實賺錢只是理財的結果,花錢才是理財的目的

          人生匆匆?guī)资?,只要活一天,就得花一天的錢。如果遇上人生大事,比如結婚、買房、退休等,還得大把大把地花錢。

          可是從出生到畢業(yè),從退休到終老,我們都幾乎沒有收入,真正能掙錢的時間只有 40 年左右……

          人生收支圖

          掙錢一陣子,花錢一輩子。

          如何配置有限的資金,讓它們保值增值,讓我們在人生各個階段有錢可花?這才是理財的“終極命題”。

          2、 理財大概能賺多少?
          面對高收益的誘惑,普通人很難不心動。有時候我們無法控制內心的貪婪,是因為不知道合理的收益是多少。

          我們分析了各種理財的歷史數據,這里給大家一個參考:


          收益越高,風險越高,那些號稱無風險每年賺 10% 的投資,大概率是騙局。

          如果你是理財新手,應該優(yōu)先考慮如何保住本金。股神巴菲特就曾經說過:

          投資最重要的三件事,一是保住本金,二是保住本金 ,三是記住第一點和第二點。

          投資既要心懷夢想,也要腳踏實地。不管我們有多想賺錢,也無法脫離客觀規(guī)律。

          3、 投資理財的不可能三角
          投資界里有一個著名的三角法則,任何一個投資,都無法同時兼顧  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


          • 收益性:就是你投資賺多賺少的問題。

          • 安全性:說的是本金有沒有可能虧損。

          • 流動性:即變現的能力,急需用錢能不能順利賣出。


          所有人都希望理財收益高、能保本,還能隨時能把錢取出來,可是這種完美的理財根本不存在。

          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 余額寶:同時兼具了高流動性(贖回方便)和安全性,但是收益很低。

          • 活期存款:安全性、流動性都很好,但是收益極低。

          • 股票:兼具高收益性和流動性(賣出方便),但安全性低,虧損的風險大。

          • 年金險:雖然安全性高(可以保本),但流動性差,長期收益只能說穩(wěn)定。

          • 投資房產:安全性好(房子不會憑空消失),但是流動性較差(不能隨時賣出),收益不確定(有高有低)。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高收益的背后一定是高風險。因此,我們要對理財產品進行科學的評估,這是理財的前提。

          4、滾雪球:復利效應
          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你現在 25 歲,月薪 5000,如何才能成為百萬富翁?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其實答案很簡單:

          找到一個收益率 4% 的理財產品,堅持每月投進去 900 塊,到 65 歲退休的時候,你的賬戶上就有超過 100 萬了。


          這就是投資理財的一個重要原理:復利效應。

          想實現復利增長,有三個關鍵要素,一是本金,二是收益率,三是時間。其中,時間最為關鍵,這背后體現的是耐心和篤信。

          只要守得住寂寞,以時間換空間,就能實現不可能的夢想。
           
          5、通貨膨脹:今天的100塊≠明天的100塊
          有網友調侃說,“豬肉漲價我忍了,沒想到兒歌也會漲價?”

          這首“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的兒歌,承載幾代人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歌詞被修改為“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元錢”。

          圖片來源:網絡

          沒有人能守著一堆存款高枕無憂, 80 年代的萬元戶,原本是個富人的代名詞,而現在的一萬塊,還不夠女人買一個包包。

          今天的 100 塊 ≠ 明天的 100 元,錢越來越不值錢,這就是大家熟知的通貨膨脹。

          如果說理財目標是分層次的,那么跑贏通貨膨脹就是最初級的目標。很多人不求一夜暴富,但起碼到手的錢不要縮水。

          6、資產配置:雞蛋要怎么放?
          理財不是賭身家,如果把所有錢都拿去炒股,可能畢生積蓄都打了水漂……比如 A 股,很多人滿懷希望進去,但一進就長眠于此。

          我們要學會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例如:

          理財就是理生活,只有把應急的錢、保命的錢準備好,我們追求收益才能更加有的放矢。

          由于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各種資產的配置比例很難給出一個標準答案。后面我們會通過真實案例來講解。

          3
          手把手教你做一份理財規(guī)劃

          常常有人自嘲,聽過很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理財也是一樣,只會一些基礎理念是不夠的,你需要有落地執(zhí)行的能力。

          話不多說,在這部分「 你好 Club 」通過 3 步,手把手教你做一份理財規(guī)劃。

          1、理財前,先來一場靈魂叩問
          理財有時候就像談戀愛,有些人喜歡憑感覺來,沒考慮清楚就匆匆開始,結果相處下來卻發(fā)現,現實和想象完全不一樣。

          在開始理財之前,你至少需要思考幾個問題:

          ① 你想要什么?
          千萬不要說,理財就是為了賺錢。錢如果不花出去,它只是存折上的一個數字,對你的生命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理財賺到錢了,你想花在什么地方?這個計劃一定要具體,例如:


          理財目標可以按時間分為 短期或長期,也可以按重要程度分為 剛性和彈性

          剛性目標是到期必須實現的,例如答應女朋友兩年后結婚,那就必須兩年后結婚。

          彈性目標可以理解為愿望”,例如退休后環(huán)游世界,到期實現了很好,沒實現的話,那還是該干嘛干嘛……

          填表時要注意,這些金額都是“未來的花費”。前面也說過,10 年后的 100 塊不等于現在的 100 塊,你得考慮 通貨膨脹

          以孩子的教育金為例,現在讀完四年大學要 10 萬左右,按物價每年增長 3% 計算,18 年后上大學需要:

          你的手機計算器就能算通貨膨脹哦:)

          可見,18 年后的教育費從 10 萬增長到 17 萬,足足多了 80%,如果你還是按 10 萬來規(guī)劃,那肯定是不夠的。

          ② 你能付出什么?
          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要想實現理財目標,首先就得投入資源。在開始規(guī)劃之前,建議你先盤點一下自己的家庭財務狀況。

          舉個例子:


          如圖所示,收入減支出就是每年儲蓄,再加上現有資產,這些就是我們的“彈藥庫”,可以用來投資增值,最終實現理財目標。

          ③ 你能冒多大的險?
          投資猶如在大海中航行,不可能一帆風順,要想到達彼岸,出發(fā)前就得想清楚:萬一遇到風浪怎么辦?

          用行話來說,你得先做一次“風險承受能力測試”。就像下面這種: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根據測試分數,一般會把投資者分為 激進型穩(wěn)健型。

          這兩者的區(qū)別,無非就是激進型可以配更多“權益類產品”,例如股票型基金,穩(wěn)健型配更多“固定收益類產品”,例如債券、銀行理財。

          通常來說,你的風險承受能力與以下因素有關:

          • 家庭財富:比如馬云的風險承受能力比我們都要強。

          • 理財期限:明年就得結婚,老婆本就不能拿去冒險。

          • 投資經驗:經歷過大風大浪,自然就遇事不慌。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買理財就是買希望,每個人投錢時都懷著賺錢的美夢,而風險問卷能把我們拉回現實,更接地氣一些。

          對多數人來說,虧損 30% 就能擊垮心理防線,要么不敢再看賬戶、躺下裝死,要么忍痛割肉,發(fā)誓以后不再投資……

          高收益往往意味著高風險,如果輸不起,最好的辦法就是敬而遠之。理財不是賭身家,我們要冒自己輸得起的險,拿自己配得上的收益。

          2、動手配置你的資產
          回答完靈魂三問后,估計你就不會對理財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接下來,我們繼續(xù)從務實的角度,看看如何配置你的資產。

          ① 應急的錢:預留6個月生活費
          理財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因此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建議你任何時候都要預留 3-6 個月的生活費。

          這筆錢 最重要是保證靈活性,急用的時候隨時可以拿出來,收益多少有一點就好了。因此,可以放在 余額寶、貨幣基金、短期低風險銀行理財 等。

          比如農業(yè)銀行的這款產品:


          ② 保命的錢:配置合適的保險
          疾病和意外會導致家庭 收入中斷、支出暴增,如果沒有足夠的存款,就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應對風險,最科學有效的方法是 提前買好保險

          比如百萬醫(yī)療險,花幾百塊就能報銷 400-600 萬醫(yī)藥費,即便不幸患癌,也可以安心治病。而如果買的是基金股票,資金不但不會放大,還有可能虧損套牢……

          我們把不同人群需要的保險總結如下:


          購買時要注意,總保費一般不要超過年收入的 10%,以免影響生活質量。在文章后面的案例中,我們也會給出參考方案。

          ③ 增值的錢:按目標配置產品
          我們常常聽說,買理財產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什么才算適合,卻很少有人說。其實不同的理財目標,也應該配不同的產品:


          一句話總結:

          目標越剛性、理財期限越短、資金越充足、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越低,那就越應該選擇低風險的產品,例如銀行理財。

          反之,則可以適當冒險,博取更高收益,例如指數基金。

          ④ 通過excel計算投資金額
          我們知道了投什么產品,前面也說過每種理財大概的收益率,接下來可以通過 Excel 計算具體投資金額。

          資金投入方式有兩種,一種是 一次性投入,另一種是 分批投入。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

          a、 一次性投入
          比如兩年后結婚需要 10 萬,由于這是一個短期剛性目標,所以我們可以投資銀行理財產品(預計收益率 4%),來準備這筆錢。

          那現在需要投入多少錢?這里可以通過 Excel 的“PV 函數”計算:

          如果不熟悉Excel函數,可以百度教程

          計算結果顯示,現在需要投入 9.24 萬。

          兩年賺 7000 多塊,這個收益對“天朝股神們”可能沒什么吸引力,但對普通人來說,短期剛性目標是不能玩火的,每年賺 4% 已經很不錯了。 

          b、分批投入
          比如孩子 18 年后上大學需要 17 萬,由于時間足夠長,我們可以通過定投指數基金來準備(預計收益率 10%)。而且中國平均每 7 年就有一輪牛市,要賺錢并不難。

          當然,如果你完全不想拿孩子的未來冒險,選擇教育金保險也是不錯的選擇。想了解最新的教育金測評,可以關注我們另一個公眾號「 深藍保 」。

          那我們每年需要定投多少錢基金呢?這里需要用到 Excel 的“PMT 函數”:


          計算結果顯示,每年需要投入 3728 元。如果你是按月定投,平均每個月需要投入 310 元。

          如果你對基金定投感興趣,可以參考《手把手教你基金定投》。

          ⑤ 匯總你的資產配置方案
          通過上面幾個步驟,相信你對資產配置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這里幫你再匯總一下:


          這套方案只是用來舉例說明,所以比較簡單,后面我們會通過具體案例,手把手教大家做理財規(guī)劃。

          3、定期回顧你的計劃
          做理財規(guī)劃不是一勞永逸的,建議至少每年都要回顧一次。

          比如說,定投基金 10 年正好碰上大牛市,提前攢夠了孩子的教育金。

          這時候就沒必要繼續(xù)冒險,把錢轉到低風險的銀行理財就好了。每年多出來的收益,還可以獎勵自己,例如出國玩一下。

          當然,也有可能遇到熊市,理財目標沒有達到時間進度。

          這種情況就要考慮,是否還有預算來增加投入?理財目標是否可以延期?還是選擇收益和風險更高的產品,豪賭一把?

          了解完理財規(guī)劃的一些常識和方法后,我們一起來看三個真實案例。

          4
          年輕人,20萬存款如何規(guī)劃?

          小王今年 25 歲,畢業(yè) 3 年,目前在深圳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做運營,月薪 1.5 萬。

          作為一名 95 后,工作幾年就存下了 20 萬,小王在同齡人中已經屬于“贏家隊列”。

          由于平時工作很忙,小王對如何理財有點迷茫,下面我們一起幫他梳理一下:

          1、確定理財目標
          小王目前有一個談了兩年的女朋友,計劃 3 年后結婚。

          由于兩人都是深漂,身邊沒什么親戚朋友,所以婚禮也不追求太奢華,禮金、酒席、蜜月游預計花費 10 萬。

          現在深圳的房價已經是全國第一,兩口子覺得在深圳買房壓力太大,但希望 5 年后能在周邊城市(例如東莞、惠州)買一套。小王預計自己要拿出 50 萬首付。


          小王這兩個目標在年輕人中很有代表性,結婚和買房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人生必經階段。

          2、梳理財務狀況
          目標定下來后,我們就可以看“彈藥庫”了。小王的財務狀況梳理如下:


          小王月入 1.5 萬,在同齡人中屬于比較高的,不過每個月吃喝玩樂也花掉不少,目前每年能剩下 7 萬。

          對于理財,他完全沒有概念,所以 20 萬存款全部放在余額寶。

          3、理財配置建議
          在正式配置理財之前,我們讓小王做了一次“風險承受能力測試”,結果是“激進型”,期望較高的收益,也能接受部分本金虧損。

          下面我們來配置理財產品:

          步驟1:預留6個月生活費
          對小王來說,他可以把半年的生活費和房租(合計 4 萬)放到余額寶里,需要用錢的時候隨時取出來。

          這些錢是不追求收益的,方便靈活更重要。而且拿 4 萬塊理財,本來就沒多少收益。

          步驟2:配置保障型保險
          我們通過篩選市面上的高性價比保險,為小王配齊了四大保障型保險:


          這套方案每年花費 7344 元(只占收入的 4%),就能獲得累計數百萬的保障,性價比非常高。

          小王正是拼搏的年齡,買齊保險后,能更加無后顧之憂。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保險配置的技巧,在公眾號「 深藍保 」回復關鍵字“方案”就能看到。

          步驟3:按目標配置理財產品
          雖然小王是激進型投資者,但他的目標既短期又剛性,我們建議配置風險較低的 銀行理財債券基金。

          對于這些產品,可以考慮一次性投入:


          通過 Excel 計算,現在需要一次性投入 8.89 + 37.36 = 46.25 萬。

          小王原來有 20 萬,預留生活費和保費之后,只剩下 15.27 萬,只能滿足結婚的目標,買房還需要投入 30.98 萬。


          那這筆錢從哪里來呢?只能從每年收入里省出來。

          通過 Excel 的“PMT 函數”,他每年需要省出 7.35 萬。

          注意:投入6.38萬是負數

          他每年收入 18 萬,原來儲蓄 7 萬,交完保費后剩 6.27 萬,離 7.35 萬還差 1.08 萬。

          這種情況下,小王至少有 4 種解決方法:

          a、 減少非必要的娛樂消費,多存點錢。
          b、 啃老,讓父母支援一下。
          c、 推遲買房時間 1 年。
          d、 讓女朋友多出點錢,如果有可能的話……

          一般來說,理財師只會給出思路和建議,具體如何選擇還是要看小王。

          生活永遠不是一道簡單的單選題,每個決定背后都是反復的權衡利弊。如果你是小王,你又會如何選擇?

          4、案例小結
          這里把小王的理財方案匯總如下:


          小王工作幾年就存下 20 萬,已經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了。

          對這種職場新貴來說,年輕時更應該投資自己,多去學習鍛煉,培養(yǎng)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說不定幾年后就會發(fā)現,工資的增長遠遠高于理財的收益。

          理財更多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千萬不要指望靠理財暴富。年輕時可以多嘗試各種理財方式,以積累經驗為主,以后有錢就知道怎樣投資了。

          5
          人到中年,20萬如何規(guī)劃?

          李哥今年 35 歲,和太太一起在武漢的事業(yè)單位上班。兒子今年 5 歲,目前在上幼兒園。

          兩人畢業(yè)后就來到武漢,經過十多年的打拼,目前家庭月收入 2 萬,不但擁有自己的房子,還存下了 20 萬。

          對于這筆錢要如何打理,我們一起幫他梳理一下。

          1、 確定理財目標
          夫妻倆工作多年,收入穩(wěn)定,公司每月交的社保不少,所以不太擔心養(yǎng)老。

          兩口子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他們希望將來送兒子去美國上大學。雖然兒子還小,不知道學習成績怎么樣,但作為父母,至少要給他提供這樣的條件。

          經過咨詢有經驗的朋友,現在去美國上一年大學至少需要 50 萬人民幣,4 年就是 200 萬。

          兒子現在 5 歲,13 年后上大學需要準備 258 萬:

          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稍低,按 2% 計算

          望子成龍是很多家長的愿望,但出國留學并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因此得提前好好規(guī)劃。

          2、 梳理財務狀況
          李哥 10 年前就買了房子,當時武漢的房價并不貴,所以還款壓力不算大。目前房子還有 45 萬貸款沒還清。

          他平時還會給孩子買書和報一些興趣班,平均每年花 3 萬在孩子身上。除此之外,一家三口每年還會出去旅游一次……


          李哥一家是典型的中產,目前每年能存下 10 萬左右,財務狀況非常好。那么,孩子出國留學的愿望是否能實現?我們繼續(xù)看看。

          3、 理財配置建議
          258 萬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那么這筆錢要怎么準備呢?經過風險測試,李哥屬于激進型投資者,可以考慮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

          下面繼續(xù)按步驟來:

          步驟1:預留6個月生活費
          雖然這里說的是生活費,但一些日常支出也建議做好儲備。萬一遇到突發(fā)事件,例如新冠疫情導致失業(yè),也足以支撐找到下一份工作。

          拿李哥來說,還房貸、興趣班,都可以納入儲備。而旅游不是必要的,可以暫不考慮。

          經過計算,半年的花費大約是 6 萬,這些錢可以放余額寶或者 1-3 個月的銀行理財。

          步驟2:配置保障型保險
          在理財規(guī)劃中,保險是一個基石的角色。進攻前先做好防守,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這套方案包含重疾、醫(yī)療、意外、定壽,保障非常全面,費用是每年 1.2 萬,只占家庭年收入的 5%。

          如果想保障更好,還可以把重疾險改為保終身,不過每年費用也要增加 6000 多塊。

          步驟3:按目標配置理財產品
          預留生活費和首年保險費后,李哥的 20 萬還剩下 12.8 萬,可用于一次性投資。

          由于后續(xù)每年還要交保費,所以能存下來的錢從 10 萬降到 8.8 萬,可用來每年追加投資。

          雖然李哥是激進型投資者,但教育金還是偏剛需,我們先按 50% 指數基金 + 50% 債券基金 來配置。

          指數基金的預期收益率是 10%,債券基金是 6%,組合的預期收益率是:

          10% x 50% + 6% x 50% = 8%

          那他一次性投 12.8 萬,每年再投 8.8 萬,13 年后能存下多少錢呢?

          或者換個角度來說,為了 13 年后存下 258 萬,除了一次性投 12.8 萬,每年還要投多少錢?8.8 萬夠嗎?

          把這些數據統(tǒng)統(tǒng)填進 Excel 的“PMT 函數”:


          計算結果顯示,每年需要投入 10.38 萬,所以 8.8 萬是不夠的。

          每年 10.38 萬可以按 50% 指數基金 + 50% 債券基金來定投,相當于每月分別定投 4300 元。關于基金定投的技巧,可以參考我們過往的文章,這里就不展開了。

          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為了送兒子出國留學,李哥可能要降低一下生活質量,以前每年花 6 萬生活費、2 萬旅游費,以后可能要少去外面吃飯購物,每年再多省下 1.58 萬。

          4、案例小結
          不少人以為,能讓孩子出國留學的都是大富大貴的家庭,其實背后也有很多家長在節(jié)衣縮食,默默為孩子準備。

          李哥就是典型的中產家庭,只要經過精心規(guī)劃,原來遙不可及的“留學夢”,也可以變得有依可循:


          養(yǎng)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你是否又付出過什么?

          6
          退休生活,20萬如何規(guī)劃?

          秦女士的父母今年 60 歲,剛剛退休。兩位老人辛苦一輩子,省下來 20 萬存款。

          由于老人對理財一竅不通,這些錢都交給女兒打理。秦女士想知道,這 20 萬要如何規(guī)劃?是否足夠父母養(yǎng)老?如果不夠,自己又要孝敬多少?

          我們一起來看看:

          1、確定理財目標
          兩位老人今年 60 歲,平均每個月生活費 2000 元(每年 2.4 萬),但是這個理財目標不好確定。原因有兩個:

          a、 物價不斷在上漲,今年、明年、后年的費用都不一樣。
          b、 人的壽命無法預估,活到 80 歲和活到 100 歲的花費完全不一樣。

          假如生活費按每年 3% 上漲,兩位老人每年的花費如下: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用 Excel 把上面的數據加一下,老人活到 80 歲平均壽命需要 68 萬,活到 100 歲需要 188 萬,均遠超現有 20 萬存款。

          不過這里有個問題,沒有人會把錢放在床底下,如果拿去投資增值,要準備這筆錢就輕松一些。

          比如說,70 歲需要 32254 元,如果在 10 年前就開始投資銀行理財(預期收益 4%),那么 60 歲時只需要投入 21789.6 元。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把每年的生活費都折算成 60 歲需要投資的金額,可以得出: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用 Excel 把這些數相加,如果活到 80 歲,在 60 歲時需要投入 45 萬,如果活到 100 歲,在 60 歲時需要準備 81 萬。

          這種情況明顯更符合實際。

          2、梳理財務狀況
          兩位老人年輕時沒買社保,所以退休后也沒有養(yǎng)老金,什么都得靠自己。

          不過,他們只有 20 萬存款,明顯不夠花。具體的財務狀況如下:


          這種入不敷出的財務結構,非??简灐凹业住?。從這個角度來說,有時候活得太久也是一種風險。

          3、理財配置建議
          中國有個詞叫做“養(yǎng)兒防老”,父母為我們操勞了一輩子,我們也有責任讓他們安享晚年。
           
          秦女士可以這樣幫父母規(guī)劃:
           
          步驟1:預留6個月生活費
          兩位老人每月花費 2000 元,六個月就是 1.2 萬。這筆錢除了應付柴米油鹽,萬一老人身體不適,也有錢看病。

          不過這筆錢不多,很多銀行理財的起點金額都達不到,而且老人不太懂互聯(lián)網,所以這些錢可以分開 6 筆存 3 個月的銀行定期。

          如果嫌麻煩,也可以直接存活期,或者由秦女士幫忙投余額寶。
           
          步驟2:配置保障型保險
          年紀大了,身體肯定沒那么好,萬一得個大病,20 萬根本兜不住。
           
          因此除了每年按時交醫(yī)保,還要盡早給父母配好商業(yè)保險?,F在很多保險最多只賣到 60 歲,能上車就千萬不要猶豫。


          這套方案每年只需 3474 元,最多能報銷 400 萬醫(yī)藥費,還有 50 萬意外身故/殘疾保障,能大大減輕我們的經濟壓力。

          不過年齡越大就越容易生病,醫(yī)療險也會按年齡漲價的,例如 65 歲每人每年就要交 2541 元,這點要心里有數,預留足夠的資金。
            
          步驟3:配置增值資產
          預留生活費和保險后,大約還剩下 18.5 萬。老人的錢就不要冒險了,因為他們沒什么收入,虧了就賺不回來了。

          因此,一切以穩(wěn)字當頭,最好還能跑贏通貨膨脹。而且每月都要花錢,要保持較強的靈活性。
           
          這里建議秦女士考慮 銀行理財 + 萬能險,兩種產品的收益一般都能達到 4-5%,但也有一些差別:

          銀行理財的期限一般不超過兩年,到期后需要重新投資。過往很多年,銀行理財的收益都能達到 4-5%,但未來仍然有一些不確定性。

          萬能險的期限最長可以保終身,而且有保底收益,無論將來利率怎么下降,都不會低于 3%。目前市面上的萬能險收益普遍能達到 5%,比銀行理財還要高一些。

          這種產品還有一個優(yōu)勢,可以隨時追加和提取資金。比如說,秦女士孝敬父母的錢可以投進萬能險,按天計算 5% 收益。

          而說到缺點,萬能險最大的問題是,前 5 年提取資金要收 1-5% 的手續(xù)費。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搭配:

          把前 5 年的生活費和保費(大約 15 萬)投進銀行理財,一部分投幾個月的理財,一部分投 1-2 年的理財。

          老人剩余的 3.5 萬投進萬能險,5 年后再拿出來用。

          如果秦女士經濟比較寬裕,可以一次性資助父母 25 萬(預期壽命 80歲),全部投進萬能險。如果手頭有點緊,也可以分批投錢,每年回顧一次,做到收支平衡。

          4、案例小結
          我們父母那一輩,很多人年輕時沒有規(guī)劃,甚至連社保都沒有交。他們辛辛苦苦存下的錢,就不建議冒險了,所以投資的都是穩(wěn)健型產品。


          也有些地方可以補交社保,如果有機會,建議重點考慮一下。因為社保養(yǎng)老金每年都會上漲,天然就解決了投資增值的問題。限于篇幅,這里就不展開了。

          如果年輕時沒存下錢,子女也不寬裕,那還可以考慮“資產變現”。比如說,把房子賣掉,跟子女一起生活。

          總之,理財沒有標準答案,方法總比問題多。

          7
          做發(fā)光的自己

          學習理財知識,其實沒有什么高門檻,只要你能看懂文字、有中學文化即可。

          但最后想告訴大家,理財就是理生活。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理財,都遵循一個通用公式:

          心態(tài) + 堅持 + 耐心 = 成功

          沒有好的心態(tài)就看不到希望,不能堅持的人笑不到最后,沒有耐心的人更得不到成功和財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何做好每個月的活期理財?
          我攢了500萬夠不夠財務自由?
          總是存不下錢?不妨試試這4個方法
          手里有130萬元的閑錢,怎么理財每個月能有2萬元收入?
          真事兒!我的銀行理財虧了30萬!
          技術貼:穩(wěn)賺不賠的股債組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