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拉屎真的很快,幾秒到十來秒就完事了。
2017年,一項發(fā)表在Soft Matter上的流體動力學研究發(fā)現,大部分的哺乳動物,無論體型大小,排便的時間都差不多,平均需要12秒[1]。
楊佩良和同事拍攝了大象,大熊貓,疣豬以及狗的排便過程。所有這些動物像人類一樣排出圓柱形糞便,這是正常的、健康的動物糞便。
雖然這些動物體型差距巨大,小至4kg,大至400kg,但排便的時間卻一樣。
而研究表明,動物直腸的一層黏液保證了拉粑粑時間達到最短。體型越大黏液也會更濃稠,這樣才能保證糞便排得越快。
那為什么這些哺乳動物拉粑粑時間一樣呢?科學家表示原因如下:
每種動物的糞便長度均為直腸直徑的5倍;
動物由于腸道運動產生的低水平壓力是一個恒定值,這與生物的體重無關。
所以無論你大如大象還是小如老鼠,拉粑粑所需的壓力都是一樣的。
撒尿也一樣,哺乳動物會花費相同時間來清空膀胱[2]。
剛剛提到的直腸上的那層黏液你知道它的重要性有多大嗎?
如果沒有這層黏液形成的光滑表層,人需要500天才能排空腸胃。你敢想象拉一次屎居然需要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嗎!那么人的一生,將會在馬桶上度過。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通過收集不同物種的糞便樣品,發(fā)現飲食方式會影響糞便的密度:食草動物排出的糞便比水輕,而大型食肉動物的糞便則會沉底。
話說回來,這個研究之前是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的。她的導師胡立徳和她一起上臺受此殊榮(之前翻譯了一本胡立徳的書,挺有意思的)。大家應該知道樹袋熊的方塊便便吧,也是楊佩良的研究成果。
人類拉屎慢,很大程度上和消化系統(tǒng)以及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動物的腸道可能更適合快速消化和排泄,以適應它們的生存需求。比如,食草動物需要快速通過消化系統(tǒng)處理大量植物纖維(一般當你排便不順的時候,爸媽會和你說多吃蔬菜……
另外,人類的飲食比較復雜,包括了多種纖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可能使得消化過程更加復雜和耗時。而很多動物的飲食比較單一,它們的消化系統(tǒng)可能更適合高效處理特定類型的食物。
如果你嫌拉屎慢,可以換蹲姿,可以換到野外環(huán)境,可以改變飲食習慣,可以不要久坐,可以不帶手機……也有可能單純只是便秘了。
畢竟拉屎這件事,十幾秒完事還是很爽的……
最后,祝各位拉屎愉快~
^Yang, P. J., LaMarca, M., Kaminiski, C., Chu, D. I., Hu, D. L. (2017) Hydrodynamics of defecation. Soft Matter.13, 4960-4970 (Journal Cover) [PDF]
^Yang, P. J., Pham, J., Choo, J., Hu, D.L. (2014) Duration of urination does not change with body siz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111(33):11932-11937.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