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天子成名史(四)
想必各位都聽說過鴻門宴,但你知道鴻門宴具體發(fā)生了什么嗎?鴻門宴上,每個人異常的舉措背后究竟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別著急,今天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鴻門宴,小編特意請到了當(dāng)年一起參加鴻門宴的主人公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么說的吧。
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第一位接受采訪的就是我們的漢高祖劉邦。
小編:請問您還記得當(dāng)年發(fā)生的事嗎?
漢高祖:這個忘不了啊。頭天晚上張良就和說我了,你說這可怎么辦啊?張良又問我打得過項羽的軍隊嗎。這還用想嗎?指定打不過啊,你說這可怎么辦是好啊。好在我有張良,他之前救過項伯的命,我就和項伯結(jié)為親家了。
△劉邦口頭禪
小編:您剛才不是還擔(dān)心嗎?怎么現(xiàn)在就結(jié)為親家了?
漢高祖:誒呀,你這就不懂了。多個人,多條路子。但這還不夠啊,明天項羽萬一六親不認,這可怎么辦啊。好在我有張良,他讓我明天跟項羽說咸陽城內(nèi)的東西我一點沒動,就是為了等項羽來。
小編:老爺子,您跟一個二十多歲的后生低頭真是能屈能伸。
漢高祖:誒呀,你這就不懂了。成大事者,要能屈屈屈屈屈屈能伸。年輕人,世上哪有這么多能伸的時候。哎,沒想到啊,范增想在宴會上殺了我,你說這可怎么辦啊。好在我有張良,他讓我先逃了出去,自己頂替我留在了宴會內(nèi)。
小編:感謝您的配合,您可以先休息一下。張良可以說是劉·十萬個怎么辦·邦的答案書,那么接下來我們有請軍師張良,看看張良是如何智取鴻門宴。
△鴻門宴
張良:我能智取鴻門宴多是源自沛公的信任,還有項伯提前通知。至于為何篤定項羽能夠不殺沛公,道理很簡單。項羽是個年輕人,一路以來戰(zhàn)無不勝。對于主動低頭的弱者,他不屑于攻擊,反倒是遇強則強。既然如此,那我們?yōu)楹尾怀脵C反其道而行。順從項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提前同項伯示好,項伯又有意交好。便是宴會上真有差池,項伯也能護住沛公一二。
△鴻門宴
謀臣之所以稱“謀”,就是在于抓住人的心理與其背后的利害關(guān)系。世人稱我為謀圣,說我能通天地算未來,這是高抬我。謀臣所做的事情是抓住一絲一毫的線索就不再放手,如此才能掌控全局,鴻門宴不過是抓住項羽的短板。年輕人總歸是年輕氣盛,更何況還是一個戰(zhàn)功累累的年輕人。
項羽年少成名,力能扛鼎。他一路走來,靠得就是天賦,直覺和驕傲。項梁在時,項羽只需要考慮如何帶兵打勝仗。項梁不在,楚懷王不愿做傀儡皇帝奪了項羽的兵權(quán),還用宋義壓了項羽一頭。在范增的謀策下,項羽殺宋義,奪兵權(quán)。如果說之前,項羽還對皇權(quán)有所顧忌,如今便是“天下之大,唯他獨大”。項梁一死,牽著項羽的繩子就斷了。項羽眼下飛得有多高,將來摔得就會有多慘。
△力能扛鼎
皇權(quán)他都不放在眼里,難道會聽信別人的反話。如此一來,項羽不過是“有勇無謀”的軀殼。想掌控項羽猶如登蜀道,可若僅僅是從他手下逃脫則太過容易。項羽的眼界太高,高到看不見腳下的蟲蟻。這就是為何,我篤定只要沛公服軟,項羽就會在宴會上留沛公一命。
小編:不愧是你啊良哥,辛苦您了。但我還是好奇為什么項伯會來幫您。接下來就讓我們請項伯上來聊一聊。
△項伯護劉邦
項伯:咳,這個當(dāng)年為什么連夜告訴張良,是因為當(dāng)年張良曾經(jīng)救過我一命。
小編:如果只是報恩,為何還要與劉邦結(jié)為親家?
項伯:咳,這不是盛情難卻。況且,項羽這孩子別人不知道他什么樣,我還不知道嗎?他是我哥一手帶大的,這孩子啊,能做個霸王,做不了帝王。平亂世他是一把好手,但要是真的安邦定國他做不來。況且,這孩子才二十出頭,年輕喲。我反倒是看好沛公,成帝王者得聽得進去話。我和沛公結(jié)親家,這也算是多個后路吧。
△項羽白描
小編:但說了這么多,這事還是對項羽不利。
項伯:哼,項羽又不重視我。在楚軍陣營中,我哥在的時候要聽我哥的,如今我哥不在了,還要聽一個小孩的命令。項羽看不見我的才能,自然會有人看到。年輕人啊,這是戰(zhàn)爭,這里沒有親情,只有利害。若是項羽肯重用我,我又何苦至此?難道我會忍心害自己的親侄子?
小編:害,瞧您這話說的,這我可不敢說,誰知道您怎么想的。總之,辛苦您了。大家都知道項羽擺設(shè)鴻門宴是因為曹無傷告密,那好端端的,為什么曹無傷要告密呢?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想的。
曹無傷:我能怎么想。咱啥也不敢說,啥也不敢問。
小編:好家伙,您這還不敢說呢,您再多說點就能改寫歷史了。
曹無傷: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項羽會相信我說劉邦成王的話,我不知道張良也有計策相對;我單知道項羽可能禁不住劉邦的誘惑,我不知道他這么輕易就把我供出去了;我單知道劉邦的武力值比不過項羽,我不知道項羽除了武力值什么都沒有。我真傻,真的......
小編:得嘞,您也好好休息吧。一臣侍二主本就是以身犯險,奈何你又沒能擇良主,判主的那一刻就應(yīng)該明白自己的下場。
小編:好啦,本期的《漢朝訪談》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
鴻門宴看起來是項羽與劉邦之間的比拼,實際上是謀臣的交鋒。謀士之間的廝殺,走一步要看百步,項伯率先入網(wǎng)讓張良搶占先機。即使在宴會上范增數(shù)目項羽,舉起手中的玉玨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也不會對示弱者下手。而曹無傷與項伯同為告密者,也讓我們看到了戰(zhàn)爭面前沒有親情,戰(zhàn)爭背后是恒久的利害關(guān)系。
在錯綜復(fù)雜的利害網(wǎng)絡(luò)之下,走錯就如同曹無傷,走對就如同項伯。但站在歷史洪流中,誰能看得清成王敗寇,不過是狡兔三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