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是公認的四大美女,與之相對應的還有四個典故,“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魚兒看見西施都忘記游水,沉到了水底;大雁看見昭君都忘記煽動翅膀,跌落到地下;月亮與貂蟬比美,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之后;玉環(huán)去宮苑賞花,花兒見到她竟害羞地縮了起來。人間絕色,莫過于此。但,留于青史的美人又何止這四位,蘇妲己、褒姒、趙飛燕、武則天、陳圓圓……這里面,哪位不傾國?哪位不傾城?那為什么四大美女不是她們呢?小編今天就帶大家探討一下這個有趣的問題!
古代大多數(shù)男性迷戀政治,喜歡權(quán)力,追求仕途和想要當官,所以,在男人的角逐場—政治中出現(xiàn)的女人,更容易引人注目。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能夠參與到國家政治生活的女人本就不多,其中不少還是以惡名留下的,比如弄“酒池肉林”的蘇妲己、“烽火戲諸侯”的褒姒。況且,中國古代一直以男尊女卑為基調(diào),男人們對那些參與政治并且攀上權(quán)力頂峰的女人其實并不欣賞,比如呂后、武則天,她們強勢到一度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主動的地位。
但四大美女不同,她們參與到了政治生活,還是處于被動的地位,沒有凌駕于男人之上,命運受到男人的支配。四大美女是古代男性選出來的,自然根據(jù)他們的欣賞程度而挑選。
西施生活于吳越爭霸的時代,倘若不是因為越國的政治需要而由范蠡發(fā)現(xiàn)了她,帶領(lǐng)她去參與了政治,那么她終其老,不過是一個在歷史上默默無聞的村婦罷了。她應該“感謝'范蠡和文種,因為他們制定的美人計需要她這種既美麗又有心機的絕色美女;而她又愿意為祖國(越國)的雪恥復興盡力。所以在他們的引導下,西施經(jīng)過語言、歌舞、禮儀多方面的培訓,由一個純樸的鄉(xiāng)村女孩變成一個肩負秘密政治使命的高級間謀。
進貢到吳國后,她以自己的美貌、風度氣質(zhì)、聰慧,立即成為吳王夫差的寵妃。她在夫差面前的一顰一笑種種嬌態(tài)媚姿,都令夫差神魂顛倒,從此不問政事。與此同時,越國卻在悄然強盛起來。最終是越國雪恥,夫差自殺。
王昭君生活的時代是一個需要和平的時代。漢匈邊境爭斗幾個世紀,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暫時可以獲得安寧的時候。此時,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請求和親。漢廷從國家利益出發(fā),當然不能拒絕。于是,“入宮數(shù)歲,不得見御”的王昭君,有了自請遠嫁匈奴的機會。她寧愿去漠北那人地兩生的邊遠之地,去作異族匈奴之閼氏,也不愿在漢宮中白白荒廢青春。她的行動在客觀上推動、鞏固和加強了漢匈之間的和平友好,這是當時執(zhí)政者十分渴望的政治局面。漢元帝因此改年號為“競寧”。歷史上與匈奴和親的中原女子不少,而其中自愿請纓又出色完成此使命者,唯有王昭君一人。
貂蟬生活于東漢末年,那是一個門閥士族混戰(zhàn)的時代。兵強馬壯的董卓勾結(jié)驍勇異常的義子呂布,把持朝政,謀劃篡漢自立。漢天子形同傀儡,眾大臣動輒被誅殺,人人自危;各路諸侯聯(lián)盟討伐、義士舍身刺殺,都功虧一簣。當大男人們已經(jīng)絕望,只能仰天落淚之時,貂蟬挺身而出了。她為報司徒王允的養(yǎng)育之恩,在“連環(huán)計”中以美色和膽識巧妙地挑逗得董卓、呂布“父子”爭風吃醋并最終反目,從而借呂布之手殺死了董卓,為國除了害,完成了男人們難以完成的壯舉。
楊玉環(huán)在四大美女中是個例外,她參與的政治活動除了阻擋唐玄宗重用李白、親征安祿山外,似乎并無其他;而這些政治活動也不過是野史傳說。再客觀而言,李白是純粹的詩人,并無治國之才;唐玄宗若親征安祿山,在當時也難挽狂瀾。
但是,有一點卻不能忽視,就是楊玉環(huán)是在唐玄宗失去寵愛的武惠妃后,因情感空虛而可能影響執(zhí)掌政治之柄時出現(xiàn)的。她以出眾姿容、聰穎,善解人意,又通曉音律而給予唐玄宗極大的慰籍。成功的男人身后必有一個為之作出貢獻的女人,這句現(xiàn)代人的話語放在唐玄宗和楊貴妃身上也能適用。
唐玄宗是歷史上有名的君王,他的前半生的功績是不容質(zhì)疑的,比如“開元盛世”。對這樣的君王,男人們認為楊貴妃能與之相配。再加上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纏綿悱惻,更引得男人們?yōu)橹畠A注更多的憐惜之情。
與四大美女同時代的絕色女人不少,如先秦的妲己、褒姒、鄭旦,西漢時的趙飛燕、趙合德,東漢末的大小喬、唐時梅妃、謝阿蠻等,卻未能入選,原因恐怕就在于其參與政治活動的影響不大。而四大美女,以四種參與政治活動的方式,都能恪盡職責,完成了歷史賦予她們的使命,她們也自然會得到男人們的好評和尊重。
“紅顏薄命”的結(jié)局往往能引起文人騷客的憐惜和同情?!凹t顏薄命”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一個重要題材。在男權(quán)社會中,女人難以駕馭自已的命運;尤其是美女,因為具有更多的“使用價值”,更難以駕馭自己的命運。一方面,美女是男權(quán)社會的花朵,將男權(quán)社會點綴得繽紛艷麗;另一方面,美女又成為男權(quán)社會的爭斗目標,以致屢屢鬧出“沖冠一怒為紅顏”的事兒來。同樣是人,在男尊女卑的社會氛圍中生存,美女實在是承受的太多了。來看看四大美女的結(jié)局哪個不是紅顏薄命呢?
西施為了越國的雪恥復國,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愛情去充當“間諜”。她的政治任務完成得很好,以至于越王勾踐說“滅吳之功,西施當為第一”。可是,滅吳之后,如何安排西施的歸宿卻成了一大難題。她有大功于越國,可她也是敵國吳王夫差的寵妃。她又是女人,不可以封官晉爵,走上仕途。就算勾踐有心將西施收入后宮,但是,“女人是禍水”的輿論早已有之,西施既能迷惑吳王,又怎么不可能也迷惑越王?所以當西施完成任務后,更多的聲音是主張設(shè)計讓西施死掉,關(guān)于西施的結(jié)局,主流的有六種。
一是愧疚自縊說,西施一方面為自己完成使命而感到欣慰,一方面又對吳王夫差感到愧疚,就自縊于館娃宮內(nèi);二是范蠡帶走說,蘇軾曾寫過“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這個結(jié)局就比較幸福了,但是大都存在于文學戲劇作品之中;三是被范蠡沉湖說,越王勾踐看上了西施,想要收入后宮,范蠡讓他吸取吳王的教訓,就設(shè)計與西施一起乘舟到湖心,趁其不備把她推入水中溺死了;四是被吳人沉江說;五是被勾踐沉江說;六是被越后沉江說。不好的結(jié)局居多,被自己心愛的人范蠡設(shè)計死掉的那個結(jié)局實在是太慘了。
王昭君遠赴漠北,在那個既邊遠荒涼,又不通語言的“蠻夷”之地,為了漢王朝的利益而“和親”,甚至先后為父子兩代之妻,為呼韓邪單于生一子,為其子復株累單于生二女,昭君本為中原漢人,接受這樣的習俗,可知內(nèi)心的糾葛。在呼韓邪去世后,她曾上書“請歸”,漢成帝不答應,讓她“從胡俗”,她只能接受。她為漢、匈兩族的和平、安寧、友好作出了貢獻,而她個人內(nèi)心的體驗呢?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貂蟬以無比的膽識和機智為國除了奸,史書沒有記載她的歸宿,《三國演義》說她是跟隨呂布為妾。呂布本為反復無常的一介武夫,世人甚至將其蔑稱為“三姓家奴”,貂蟬當時表現(xiàn)出“喜歡”呂布,不過是因為實施連環(huán)計的需要,她的內(nèi)心未必真正有此情。元雜劇里寫過貂蟬最后的歸宿是被送給了關(guān)羽。關(guān)羽雖是“武圣人”,然而其私心里又怎知他能尊重女性?所以后人才有“關(guān)大王月下斬貂蟬”之類的傳說。如果是這樣,貂蟬的命運也是十分可悲了。
楊玉環(huán)不過是與唐玄宗發(fā)生了一場感天動地的愛情而已。唐朝的盛衰、安祿山之叛,與她何干?即使是“君王從此不早朝”,那也只能說是男人貪圖淫樂,罪在李隆基不在楊玉環(huán)??墒?,馬嵬坡之變,唐玄宗為了保命,便將楊玉環(huán)刺死。更糟心的是,玉環(huán)臨死前,還說出“妾負君恩,只有以死報之”這樣的話。
古人在對四大美女的評判中,除了“美”之外,實際上還附帶有其他的因素。在四大美女中,沒有一個與“妓”(或“伎”)有關(guān)。其實,在古代歌伎甚至純粹以色事人的妓女中,也有不少是有愛國心且兼有文才的美女,如:蓋世俠妓紅拂女、舍命伴蘇軾的朝云、血扇桃花的李香君等等。可是,為什么她們沒有被評為四大美女之一,或者躋身于五大美女、八大美女之列呢?
說穿了,不就是因為她們先前曾有過的不貞潔史嗎?對妓(伎)女,男人們盡可以與她們交往、吟唱詩詞歌賦,進行情感與肉體的交流,滿足心理和生理需要并因此留下若干千古佳話,可是真的給這些美女名分的又有多少呢,更別說將她們推上令人膜拜的神壇了。
其實,如果必須按女人必須貞潔,應該從一而終的標準的話,那么四大美女并不合格:西施不僅嫁給了夫差,在夫差之前或之后還有范蠡;王昭君先后嫁于呼韓邪、復株累父子二人;貂蟬是先“侍寢”董卓后為呂布之妾,二人又是“義父義子”關(guān)系;楊玉環(huán)先嫁唐玄宗兒子李瑁,然后又嫁給唐玄宗。她們大都經(jīng)歷過兩個男人,而且其中三人所經(jīng)歷的兩個男人還都是“父子”關(guān)系。雖然要求女人“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乃是宋明時期程朱理學的內(nèi)容,但在從先秦到隋唐時代的男權(quán)社會,對女人既有開放的一面,也有要求貞潔的一面。之所以對四大美女可以不那么苛求,主要還是政治的需要,四大美女在政治上的成就過于斐然了~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女人沒有文化,缺乏思想,更便于服從男人的統(tǒng)治和奴役。中國古代有不少既美麗又有文才的女子,如寫“平臨云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的薛濤;寫“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花蕊夫人,其氣質(zhì)文采,堪與同時代的杰出男詩人媲美。而四大美女中,除了楊玉環(huán)留有一詩一詞外,不見其他作品。難道男人們不喜歡即美貌又有文才的女子?當然不是。但是,喜歡歸喜歡,卻不能拿出來引為天下女人的楷模。害,還不是男尊女卑社會觀念的影響。
美女總是有缺憾,四大美女也并非個個都是完人,傳說中,她們似乎都有先天的缺陷:西施腳大,王昭君削肩,貂蟬耳垂有瘤,楊玉環(huán)有輕微腋臭。當然,她們也都會巧妙掩飾:西施長年穿長裙蓋住腳,王昭君經(jīng)常用大披肩遮住肩膀,貂蟬以大耳環(huán)掩住瘤,楊玉環(huán)隨時沐浴撒香粉。畢竟男權(quán)社會嘛,怎么會把女子寫的天上有地上無的~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還有“女色禍國”論。雖然推崇了四大美女,但是對于她們還會潑點污水。如對西施,其雖有功于越,卻也被認為有可能再禍國于越;楊玉環(huán)則索性成為安史之亂的替罪羊。
所以就小編看來,四大美女被古人推崇出來完全是男權(quán)社會的產(chǎn)物,當然,她們也確有傾國傾城之姿。她們?yōu)槟腥说恼胃冻隽颂?;紅顏薄命的結(jié)局又悲慘的不行,能引起男性的憐惜;再加上四大美女也各有缺憾。這幾點簡直完全符合男尊女卑的社會價值觀。所以,四大美女不是其他人,只能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