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 —— 李隆基 《 端午 》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 高駢 《 山亭夏日 》
躲進(jìn)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 —— 魯迅 《 自嘲 》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 李商隱 《 晚晴 》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 王維 《 積雨輞川莊作 》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 蘇舜欽 《 夏意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 《 江村 》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 范成大 《 喜晴 》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 —— 陶淵明 《 四時 》
有藤婁絡(luò)之,春華夏陰敷。 —— 韓愈 《 示兒 》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 陶淵明 《 讀山海經(jīng)·其一 》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 杜甫 《 夏夜嘆 》
風(fēng)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白居易 《 江樓夕望招客 》
沅溪夏晚足涼風(fēng),春酒相攜就竹叢。 —— 王昌齡 《 龍標(biāo)野宴 》
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 —— 杜甫 《 北征 》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 王維 《 田園樂七首·其四 》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 秦觀 《 三月晦日偶題 》
凜凜涼風(fēng)升,始覺夏衾單。 —— 潘安 《 悼亡詩三首 》
菱透浮萍綠錦池,夏鶯千囀弄薔薇。 —— 杜牧 《 齊安郡后池絕句 》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 陸游 《 初夏絕句 》
夏谷雪猶在,陰巖晝不分。 —— 王貞白 《 廬山 》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 謝靈運 《 游赤石進(jìn)帆海 》
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 夏明翰 《 就義詩 》
一朝春夏改,隔夜鳥花遷。 —— 李世民 《 初夏 》
侵階蘚拆春芽迸,繞徑莎微夏蔭濃。 —— 鄭谷 《 竹 》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 劉言史 《 立秋 》
春至花如錦,夏近葉成帷。 —— 李爽 《 芳樹 》
殷勤夏口阮元瑜,二十年前舊飲徒。 —— 元稹 《 贈崔元儒 》
夏條綠已密,朱萼綴明鮮。 —— 韋應(yīng)物 《 夏花明 》
一夕南風(fēng)一葉危,荊云回望夏云時。 —— 李商隱 《 荊門西下 》
新篁抽筍添夏影,老◇亂發(fā)爭春妍。 —— 歐陽修 《 滄浪亭 》
隴云晴半雨,邊草夏先秋。 —— 賀知章 《 送人之軍 》
橘如珠夏在,池象月垂穿。 —— 黃滔 《 壺公山 》
洛陽堰上新晴日,長夏門前欲暮春。 —— 白居易 《 洛陽堰閑行 》
長夏村墟風(fēng)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 張耒 《 夏日三首·其一 》
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 —— 韋應(yīng)物 《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 》
燕國飛霜將破夏,漢宮紈扇豈禁秋。 —— 徐夤 《 恨 》
夏夜新晴星校少,雨收殘水入天河。 —— 王建 《 新晴 》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 —— 釋梵思 《 頌古九首 》
正夏長風(fēng)急,林室頓燒燔。 —— 陶淵明 《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
漢苑殘花別,吳江盛夏來。 —— 杜牧 《 龍丘途中二首(一作李商隱詩) 》
詔旂分夏物,專土錫唐弓。 —— 賀知章 《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
樽酒樂余春,棋局消長夏。 —— 蘇軾 《 司馬君實獨樂園 》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 —— 白居易 《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
今夏草木長,脫身得西走。 —— 杜甫 《 述懷一首(此已下自賊中竄歸鳳翔作) 》
宵征江夏縣,睡起漢陽城。 —— 黃庭堅 《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發(fā)鄂渚曉泊漢陽親舊攜酒追送聊為短句 》
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 方干 《 題報恩寺上方 》
夏日出東北,陵天經(jīng)中街。 —— 杜甫 《 夏日嘆 》
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 —— 白居易 《 池上早夏 》
蠶無夏織桑充寨,田廢春耕犢勞軍。 —— 杜荀鶴 《 題所居村舍 》
春來得病夏來加,深掩妝窗臥碧紗。 —— 王渙 《 悼亡 》
冬有靈湯溢,夏無炎暑侵。 —— 李中碧 《 廬山 》
晝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 謝靈運 《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
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 —— 劉禹錫 《 聚蚊謠 》
征行渾與求名背,九月中旬往夏州。 —— 黃滔 《 夏州道中 》
夏衣始輕體,游步愛僧居。 —— 韋應(yīng)物 《 游開元精舍 》
獨占芳菲當(dāng)夏景,不將顏色托春風(fēng)。 —— 白居易 《 紫薇花 》
酒醒秋簟冷,風(fēng)急夏衣輕。 —— 元稹 《 晚秋 》
張樂軒皇至,征苗夏禹徂。 —— 宋之問 《 洞庭湖 》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 李世民 《 度秋 》
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 李世民 《 賦得夏首啟節(jié) 》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 虞世南 《 結(jié)客少年場行 》
我愛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 元鵬 《 山中四詠 》
長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頻。 —— 杜甫 《 上韋左相二十韻(見素) 》
春夏秋冬捻指間,鐘送黃昏雞報曉。 —— 唐寅 《 一世歌 》
孟夏非長夜,晦明如歲隔。 —— 謝靈運 《 南樓中望所遲客 》
聲靈共識尊中夏,氣象初驚動上臺。 —— 張煌言 《 己亥元旦 》
迥榭一憑之,山深夏靜時。 —— 弘歷 《 皋涂精舍 》
諸夏豐年生詔令,兩儀和氣入吹彈。 —— 范祖禹 《 坤成節(jié)教坊致語口號 》
赫赫溫風(fēng)扇,炎炎夏日徂。 —— 丘為 《 省試夏日可畏(一作張籍詩) 》
問字柴門勞剝啄,憐才炎夏喜淹留。 —— 戴梓 《 寄贈 》
午景照正中,始覺夏日長。 —— 李憲噩 《 傷逝 》
三面山橫百畝塍,夏苗無雨長鬅鬙。 —— 黃節(jié) 《 客居 》
夏畦云稼憂芳蕤,炎官火傘烘晴曦。 —— 廖行之 《 和喜雨詩 》
春郊向不雨,夏夜苦無休。 —— 符錫 《 感雨漫興答李慱廳二首 其一 》
無雙自昔稱江夏,第一于今鄙解空。 —— 胡寅 《 和黃執(zhí)禮六首 》
雨后林塘夏亦秋,一葫蘆酒在船頭。 —— 白珽 《 湖居雜興八首 》
我來孟夏初,征衫汗如濯。 —— 王之道 《 游白云山海會寺 》
九夏安居不論心,胡蘆水上捺教沉。 —— 釋師一 《 頌古一首 》
春以良夜短,夏以火日行。 —— 朱樸 《 夜讀圖為張橫溪 》
長夏悠悠百計非,可憐北客制南衣。 —— 晁說之 《 池頭 》
春夏長留雪,峰巒半入云。 —— 釋文珦 《 天臺山 》
歷春憫農(nóng)勞,首夏望嘉谷。 —— 玄燁 《 夏旱步禱南郊喜雨 》
中庭羅廣佾,雅奏諧夏英。 —— 王慎中 《 圜丘 肇祀也 其二 》
荷花池畔竹涼床,一枕閑消夏日長。 —— 王同祖 《 夏日金陵制幕即事 》
一弓村徑藏閒地,九夏秋聲入茂林。 —— 黎伯元 《 鄧氏園亭 》
夏夜宿山莊,風(fēng)吹禾稼香。 —— 李綱 《 自金沙至梅口宿農(nóng)家 》
窮居無公憂,私此長夏日。 —— 戴表元 《 六月十三日壽陳子徽太博十首以無官一身輕有 》
誰言往思可追,薺與麥兮夏零。 —— 傅玄 《 歷九秋篇 》
閉門覓句消長夏,載酒評花負(fù)好春。 —— 許詠仁 《 柬王馨吾 》
眇眇周垣總路平,森森夏木已陰成。 —— 晁公溯 《 園中二首 》
九夏行殘暑氣侵,孤城風(fēng)雨客途心。 —— 釋今無 《 泊清遠(yuǎn) 》
冰紈一尺寫修竹,瑟瑟清風(fēng)生夏寒。 —— 貝瓊 《 題扇 》
結(jié)夏西湖眠菡萏,高秋南浦落芙蓉。 —— 胡應(yīng)麟 《 江右來相如過訪同唐惟良夜集分冬字韻 》
櫻桃入夏千株雨,牟麥先秋萬頃云。 —— 張仲深 《 次烏繼善城南三首 其一 》
豫章拔地深,夏屋資棟梁。 —— 朱圭 《 贈涇縣包生 》
城中不異在郊坰,百畝園池夏木清。 —— 姜特立 《 訪約齋三絕 》
始聽嵩呼遍夷夏,便知孝治感乾坤。 —— 史浩 《 天申節(jié)望闕祝圣致語口號 其一 》
浦口馀春水,舟前換夏云。 —— 朱多炡 《 送雷元亮赴國學(xué) 》
昔別春風(fēng)起,今還夏云浮。 —— 佚名 《 子夜四時歌 其十三 》
大夏堯遺俗,汾河漢豫游。 —— 李德林 《 從駕巡游詩 》
南海衣冠盛,名家江夏香。 —— 歐大任 《 送黃表弟希尹貳守溫州 》
灌木重陰翠郁盤,虛堂夏五自生寒。 —— 弘歷 《 題董邦達(dá)松陰消夏圖 其一 》
夏蟲元得共,可語又何曾。 —— 弘歷 《 消夏十詠 其六 冰 》
枝上蠟封經(jīng)夏雪,階前雨積過春花。 —— 張昱 《 冬青軒,為天印上人賦 》
賞未罄春敷,望豈逮夏榮。 —— 李孫宸 《 三月初十日見盤蓮花貽伍子 》
無冬無夏草如茵,懵懂年光夢里身。 —— 李祁 《 眼病中遣悶二十首 其十七 》
□夏郎官好詞翰,中州美人妙歌舞。 —— 于立 《 得雨字 》
山中甲子無春夏,四月才開二月花。 —— 朱多 《 訪仙亭 》
時惟清夏始,云景曖含芳。 —— 謝朓 《 奉和隨王殿下詩十六首 其三 》
沙丘留大冢,夏屋失離宮。 —— 屈大均 《 武靈王墓 》
春及瓜期夏景生,鳴蟬漸欲替啼鶯。 —— 喻良能 《 春晚 》
炎涼物意豈天心,平白花時使夏侵。 —— 郭之奇 《 二十立夏下旬猶春月也作留春詩十首 其一 》
不見夏涼生驟雨,但聞冬暖響春雷。 —— 朱帆 《 有感 》
長林不礙千山月,老干猶含九夏霜。 —— 程俱 《 章仆射山林 》
躬承天語佐夏官,幕下清談烽燧靜。 —— 丁鶴年 《 送奚仲瑛進(jìn)士服闋朝京 》
蟬聲老逾夏,乍聽意覺新。 —— 許及之 《 王弱翁同年以多病故人疏韻五詩為惠次韻奉酬 其四 》
仍歲農(nóng)疇失夏秋,方春尤窘奈饑流。 —— 韓琦 《 閔農(nóng) 》
龍見夏維孟,年祈禮用雩。 —— 弘歷 《 癸亥孟夏肇舉常雩禮適以患癤不能親詣謹(jǐn)就園中齋居滌志以邀天貺瞻望南郊敬成長律用申悃忱 》
豈意愆陽為沴氣,忽過炎夏到秋風(fēng)。 —— 劉基 《 次韻和石末公閔雨詩 》
西望武昌東夏口,下窺鐵甕固依然。 —— 汪夢斗 《 竹筱村店肆筆 》
夏果落山雨,春衣染夕嵐。 —— 倪瓚 《 賦德機徵君荊南精舍圖 》
山河本自分戎夏,誰遣殘胡西海頭。 —— 趙時春 《 河西歌三首 》
高深驚險易,冬夏返溫涼。 —— 盧臧 《 三巖詩 朝陽巖 》
蓮井偏宜夏,梅梁更若春。 —— 孫佺 《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yīng)制 》
樹響晴翻雨,嵐涼夏變秋。 —— 盧臧 《 三巖詩 澹山巖 》
嘉樹團陰早夏清,窗前蘭草卷風(fēng)輕。 —— 吳灝 《 客來 》
義氣通諸夏,謳聲沸八纮。 —— 岳珂 《 經(jīng)進(jìn)百韻詩 》
我來屬仲夏,南陸吐朱光。 —— 張岳 《 與夢山登文筆 》
九夏登臨輸二子,一時摹寫付詩囊。 —— 釋道潛 《 夏日寄愚坦二上人 》
旅窗鎮(zhèn)日坐,嘗若長夏熱。 —— 許傳霈 《 夏泛西湖至冷泉亭、飛來峰,暮由孤山步歸 其一 》
前臨菡萏池,清絕宜長夏。 —— 林朝崧 《 吳氏吟香園八詠中六首 五 假山消夏 》
野寺始獨到,新晴欣夏涼。 —— 俞允文 《 游圣像寺作 》
聊城朝飛仲連箭,夏人暮擲惠琳首。 —— 楊弘道 《 贈裕州防禦 》
三農(nóng)愁夏去,莫恁喚秋光。 —— 弘歷 《 蟬 》
授簡圜扉思夏勝,上書梁獄泣鄒陽。 —— 吳兆騫 《 感懷詩呈家大人二首 其一 》
次言陽公跡,夏邑始棲遲。 —— 白居易 《 和答詩十首。和陽城驛 》
綠陰消遠(yuǎn)望,清夏慰離居。 —— 霍與瑕 《 走筆招區(qū)頓池四表 其一 》
閩海夏無暑,山田晚種禾。 —— 薩都剌 《 道中漫興 其二 》
萬里天南失意歸,霜風(fēng)正夏削蛾眉。 —— 盧青山 《 有贈 其六 》
林高春木繁,澗回夏泉響。 —— 梁蘭 《 題扇 》
首夏風(fēng)光榮草木,殘春煙景艷臺池。 —— 許傳霈 《 襄校東陽縣試卷事竣柬梓材 》
寓居?xùn)|青城北端,夏室陰陰簟色寒。 —— 喻良能 《 偶成 》
季夏薄火旻,出游汗徒御。 —— 王世貞 《 雜詩九首 其一 》
用夷以變夏,毋乃妄譏評。 —— 陳瑚 《 追懷劉壯肅公 》
薄衫冷面消長夏,捫腹當(dāng)知百不堪。 —— 蘇轍 《 蠶麥二首 》
夏畦吾久病,小笑索梅花。 —— 潘希曾 《 即事 》
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 —— 駱賓王 《 晚泊江鎮(zhèn) 》
夏口曾游意豁如,看山尋水二年余。 —— 李至 《 小子只自夜來風(fēng)氣又作腫連頤頷熱發(fā)心脾無以 》
吳戈夏服箭,驥馬綠沈弓。 —— 蕭綱 《 旦出興業(yè)寺講詩 》
夏深寒柏色,雨后壯泉聲。 —— 弘歷 《 游大覺寺三首 其二 》
金屏自倚孺人瑟,玉柱誰傳叔夏箏。 —— 黃衷 《 嬉春曲和黃泰泉四首 其三 》
念離當(dāng)夏首,漂泊指炎裔。 —— 孟浩然 《 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簿 》
城邑分華夏,衣裳擬縉紳。 —— 耿湋 《 送歸中丞使新羅 》
云開夏郊綠,景晏青山沈。 —— 韋應(yīng)物 《 灃上精舍荅趙氏外生伉 》
夕山一何蒼,夏潦彌井絡(luò)。 —— 李夢陽 《 薛家樓宴 》
著眼云容當(dāng)夏異,撩人風(fēng)物過江多。 —— 范景文 《 渡江 》
瑤臺既滅夏,瓊室復(fù)隕湯。 —— 吳筠 《 覽古十四首 其三 》
風(fēng)光一日更春夏,俯仰幾時經(jīng)往回。 —— 弘歷 《 高旻寺行宮即事 》
豆棚聽雨同銷夏,橘徑籠煙早及秋。 —— 凌揚藻 《 寓西祥寺答易勉之明經(jīng)兼簡胡上村詞丈 》
擊強秋鷹豪,鋤奸夏日炙。 —— 袁昶 《 哭黃漱老 》
駟驖小戎如可作,關(guān)中再起夏聲龐。 —— 連橫 《 關(guān)中紀(jì)游詩 其二十六 易俗社聽秦腔 》
江山踏遍清愁老,冷夏園中過此生。 —— 李夢唐 《 冷夏園絕句三首 其二 》
朝朝夏口開帆席,黃鵠招人過武昌。 —— 屈大均 《 漢口曲 其一 》
不須重訂東君約,歲歲看花首夏前。 —— 黃祿 《 即席和敬修一絕 》
不須復(fù)古但尊王,一旅終興夏少康。 —— 丘逢甲 《 十一用前韻 其一 》
十年為郡種筼筜,富有清風(fēng)九夏涼。 —— 楊士奇 《 題陳知府竹 其一 》
幽姿過雨秋逾好,清意冰人夏亦寒。 —— 劉鶚 《 孫錫種盆菊,列為河圖 》
夏至山枝與水枝,千林黑葉影離離。 —— 屈大均 《 荔枝酒 》
晚游不盡前塵感,華夏沉屙幾日瘳。 —— 曹明賢 《 河干晚步志感 》
春去夏來雨雪花,飛入隔窗點絳紗。 —— 趙汝普 《 暮春晚酌 》
網(wǎng)羅異代歸遷史,羽翼高飛倚夏黃。 —— 陳恭尹 《 寄黃忍庵太史 》
日長如夏饒尊食,看□□公祝萬年。 —— 彭焻 《 壽李封翁 》
芙蕖耐夏復(fù)宜秋,一種今年便滿溝。 —— 王安石 《 芙蕖 》
孟夏樹扶疏,繞屋郁青青。 —— 李彭 《 以形模婦女笑度量兒童輕為韻賦十詩 其一 》
朝騎暮去有常程,暑月奔忙非夏庌。 —— 王禎 《 薅馬 》
豫齊及畿南,夏霖嘆行潦。 —— 弘歷 《 納稼 》
庶幾可播麥,明歲夏熟保。 —— 弘歷 《 納稼 》
開卷今見上蔡事,使我愧汗如盛夏。 —— 黃宗羲 《 讀上蔡語錄上蔡家極有好硯后盡舍之一好硯亦與人慨然賦此 》
故人一別經(jīng)長夏,狂客相思似隔年。 —— 陳履 《 寄懷譚一丈遷居省中 其二 》
馀皇日耀軍容壯,華夏天威國際揚。 —— 余菊庵 《 鄭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年紀(jì)念題辭 》
一雨涼生夏曉時,偶來湖上獨尋詩。 —— 余菊庵 《 湖上 》
不似夏初時,殷憂在眉睫。 —— 弘歷 《 蕉窗聽雨 》
天際新螺翠欲浮,坐來九夏似深秋。 —— 弘歷 《 題唐岱山水幅 》
灼灼葉中花,夏萎春又芳。 —— 崔萱 《 古意 》
除卻春夏節(jié),惟秋得金令。 —— 歐陽建 《 中秋次韻 》
落日過張夏,黃昏投靳莊。 —— 邊貢 《 由張夏村赴靳莊望同游諸子 》
宿雨初收天似洗,閒庭獨坐夏如秋。 —— 弘歷 《 雨后園林即景 》
蘋風(fēng)蘿月孤清夜,僅見山間結(jié)夏齋。 —— 陳造 《 四月望再游西湖十首 》
泉清喧即寂,谷深夏亦寒。 —— 弘歷 《 靜坐 》
今夏雨略多,盈壑致旁灌。 —— 弘歷 《 聞永定河堤有泛溢處詩以志懷 》
來時孟秋今孟夏,十月征程半天下。 —— 韓崶 《 守惠濟閘遇宋西樵明府運銅北上共飲至醉作歌貽之 》
春才挨過正望夏,夏旱如此將安施。 —— 袁應(yīng)文 《 度關(guān)行 》
夏王乘四載,茲地發(fā)金符。 —— 宋之問 《 謁禹廟 》
地下無刻漏,安知夏與冬。 —— 傅玄 《 挽歌 》
灤水繡衣朝浥雨,淮壖白簡夏飛霜。 —— 宋褧 《 送王仲方淮東廉使 》
夏旱秋霖疊疊逢,歲華荏冉又窮冬。 —— 姚燮 《 歲暮四章 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