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用的老物件都是過去的實用工具,多數被時代所淘汰,成了老一輩人的回憶。這些印滿歲月痕跡的老物件,卻凝聚了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是值得我們收藏的。
這個物價是升子,在過去是用來量米或者裝米的工具。在過去是這樣換算的一斗等于十升。在過去的年代,沒糧食吃了,就拿升子去找鄰居借米吃,還的時候拿升子一還就好了。
嘎斯燈,有的地方也稱之為臭石燈,礦石燈,用過這種燈的不多,這種燈用上會有一種臭哄哄的味道,特別的刺鼻子。它是一種化學成分碳化鈣和水,產生化學氣體乙炔。然后點燃特別的亮。但是用這種燈還是很危險的。
我們這里也叫'耙’,是用牛耕田之后,再用這個工具耙一耙,起到打碎土塊和防止犁地過地之后形成土壤有空洞,不利種子出苗
糖捺子,是在農村用來做米糖的工具,米糖大家都吃過。它就是將糖稀和炒好的米放在一起,攤均勻之后,用糖捺子按壓,這樣做的米糖才結實緊密。
以前我們農村的灶做飯或者蒸饅頭都會用到鍋架子。鍋架子是用竹子或者木頭做的。現在這樣的老式鍋架子看不到了,都是不銹鋼材質的了。
耙鉤子 是農村人用來拉托耙。耖欄的農業(yè)用具。這樣也是先人們在勞動智慧的總結。
耖欄 ,是農村用來耕田的農具,也是用來平整,細化土地的。分兩種,一種是用木頭做的齒輪,還有一種鐵結構的齒輪的耖欄。
秧馬也叫秧凳子,在農村秋天秋收的時候,拔秧的時候用來做的物件。
秧籃子,是農村種田的時候,農村人用來挑運秧苗的農具。
揚推和葉揚,在農村用在稻谷場上,在打稻谷的時候,用來攤糧食和收攏糧食的工具,在農村非常的實用的工具。
打杵,在山區(qū)的農村比較多見,一般是和扁擔一起使用的工具,挑擔時,將打杵放在另外一個肩膀上,插在扁擔下,分擔挑扁擔的肩膀的受重的壓力。在走上路的時候,打杵還可以當做拐杖來用,上圖就可以更好的說明打杵的作用。
桿擔,桿擔兩頭尖,方便插入禾柴里面。在農村是用來挑禾柴的工具,一般是用木頭或者竹子把兩頭削尖就成桿擔。
淵兜在農村用來挑運糧食莊稼或者蔬菜、肥料等的農具。在農村是非常常見的。
16、篩子
篩子的眼分大小的,在我們農村篩子是用來過濾糧食里面雜質的,是除雜的工具
撮箕在我們農村也比較常見,主要是用來戳收,搬運,盛裝物品的農具。有的是用藤條或者篾條編制的。
18、笆斗
笆斗在農村是用來軋米的物件。
19、魚籠子
在農村用來捕魚的工具,放在小河或者稻田里用來捕魚的,魚進去就出不來了。
茶葉炕子,這個是農村用來烘茶葉的工具,揉好的茶葉放在這個物件上面,下面放一個炭火盆,然后將茶葉烘干。如果是太陽高照的話就不用烘干了。
刷把在農村是用來刷鍋的工具,這個是用竹子做成的,很多農村人都自己給自己做,現在用的竹刷把,很少了。
草繞子是農村蓋土墻草房頂的時候,用來繞草繩子的工具。
磚模子是農村用來做土坯磚的工具,這種土磚是不用窯燒的。
鞋楔子,是農村人做好的布鞋,會用鞋楔子撐一下,這樣穿在腳上不會擠腳,會舒服一些。
在以前得農村,用的草繩子或者麻繩子就會用到這也的合繩器,把多股合成一股粗的。有三合一,六合一等。
在過去農村人用漁網打魚,就會用到漁網梭子織網或者網破了用來補網的工具。
飯捂子是農村人用來保溫飯菜的工具,用稻草編織。特別是冬天,飯菜容易涼就會放在飯捂子里。
打桶是農村人用來打水的工具,這個老物件是用木頭做成的。
籠頭,嚼子是一根鐵棍,橫著卡在嘴里,跟籠頭作用基本相同。
爪鐮這個工具,是農村手藝人蓬匠用來割高粱秸稈用的工具,有的時候爪鐮也會用來割谷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