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不開,就系成個花兒
文|陳則徐
作者陳則徐授權(quán)代發(fā)
世間浮光迷人眼,更有瑣屑亂心田。形形色色的人,紛紛擾擾的事,一不小心就扭結(jié)成結(jié),讓人深陷困頓,狼狽不堪。生活有時候就是個結(jié),倘若一時解不開,何不就此系成個花兒來看看?就像黃州東坡之上的那從黃桑,在秋日的撫慰下葳蕤閃光。
我也正是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來到黃州這叢黃桑之前的,向?qū)дf“這就是當年東坡先生手植黃?!薄N也恢每煞?,因為我毫不在意這句話信息的真假,真與假都不能影響我對蘇軾的深入解讀。我只看到,從錦衣玉食到粗茶淡飯,從春風得意到黯然放逐,從位極人臣到團練副使,從云入泥,心理落差之大,外人著實無法想象。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很快調(diào)整心情,在黃州安頓下來。他興致勃勃地開墾荒地,自己種糧食吃,建筑房屋,自己打井,移栽樹苗,筑造水壩,儼然老農(nóng)一般。
東坡先生從來就沒有將憂郁擰成一個死結(jié),橫亙在心底,而是以寬闊的胸懷將它系成一朵花,在生命力漸次開放。這些黃桑,便是東坡的絮語。我行走在一壟壟的黃桑之間,欣賞著每一片熠熠閃光葉面,傾聽先生的諄諄教誨,千百年來,言語依舊那么清晰。他不想像白居易那樣吐槽“黃蘆苦竹繞宅生”,只愿欣然“自種黃桑三百尺”,看到地上冒出麥苗,他會歡喜得像個孩子,看到稻穗飽滿,他會得意滿足。
我撫摸著每一根黃桑的枝條,輕嗅每一縷黃桑的清香,希望能將先生的才思、睿智、靈魂都吸收進體內(nèi),化作我的魂魄,充實在我的每一個的角落。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保持樂觀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不糾結(jié)自己的痛苦,善于在細小的地方發(fā)現(xiàn)美好,這樣人才會活得精彩。這就是我所渴望的,也正是先生借由這一株株黃桑傳遞給我的。真正的智者,在絕境中也可以開出花來,不只是溫暖自己,也能照亮別人。
我知道,這一次黃州之行注定是一次靈魂之旅。在下山的路上,天空中忽然降下了一陣山雨,對于向?qū)碚f,這是一場再平常不過的經(jīng)歷了,而我卻想起千百年前的那次出游:“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世事難料,生命中的大雨總是不期而至。倘若已身在雨中,不妨且歌且行;倘若注定生活如一團麻,解也解不開,不若就此系成個花兒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