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籍陜西榆林人,生在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烏審旗,我與陜西榆林府谷黨符庭家親聊天實況,呈現(xiàn)給眾家親,請尋根問祖的家親便于府谷遷徙過內(nèi)蒙古黨氏家族參考為證。只要你我有著完美心,人世間就完美。所以我們修煉的,就是一顆熱愛黨氏自己的心。
陜西省榆林市到府谷縣,全程約174.2公里。府谷縣位于陜西省最北端,地處秦、晉、蒙接壤地帶,與山西省河曲縣、保德縣隔河相望,北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接壤,西南與神木縣毗鄰,素有“雞鳴聞三省”之稱。府谷縣轄府谷鎮(zhèn)、麻鎮(zhèn)、哈鎮(zhèn)、孤山鎮(zhèn)、新民鎮(zhèn)、廟溝門鎮(zhèn)、黃甫鎮(zhèn)、大昌汗鎮(zhèn)、三道溝鎮(zhèn)、老高川鎮(zhèn)、古城鎮(zhèn)、清水鎮(zhèn)、木瓜鎮(zhèn)、田家寨鎮(zhèn)、 武家莊鎮(zhèn)等15個鎮(zhèn)和2個農(nóng)業(yè)園區(qū),共有364個村委會、10個社區(qū),其中黨氏占12個村莊。陜北黨氏一家親,提倡"凝聚血脈傳承”,尋根問祖”是中華黨氏的傳統(tǒng)美德。中華黨氏,源于上古,傳續(xù)至今,在漫長的歷史進程。
下面給家親們分享一下,陜北府谷縣與山西保德縣黨氏字輩從清朝雍正初年與去年兩次續(xù)編(雍正以前的失傳)為:茂、如、生、崇、福,成、祿、世、錦、榮,邦、紹、圣、章、業(yè),振、基、中、近、強,琦、梓、健、鼎、國。上面字派是25個府谷與保德兩縣,黨氏12個村莊及其約近300年來遷到外地的人員,都通用字輩!
據(jù)祖先輩輩傳說,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院移民到榆林市,過了幾十年,有一家又遷到山西保德縣黨家里,明朝末有一人逃災遷到府谷縣的,發(fā)展成現(xiàn)在共有黨姓氏的十幾個村莊。全府谷縣與保德縣,黨氏字輩12個村莊用的上述字輩。有一個村遷到內(nèi)蒙的就有77戶。鄂爾多斯市區(qū)、包頭市(也有)烏蘭計8村,巴盟五原縣、烏拉特前旗、杭錦后旗陜壩、呼市、達拉特旗等,只知道我村(黨莊則村)遷走的,其他村未知。
1850年第一代來到本村,于1868年才更名為黨莊則村,至今約159年,遷到內(nèi)蒙的現(xiàn)有77戶,約240多人(不包括出嫁的女人),府谷與保德黨姓氏于1443年(距今約576年)從榆林市某村(不知道)遷來的,這期間遷到神木、佳縣等地的也有,第一個字輩“茂”的那代人至今約260年左右,以前的字輩未知。從山西洪洞遷到榆林,幾十年后遷到保德和府谷縣,這些時間是從保州志與府谷志查到推算出來的。
感恩尋根問祖,它是人的一種本性、情結、真情。有些人離鄉(xiāng)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長大,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鄉(xiāng)……而故鄉(xiāng)尋根游就是根據(jù)這些人的需求應運而生的。所有的尋根問祖,都增加了黨氏接續(xù)新的篇章;所有挫折,都鍛煉了我們不屈不撓的心志。未來,我們將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忍不拔的毅力繼續(xù)前進。要有無私奉獻精神,樂于幫助,尋根問祖,走訪詢源,心在哪里,收獲就在哪里。勤儉立身之本,記憶是為了記住,記住是為了繼承,繼承是為了前行。耕讀保家之基,共同實現(xiàn)黨氏自己人夢想奮斗!
黨符庭陳述,黨培棟整理
讓黨氏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黨氏!《黨氏家族報》2013年籌辦,2014年正式創(chuàng)刊,銅版紙彩印,全國最好的家族報。黨氏家族報微信公眾號(微信號dangshijiazubao),中華黨氏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中華黨姓文化歷史的挖掘與傳承。關注黨氏家族報微信公眾號,黨氏各種活動信息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