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剛先生《從“孟母三遷”談起》一文,一上來就說:
戰(zhàn)國時,孟軻之母倪氏為了使兒子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曾三次搬遷住所,被傳為千古美談。(《家有“小皇帝”》第174頁)
孟子(名軻)的母親姓什么?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一個謎。成書于戰(zhàn)國時代的《孟子》未見記載。最早給孟軻立傳的西漢太史公司馬遷,以及最早為《孟子》作注的東漢學者趙岐,都沒有片言只語的交代。就是在“孟母三遷”這個著名典故的出處《列女傳》中也找不到一點蛛絲馬跡。一直要到孟軻死后一千八百多年的明朝中葉,撰寫《疑耀》一書的張萱才告訴我們:孟軻的母親姓仉。但名字仍然不得而知,只好稱她為“仉氏”。稍后,楊慎的《希姓錄》說:“仉氏,孟子母。”陳士元的《姓鎖》說:“《玉海》云:孟軻母仉氏。”清梁玉繩的《人表考》說:“父名激,字公宜,母仉氏。”其中,《姓朧》一書把孟母姓氏的出處上推到南宋王應(yīng)麟的《玉海》,但今本《玉海》中找不到這個記載,看來未必可靠。所以,《漢語大詞典》只能把《疑耀》作為記載孟軻母姓資料的最早文獻,它在“仉”字條下寫道:
姓。孟子母仉氏。見明張萱《疑耀》卷一。
而1999年修訂版《辭?!?/strong>的釋文則更加簡單:
姓。孟子母仉氏。
兩部詞典處理的方法雖然一詳一略,有所不同,但它們把孟軻母親的姓氏確定為“仉”,卻是完全一致的。
由于“仉”字十分冷僻,現(xiàn)代人一般不會碰到。我是在大學里通過查詞典才認識的。它讀zhǎng,與“掌”同音,右半邊是“幾”而不是“兒”。一經(jīng)記住,便再也不會忘記?,F(xiàn)在周先生把“仉氏”寫成了“倪氏”,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據(jù)我的推測,這恐怕不是周先生的錯。可能他原稿上寫的是“仉”,責任編輯不熟悉這個字,認為周先生寫的是“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推測。當然,這個錯誤也可能是周先生自己造成的。究竟責任在誰,請出版社查一查原稿就可以知道了。
(原載2002-06,署筆名宛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