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農民,不論是在外打拼,還是在家鄉(xiāng)務農,農民手里一旦有了金錢,它們第一步想的就是蓋房子。但是蓋房子就需要有宅基地,那些雖然自身家里有土地,但是土地沒有審批下來的,這樣情況的土地也不能建房子。
如今的宅基地審批條件越來越嚴格了,可以說是只要不符合一戶一宅的話,基本上都不會再審批宅基地的,原因其實就是宅基地越來越珍貴了。如今都是鼓勵農民蓋新房子拆掉舊房子,因為這樣符合宅基地的管理規(guī)定,而且還可以最大程度上節(jié)約宅基地以及保護土地。一般情況下只要向村集體提出申請,然后說清楚自己拆房子蓋房子的原因。
村集體同意之后,再向當地的有關門土地管理部門提交資料進行審批,當地的部門審批完成以后,之后再由相應的國土部門會進行審核和復核,以及現場勘查等多種審核程序確認以后,明確表示對該戶拆老房蓋新房的要求予以同意之后,相關人員才能動工修建房屋。正常情況下,那些翻蓋老房子是較為簡單的一種申請方式。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以前的房子上已經取得了宅基地原址重建的同意,所以這種審批拆蓋房子的事是最容易通過的。正常情況下,一般只要是你的條件滿足,證件齊全都會通過建房審批的。因為不管是哪個農民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建房子,建房子的費用還是挺高的,而且這也確實是關乎著農村的民生問題。
對于如今新農村建設來說,我們需要統(tǒng)一規(guī)劃,然后合理利用全部的土地,其實很多人都想著自己蓋房子,但是沒有經過統(tǒng)一的土地(假宅基地)里面蓋房子是不允許的。對于那些不是農村戶口的人,或者將自己的的戶口遷出在外的人。
農村的土地是屬于村集體所有,農民自己對土地也只是擁有使用權,對于那些不是農村戶口的,是不會取得農村宅基地建房的,此種情形的政府肯定不給審批!另一種遷出戶口的人,簡單的說就是等于脫離了本村集體,也不屬于本村人口了,這種的也不會獲得審批!
簡單的說,農村建房首先需要經過政府的相關部門審批,批準以后農民就可以在自己申請的宅基地上進行新建房子。但是前提是自身的戶口還在村集體中,如果是遷出了不會通過審批了。
現在農村的土地越來越值錢,致使很多農民都想要在宅基地上建房子或者把原有的房屋進行翻修,不過對于那些沒有統(tǒng)一的就不能蓋房子。對此進行審批宅基地或者在宅基地上蓋房子要符合我國相應的法律規(guī)定,這樣還可以合理的利用我國的土資源,也可以節(jié)約我國的土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