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李鴻章的女兒、張愛玲的奶奶——清末才女李菊耦

          1

          “貌比威施,才同班左,賢如鮑孟,巧奪靈蕓?!?/strong>

          這是晚清曾樸《孽?;ā?/strong>中的一句話,寫一位女子的。

          “貌、才、賢、巧”四個方面,借七個人相比:南威、西施、班昭、左、鮑宣少君、孟光、薛靈蕓。

          南威,又稱南之威,是春秋時期楚國的一個美女,后成為美女的代稱。

          西施,中國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春秋末期越國人,以美色搞得吳王夫差國滅人亡。

          班昭,東漢班彪之女,班固與班超的妹妹,是中國第一位女歷史學(xué)家,代兄長班固寫完《漢書》。

          左棻,西晉左思之妹,女文學(xué)家,中國最早的女詩人,代表作《離思賦》。

          鮑宣少君,即桓少君,因為嫁給鮑宣,所以世稱鮑宣少君,西漢末年的賢德之女。

          孟光,東漢名士梁鴻之妻,有名的賢德之女,“舉案齊眉”成語的主人公。

          薛靈蕓,魏文帝曹丕之妃,巧于針工,夜不點燈而能縫制衣服,且工藝絕佳,宮中號為“針神”。

          如此七位卓越之女子,用來比一個人,比的到底是誰呢?答曰:李菊耦。

          這個名字不太響,但要說到另外兩個人——李鴻章和張愛玲,肯定眾所周知。李鴻章是晚清重臣,近代史上可沒少提;張愛玲是民國時期著名女作家,作品受捧至今。

          而李菊耦,正是李鴻章的女兒,張愛玲的奶奶。

          不過,在《孽?;ā芬粫?,并沒有出現(xiàn)李菊耦的名字,而是以“威毅伯”女兒的身份出現(xiàn)。“威毅伯”影射的就是李鴻章,李鴻章的爵位為一等肅毅伯。

          以七人比一人,雖是曾樸的小說家之言,不無夸張成分,但也絕非憑空杜撰,現(xiàn)實中的李菊耦確實有貌有才,亦賢亦巧,可以說是上承李鴻章,下啟張愛玲。

          李鴻章

          2

          李菊耦,名李經(jīng)璹(音shú),小字菊耦,是李鴻章的第二個女兒,出生于1866年,1888年與張佩綸結(jié)婚。

          李菊耦小時候的情況已無從考證,但從其丈夫張佩綸的《澗于日記》中,可知其必然聰明,琴棋書畫、詩詞文史等方面皆有所長。至于相貌,從流傳下來的照片上看,少女時代的李菊耦也確實比較清秀。

          李菊耦的丈夫張佩綸在書中也有人物影射,即清流黨之一的莊侖樵。張佩綸字幼樵,現(xiàn)實中也是清流黨。所謂清流黨,是晚清的一個政治派別,以德行高潔、勇于言事著稱。

          關(guān)于李菊耦嫁給張佩綸,當(dāng)時曾引發(fā)一陣不小的轟動。這不僅僅是因為李菊耦時年22歲,而張佩綸已經(jīng)四十多,又是三婚,更因為張佩綸當(dāng)時是一名罪官,才剛釋放不久。

          1884年,法軍入侵福建馬尾港。張佩綸當(dāng)時以三品卿銜受命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但其一介書生,學(xué)書未學(xué)戰(zhàn),對法軍不加戒備,致福建水師覆滅,馬尾船廠被毀。

          事后,張佩綸被削職流放,于1888年獲釋。李鴻章惜其才,招在門下以作幕僚。也就是在這一年,李菊耦被許配給了張佩綸。

          張佩綸雖然兵敗馬尾,但也確實是個有才之人,只是習(xí)書不習(xí)戰(zhàn)而已。對此,在《孽海花》中,威毅伯女兒(可能是作者代言)有公允評價,叫“論材宰相籠中物,殺賊書生紙上兵”。所以,以一女將張佩綸收歸已用,對于李鴻章來說,可謂上算。

          但這明顯是一樁政治婚姻,所以時人盡相嘲諷。比如當(dāng)時有一個對聯(lián)就流傳很廣:養(yǎng)老女,嫁幼樵,李鴻章未分老幼;辭西席,就東床,張佩綸不是東西。

          上聯(lián)罵李鴻章給女兒找的丈夫歲數(shù)太大。李菊耦當(dāng)時22歲,在舊時算是地地道道的老姑娘,對聯(lián)中故稱“老女”,但其人不老?!坝组浴笔菑埮寰]的字,但其人不幼,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

          下聯(lián)罵張佩綸為師不尊,不知廉恥。“西席”就是今天的家庭教師。張佩綸剛?cè)肜铠櫿履恢?,身份就是西席,教李鴻章子女念書。“東床”是指女婿。但張佩綸并沒教李菊耦,所以此罵有些牽強(qiáng)。

          婚姻被披上了政治的袍子,外界又是罵聲四起,李菊耦本人對此是什么態(tài)度呢?

          這一點,《孽?;ā分袑懙煤苡腥?,說馬尾之戰(zhàn)后,威毅伯的女兒(李菊耦)寫了兩首題為《基隆》的詩,先批評莊侖樵(張佩綸)輕敵(一戰(zhàn)豈容輕大計),又指出朝廷應(yīng)該惜其才而恕其罪(焚車我自寬房琯),最后認(rèn)為馬尾兵敗是朝廷用人不當(dāng)(殺賊書生紙上兵)。莊侖樵看到詩后,感動落淚,引為知己,于是托人提親。威毅伯(李鴻章)欣然同意。但其夫人反對,兩人大吵。女兒出來勸架,并說自己愿意,相信“爹爹眼力必然不會差的”。

          曾樸這樣編,可能也有點影子,因為從張佩綸的《澗于日記》中,可以見出他與李菊耦婚后生活很美滿,經(jīng)常詩酒唱隨,撫琴為樂,比之宋代李清照與趙明誠,亦不少讓。所以,李菊耦欽慕張佩綸之才,甘心身許,也是很可能的。才女愛才子,古之風(fēng)也。

          張偑綸

          3

          李菊耦的才華,在當(dāng)時就很有名。晚清學(xué)者李慈銘在《越縵堂日記》中稱其“敏而能詩”。這在張佩綸的《澗于日記》中也有驗證,日記中不時記有二人相互“聯(lián)詩”。只是非常遺憾,張佩綸并沒有把詩錄下來。至于《孽海花》中的兩首《基隆》詩,無法考證出處,多數(shù)是曾樸自己的大作。

          《孽?;ā分羞€寫到的李菊耦的詩集《綠窗繡草》,在晚清民初的其它筆記中也有提及,但并未傳世,據(jù)傳放在箱子里,被小偷當(dāng)成寶貝竊去了。

          李菊耦最令人稱道之事,是對宋代大儒胡瑗婚姻觀的批判,見出其獨立的思想品質(zhì)、大膽的懷疑精神以及比較進(jìn)步的婚姻觀念。

          對于男婚女嫁,胡瑗的看法是,“嫁女須勝吾家,娶婦須不若吾家”,意即:給女兒找婆家,要找比自家強(qiáng)的高門大戶,而給兒子娶妻,則要選不如自家的低門小戶??偨Y(jié)一下,就是夫妻雙方的家庭,應(yīng)該是夫強(qiáng)妻弱。

          很明顯,胡瑗的這個論調(diào),是出于對女人的壓制,防止女人因娘家強(qiáng)勢而傲夫,做出違反封建禮教之舉。

          且不論胡瑗這種思想的封建性,畢竟其處在封建社會當(dāng)中,只論這種說法,也存在著明顯的悖謬,被聰慧的李菊耦抓個正著。

          李菊耦反駁說,按胡瑗的觀點,則“貴家之女將無可嫁之士,而貧士可以乞丐之女為妻矣,豈理也哉!

          她還批評說:“其婦女平日若教以三從四德,何至入門而驕其尊、傲其夫婿哉!不清其源、治其本,而于姻戚之家斤斤計較其貧富貴賤,所以似高而實陋耳?!?/strong>

          李菊耦的這句話,如果去掉“三從四德”,換成“知書達(dá)禮”,就是放在現(xiàn)今社會,也不為過。

          4

          李菊耦的晚年生活比較不幸。

          別看晚清腐朽不堪,但在官吏的選用上,卻堅持一條很好的原則——避親。因此,張佩綸既做了李鴻章的女婿,也就入了“避親之列”,從此路斷官場。

          官場失意,令張佩綸內(nèi)心十分沮喪。這種沮喪,一開始還能被新婚嬌妻帶來的歡愉所壓制。然而國難當(dāng)頭,正當(dāng)男兒效力之際,況他又是一個有志之士,書生意氣,怎堪忍受長久的無所事事?所以,當(dāng)沮喪在歲月中最終發(fā)酵成鉆心的痛苦時,他便難以自制,常稱“生不如死”,于是借酒澆愁,消磨余生。

          兩口過日子,整天對著一張苦瓜臉,甚至是發(fā)酒瘋,誰能受得了?所以李菊耦也因之郁郁而不自得,漸漸變得孤僻起來。

          1901年,李鴻章病逝,李菊耦陷入了巨大的喪父之痛。她是父親的掌上明珠,父愛之深,可比江海。出閣之前就不用說了,就是結(jié)婚后,父親李鴻章對她也是愛護(hù)有加。甚至后來她因丈夫酗酒而心情不好時,父親還常寫信來勸慰:“憂能傷人,殊深惦念,聞眠食均不如平時,近更若何?”慈父已逝,但殷殷之語,卻仍在耳,常令李菊耦黯然神傷,獨自垂淚。

          禍?zhǔn)虏粏涡?。父親走后的第二年,丈夫張佩綸也在郁郁不得志的痛苦中撒手人寰,撇下李菊耦與一雙幼小的兒女。當(dāng)時,李菊耦37歲,兒子張志沂7歲(張愛玲的父親),女兒張茂淵才兩歲(張愛玲書中常提到的姑姑)。

          為了重振家門,李菊耦開始致力于閉門教子,把希望寄托在兒子張志沂身上。承繼父母的良好基因,在棒打罰跪的嚴(yán)厲教育之下,張志沂也確實學(xué)有所成。但后來他卻沉迷鴉片,所以最終也無所建樹,辜負(fù)了母親李菊耦之厚望,實在令人嘆息。不過,其留有張愛玲一脈,也算是隔代之興吧。

          1912年,李菊耦因肺病去世。也就是在這一年,大清王朝結(jié)束,中華民國建立。

          精彩回放:兒子,奮斗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