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藍色清真寺游覽出來,它的對面就是圣索菲亞大教堂。到過伊斯坦布爾的人們都知道,這里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圣索菲亞大教堂,它的知名度 絕對在藍色清真寺和什么皇宮之上。所以人們都說:如若沒去圣索菲亞大教堂,那就不算到伊斯坦布爾、甚至不算到過土耳其。
我們的行程表上只是外觀圣索菲亞大教堂,導游還真是挺好,見我們幾個人眼巴巴的看著圣索菲亞大教堂,于是給了我們30分鐘的時間,自費進入大教堂參觀。
還好,當時排隊的人不算太多,幾分鐘之后就買到了票,飛奔了進去。
圣索菲亞大教堂是330年時由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6世紀時查士丁尼大帝把教堂改建成現(xiàn)在的模樣。奧斯曼帝國時期,圣索菲亞教堂改建為清真寺,周圍矗起四座高塔。教堂主體為長形,內(nèi)壁全用彩色大理石磚和五彩斑斕的馬賽克鑲嵌畫裝點鋪砌。
這座教堂并不高聳華麗的前廳大門,斑駁的磚墻訴說著歷史。 是啊, 如果建筑也知道苦難,它一定是沉重的,心中充滿了無奈與悲哀。
圣索菲亞大教堂承載了人類歷史的輝煌與恥辱。從天主教和東正教的爭端開始,這里見證了一次次流血的爭斗。拉丁十字軍的掠奪和破壞,已經(jīng)使教堂在被攻破前就破敗不堪;1453年,奧斯曼帝國將這里改造成最大的清真寺,神像被移走或覆蓋。如今,大教堂搖身成為伊斯蘭文明的建筑新典范,就在對面,與以他為藍本的藍色清真寺遙遙相對。
1453年5月29日的早晨,君士坦丁堡城市的上空飄蕩著烽火硝煙的味道,城市卻異常寧靜,索菲亞教堂的大門緊閉,蘇丹王的軍隊猶如潮水一般在這個城市寬闊的大街上迅速蔓延。在奧斯曼帝國士兵持續(xù)數(shù)周的圍攻下,這個已經(jīng)孱弱不堪的東羅馬拜占庭都城最終倒下了,那堵抵擋了上百年風雨飄搖的城墻在大炮如天雷般的重擊下驟然坍塌,敲響了帝國的世紀喪鐘。這個人類歷史上輝煌了1400多年的帝國,最后充滿羞辱的倒在一個年僅21歲的伊斯蘭君王默罕默德二世蘇丹的手中,而這位年輕的君王在4歲時就看到了遙遠的君士坦丁堡最輝煌的巔峰——圣索菲亞大教堂,他的誓愿變得越來越堅定,就是要將這棟拜占庭帝國最偉大的建筑獻給真主。
大廳正在修整,如果不是那些快要接近地面的吊燈,這里還真是有些昏暗。
大廳中昏暗的燈火懸浮在離地幾米的高度上,大廳里非常安靜,上方就是巨大的穹頂,
馬賽克圣母像高懸在陽光交織的穹窿上,1500年的風云變幻后,她的神采依舊清晰明朗。
馬賽克圣母像。
穹頂是圣索菲亞大教堂的靈魂,40個窗戶似乎將圓頂托舉在空氣中,從教堂內(nèi)可以看到晨光冉冉上升。自古以來人類為了讓靈魂向著更高的天堂接近,用建筑去凝結幾代人的藝術和設計精華。這個直徑32.6米,高55.6米的穹頂就像羅馬的萬神廟,用難以想象的傘骨結構支撐起這個巨大的圓頂。這是最精彩的設計,也是最驚險的設計,這個跨度不僅讓西方建筑達到了頂峰,連主持建造教堂的查士丁尼皇帝都不禁贊嘆道:“所羅門,我超越了你!”查士丁尼將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資源都放在了這個大教堂上,譬如埃及的石材、黎巴嫩的大理石、古希臘神殿中的柱子。
圣索非亞大教堂的特別之處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臘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間上,則創(chuàng)造了巨型的圓頂,而且在室內(nèi)沒有用到柱子來支撐。君士坦丁大帝請來的數(shù)學工程師們發(fā)明出以拱門、扶壁、小圓頂?shù)仍O計來支撐和分擔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間壁上安置又高又圓的圓頂,讓人仰望天界的美好與神圣。由于地震和叛亂的燒毀,圣索非亞大教堂經(jīng)歷過數(shù)次重修,尤其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一萬名工人、32萬黃金、并花費六年光陰裝飾圣索非亞大教堂。教堂是當時的城市中心。圣索非亞大教堂的大圓頂離地55米高,在17世紀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圣索非亞大教堂被改為清真寺后,在內(nèi)飾上作了很大的改動,將原來一些基督教里的東西都清理了出去,換上了伊斯蘭教的飾物,教堂內(nèi)隨處可見的伊斯蘭文字時刻提醒大家,這里不是教堂是清真寺。 1853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進行了宗教革命,獨立的土耳其擺脫了伊斯蘭的世界,成為歐亞之間的橋梁,圣索菲亞大教堂也不再是清真寺,而成為一個向全世界開放的博物館。覆蓋在圣像馬賽克上的石膏被除去,幽暗中基督左手拿著一本打開的書閃爍著金光,書上寫著:和平與你同在,我是世界的光。而窗外,悠揚而哀怨的穆斯林宣禮之聲飄蕩在伊斯坦布爾的上空。
來來往往的參觀者們。
這座象征東正教的教堂,被移走了祭壇和圣像,并用漆涂掉馬賽克鑲嵌畫,代之以星月、古蘭經(jīng)讀經(jīng)臺、往麥加朝拜的朝拜龕,并增建了回教宣禮塔。在幾乎保持原狀的情況下,土耳其建筑師錫南使圣索非亞大教堂變成了一座清真寺,高高聳立在教堂頂端千年之久的大十字架轟然跌落塵埃。于是,掛在柱頭上的大圓盤,黑底金字書寫著安拉和先知的名字,給這座恢宏的建筑打上了深深的伊斯蘭烙印。
人們說應當走到樓上,才能全景式地看到完整的圣索菲亞大教堂的內(nèi)部全貌,可惜,我沒有時間了,沒能過上樓,唉!留些遺憾給下次吧。
壯觀的內(nèi)部結構。鄭州裝飾公司寧波家裝設計業(yè)之峰裝飾公司
帶有濃厚伊斯蘭風格的小廳。
精美的金格柵。
馬哈茂德一世圖書館,是奧斯曼后期增加的設施。在這一道道精美的金花槅門里,曾經(jīng)收藏了5000部奧斯曼手稿。如今這些手稿被保存在托普卡帕皇宮里。
高大的圓柱拱券。
據(jù)說圣索菲亞大教堂無時無刻都在維修之中。
精美的馬賽克壁畫。
高大的穹頂。
歲月的積淀。
懸掛的吊燈。
碩大的空間。
支撐的圓柱。
天堂中的圣母瑪利亞。
明巴講道壇,由穆拉特三世于16世紀所建,基座為大理石,是典型的奧斯曼建筑。
一樓過廳的頂券。
鑲嵌畫。
圣索菲亞大教堂的宣禮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