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三十九回:菩薩道:"你不知道;當(dāng)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將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zāi)之恨。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來此,成了功績。"
看原文,也就是說如來聽說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于是欽點說“文殊啊,你去看看,如果這烏雞國王真的誠心善待咱們,就讓他趕著馬車帶著禮物來我這里,我讓他做個西天的大官”。
既然是聽說,那么如來是聽誰說的,還要急火火的欽點文殊菩薩親自下界度他上西天來做金身羅漢?如來當(dāng)然是聽了西天的那些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大佛的舉薦了。
慎重起見,文殊菩薩像觀音入唐朝訪取經(jīng)人那樣,微服裝扮成普通和尚私訪真相。可能也是仗著自己地位和本事吧,連個隨從都沒有帶。幾經(jīng)盤算終于來到烏雞國王當(dāng)面化齋供,微服的菩薩見了還擺架子、“言語相難”。佛家所稱化齋供,民間不過是比乞丐求食高大上一些罷了。面對文殊菩薩,烏雞國王當(dāng)場大怒:你個臭和尚化個齋供還要故意刁難本王?反了你了,老子不吃你這一套!于是吩咐衛(wèi)士:把這瘋和尚捆了,弄到城外御水河里泡幾天,銼挫他的狂妄之氣!!!
什么是御水河?就是護(hù)城河,也是皇城居民排污的地方。悲催的文殊大天尊還沒來得及說出自己的欽差身份,就被丟到污水溝里了。
佛界在有心人操作下,把個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事跡無限宣傳吹噓放大,直達(dá)佛耳了,如來都派文殊菩薩來考察了,縱使這烏雞國王再不濟(jì),面上文章也應(yīng)該做做吧。更何況能把自己宣傳的如此偉大,上面派大員來考察他,總會有風(fēng)聲傳到他的耳朵吧。所以文殊有恃無恐才微服私訪,他老人家也是想看看真正的烏雞國王怎么個好善齋僧。終于化齋化到國王面前,菩薩依仗著自己西天大尊者、欽差大臣身份,卻以一介布衣和尚貌相見,不但不敬國王,還故意以言語刁難相試探。對文殊菩薩來說,這也是正常的明察暗訪。
咦?。?!可是這烏雞國王就是個愣頭青的武將風(fēng)格:我是敬天禮佛,為此我還敕建寶林寺以供奉西天香火,但是我畢竟是一個人皇,憑自己的本事打下的江山,不是你玉皇大帝或者如來佛祖送給我的江山。三界之內(nèi)我敬重玉皇和各位大神,西牛賀洲我敬重如來和各位大佛以及眾佛子,但是我也是有脾氣的,隨便來一個賴和尚就對我如此不恭敬,我不殺你就是莫大的天恩了,泡你幾天蠻對的起佛祖了!?。≡跒蹼u國王看來,這文殊菩薩所化凡僧就是倒霉催的一個瘋和尚。
畢竟烏雞國王不是李世民。李唐王也是個硬核的主兒,如果不是被暗算先到了地府走一遭,估計觀世音大人比文殊菩薩在烏雞國的下場強(qiáng)不了多少。如果文殊菩薩也提前安排一下,讓烏雞國王遭受一番地獄之災(zāi),讓上下人等吹吹耳邊風(fēng),讓烏雞國王知道佛家厲害,還會有如此遭遇么?所以,站在烏雞國王角度來說,文殊菩薩的遭遇并不冤。當(dāng)然,作為菩薩居然被凡人水浸三天,里面還摻雜著的其他原由,這里暫且不提。
說到底,烏雞國王好善齋僧是半真半假。真的是他做的表面文章很成功,宣傳也到位。假的是他心高氣傲,并沒有敬天禮佛的真心。這才是烏雞國王會把凡僧裝扮的文殊菩薩浸入御水河的真正原因。
現(xiàn)實之中,也有許多這樣的案例。上級來考察任命干部,為了求得實情而微服暗訪,最終對這干部工作作風(fēng)能力和人品有了直觀真實印象,為干部的提拔重用或者樹立反面典型準(zhǔn)備了第一手資料。但是微服私訪也要有一定技巧,備一些功課。措施不當(dāng)不但達(dá)不到考察的最初目的,反而吃些窩憋虧也是常有的事。文殊菩薩的遭遇就是例子。
而不腳踏實地工作,只善于做表面文章,想投機(jī)取巧謀得高位,實際沒有真正心存敬畏的人,最終也難免會栽跟頭。像最后被溺水三年的烏雞國王,正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注:圖片來源為央視版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及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