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播音主持到“和珅”到“收藏大師”
本周,湖南衛(wèi)視《我們的師父》拜師團將迎來最后一位師父,他是國家一級演員、表演藝術(shù)家王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王剛表示:“其實我不是一個很善于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每一次所謂的轉(zhuǎn)型都不是我自己想要的?!毙驴靾笥浾?徐紹娜
給徒弟上“鑒寶”課 展示齊白石真跡外鏈優(yōu)化
眾所周知,從《宰相劉羅鍋》開始,王剛就成為了觀眾心中的“和珅”。在37年的演藝生涯中,他一共出演了三百多集和珅,不同的劇集,不同的風格,不同時期的和珅,都有不同的味道。對于演戲,王剛有自己的心得,他認為即使演同一個角色也可以有不同的角色風格,“你得遵循全劇的整體風格。比如有的偏正劇一些,有的偏喜劇一些,肯定是不一樣的。而且,不同的劇有不同的觀眾,大概就形成了不同的味道?!?/p>
除了演員,王剛還有個頭銜是“收藏大師”,他的收藏生涯是從10歲和父親一起逛古玩市場相中一個鳥籠開始的。后來在主持《收藏天下》時,王剛更擁有一雙“鑒寶慧眼”。采訪中,王剛直言他在表演和收藏方面的造詣都不是專業(yè)出身,更多是因為興趣和好奇。
本站錄制一開始,王剛就給徒弟們上了一堂文物鑒賞課,對于古董家具放置、保養(yǎng)的講究,還有怎樣才算好的藏品都進行了專業(yè)的解釋。其中王剛收藏的一幅齊白石真跡也引來了徒弟們的連連驚嘆。王剛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學習傳統(tǒng)文化很重要,“最令我們引以為豪的就是這些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字畫、古玩這些承載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包括節(jié)目中中式的廳堂,該坐哪把椅子,該怎么排位,里邊兒都有中國的傳統(tǒng)禮儀,須得講究一番”。
帶徒排話劇《斷金》
強調(diào)“戲比天大”
王剛是《我們的師父》最后出場的師父,也是最嚴厲的師父。見面第一天,他就帶領(lǐng)徒弟們前往劇院排演話劇《斷金》。《斷金》是由王剛和“鐵三角”的其他兩位成員張國立和張鐵林一起主演的話劇,以北京東安市場的變遷為背景,曾在國內(nèi)展開過三輪巡演,被網(wǎng)友列為“有生之年必看系列”話劇。
徒弟們?yōu)榻巧噾驎r,王剛也一直有認真觀察考量每個徒弟的表現(xiàn),他夸獎于曉光演戲很“穩(wěn)”,大張偉的范兒很“正”,劉宇寧是個“驚喜”,而董思成則演出了幽默感。此次排練,通過不斷地練習、聯(lián)排,四個徒弟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王剛指出,此次大張偉、劉宇寧、小董都不是大家平時熟悉的形象了,因為人物的需要在造型上做了相應(yīng)的“扮丑挑戰(zhàn)”,這令他很感動,他希望大家能夠接受徒弟們的造型,更希望大家能夠欣賞他們是好演員。
王剛還認為,在演藝圈其實是不是科班出身并不是很重要,“沒有什么"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說法,非科班出身的不見得就不比科班出身的優(yōu)秀。之前已經(jīng)有很多例子,在學習影視戲劇表演的大學里頭,好多剛上學沒多久就被劇組拉出去拍戲了。因此這一行,第一平時觀察生活,第二要有更多的實踐。所以,不用擔心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