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皇帝生前都會選好繼承人,以免去世時因為皇位引發(fā)不必要的流血斗爭。不過這繼承人的選擇,不是件容易事,有時候已經(jīng)選定好了又會廢掉,有時候眾人已經(jīng)覺得是某人無疑了,但最后登基的卻另有其人,其中的風(fēng)云詭譎、變化多端,非一般人能夠想象得到。
清朝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引發(fā)九子奪嫡,最后四皇子胤禛勝出,登基稱帝,即雍正帝,但胤禛登基是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的,消息一出,許多人懊惱頹喪,還有人對雍正這個新皇帝表示出極大的輕視與不敬,因為在他們看來,多次獲康熙責(zé)罵但也最受康熙寵愛的十四皇子胤禎才是康熙最想傳位之人。
胤禎是康熙的第十四個兒子,也是康熙最為寵愛的兒子,而且與雍正是一母同生的親兄弟,不過胤禎要比雍正幸運也幸福得多。雍正出生的時候,母親烏雅氏身份低微,沒有撫養(yǎng)皇子的資格,所以雍正自幼與生母分離,而胤禎出生的時候,烏雅氏已被冊封為德妃,因而胤禎是在生母的照顧呵護下長大的。
此外,雍正年少的時候表現(xiàn)平平,所以既沒有得到母親的照顧,也沒有得到康熙的重視,但胤禎就不同了,那個時候烏雅氏受寵正隆,愛屋及烏,胤禎也成了康熙最疼愛的兒子,而且胤禎生性聰穎好學(xué),這一點讓康熙十分喜歡,每次出巡都會將胤禎帶在身邊,跟屬下臣子們炫耀一番。
但也正是由于父母的寵愛加之一直以來的特權(quán)在身,胤禎的性子比較直來直去,說話做事少有顧忌,因而后來也遭受了康熙的不少責(zé)罵。像太子胤礽被廢后,胤禎便極力像康熙推薦他的八哥,被康熙好一頓說,但胤禛是個直性子,他認(rèn)為他的八哥能夠勝任太子之位,便犟著跟康熙爭,后來被大罵一頓,挨了二十棍杖。
不過這個事情過后,康熙轉(zhuǎn)念一想,覺得胤禎性子直率,倒也難得,于是慢慢的有意培養(yǎng)胤禎處理政事的能力,讓胤禎參與到國事中來,胤禎的表現(xiàn)十分出色,讓他十分滿意。后來,準(zhǔn)噶爾入侵西藏,康熙派胤禎率兵前去討伐,出征之前,給胤禎舉行了一場規(guī)格十分高的歡送儀式,猶如天子出征,所以朝中紛紛傳言,這皇位怕是非胤禎莫屬。
但未曾想,就在討伐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康熙突然病逝,留下遺詔,讓四皇子胤禛即位,所以胤禛在一派質(zhì)疑聲中登上皇位,是為雍正帝,而后立刻下旨讓胤禎移交軍務(wù),火速回京,因而曾經(jīng)被大家一致認(rèn)為會繼承皇位的胤禎,在回京后便失去了人身自由,在景山壽皇殿中被囚禁了數(shù)十年,被釋放時已是兩鬢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