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說過:“愛情對于男人不過是身外之物,對于女人卻是整個生命。”
女人和男人在思維認知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作為感性的女人,很容易在一段情感關系里無法自拔。
男人重決策和主導,他們相對于女人來說不會輕易的被情感所牽絆。
美國一項情感報告調查顯示,大多數的女人都會把愛情、家庭放在第一的位置,而大多數的男人則會把事業(yè)放在第一的位置,而愛人、婚姻則排在倒數二、三的位置。
正是由于這種差異,在絕大多數的婚姻結構內,女人多回歸于家庭,而男人仍舊是自由的。
所以自始至終,女人真正走進男人的內心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男人扮演的像是愛情關系里的操盤者。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在兩性關系中,男人不愿意和女人“共用”這三樣東西,不過是表面情侶。
史達爾曾在書中寫到:“愛情是女人一生的歷史,而只是男人一生中的一段插曲?!?/p>
男人在單身時渴望的是自由,男人在擁有了戀人之后仍舊期盼著自由。
但是愛情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夠使一個男人為了一個女人而改變,他變得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她,并且十分享受于這個過程。
如果一個男人,他不愿意和你共享他的時間,更不想為了你犧牲掉他的自由,這樣的男人一定是不夠愛你。
曾經有這么一對情侶,一開始是這個女生追的這個男生,大概三個月的時間,兩個人便確立了情侶關系。
這段關系并沒有這個女生想象的那么美好,她甚至覺得自己特別的疲憊和卑微。
男朋友經常玩失蹤,有時候一個禮拜也不會主動的去聯(lián)系這個女生,而她給他打電話的時候,也總是無人回應。
每次兩個人爭吵,他總會說讓這個女生學著獨立一點,他說自己也需要有私人空間,于是她經常會產生自我懷疑,覺得是不是自己太黏人了。
只有當他缺錢的時候,他才會想到她,才會主動的給她打一通電話,還好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疏導,這個女生想通了,和他果斷分手了。
正如莎士比亞說過的:“愛情里面要是摻雜了和它本身無關的算計,那就不是真的愛情?!?/p>
在愛情關系里,我們要愛一個人,同時也應該被愛,愛與被愛的需求圍繞著整段關系發(fā)展的始終。
如果一個男人他會給你輕易的許諾,但是從來不會兌現,他或許對你說過一些溫暖人心的話,但是從來沒有付出過實際行動,這樣的愛一定沒有走心。
男人比女人更知道自己在愛情關系里想要得到什么,他不愿意給你愛,同時對于你給予的愛不珍惜,那么女人留在這樣的男人身邊,是沒有任何地位可言的。
愛一個人就會無條件的把自己所認為最好的東西給他,也會去表達自己的需求,也懂得了解對方需要的是什么,在這種相互滿足的狀態(tài)下,才可以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關系,而表面上的情侶根本就不會注重這些。
心理學家布洛提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他認為不同的關系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對于一段親密的關系來說,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幾乎為零。
當一個男人他真正的去接納這個女人之后,心理上是沒有任何防備的,他所暴露在這個女人面前的一定是卸下偽裝之后那個最為真實的自己,他可能是脆弱的,也可能有很多不堪的一面。
真愛一個女人的男人,他是愿意和女人共享內心的秘密,并表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在心愛的女人面前,他渴望對方能夠給予她安慰,能夠真正的去了解他,另一方面,在心愛的女人面前,他更能夠體會到什么是安全感。
正如心理學家所說的,愛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是無限拉近的,他們很樂意向對方去訴說自己的秘密,在這個過程中也恰恰是一個情感傳遞和反饋的過程。
一份好的愛情,必定需要雙方之間相互合作,任何一方都必須做到關心對方大過關心自己,而這一點也恰恰是愛情中最為寶貴和令人珍惜的地方。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好的愛情一定是充滿著寬容和原諒的。”
當一個男人,他總是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如何使自己成功和獲得最大的利益,而不去想能夠為你做些什么,這樣的人是自私的,他也絕對沒那么愛你。
不愿意和你共享這些東西的男人,他可能會因為某些利益的東西與你走在一起,但是他絕對不會給你想要的幸福和愛,及時止損才是明智的方法。
參考資料:《愛情心理學》、《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