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得廣大百姓的喜愛。特別是有小孩的家長,都很注意讓小朋友多背些詩詞。有句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詩詞總是沒錯的。
而在古代,詩詞除了科舉考試和藝術(shù)展現(xiàn)外,還有許多現(xiàn)實中的大作用。關(guān)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詩詞故事吧。
根據(jù)古籍《醒睡編》記載,古代有一個書生叫做張松茂,他在年輕的時候和隔壁家的女孩戀愛,沒有結(jié)婚就偷偷約會,沒想到被女孩家里人抓個現(xiàn)行,直接扭送到官府。
在古代,這種和未婚女孩私通的罪名是非常重的。當(dāng)時有個御史叫王剛中,是探花出身,剛好出巡到當(dāng)?shù)?,看到這個書生眉清目秀,不像是壞人,就問書生說:“你也是讀書人,為什么要做這種無恥之事呢?”
張松茂連忙磕頭認(rèn)錯:“大人饒命,大人饒命?!毙睦镎f:“我只是犯了男人都會犯的錯誤。而且那個女的很喜歡我,我們是兩情相悅啊?!?/p>
御史抬頭看見府衙房梁的角落上有不少蛛網(wǎng)懸掛,心中一動,就對張松茂說:“你既然是秀才,應(yīng)該懂點詩詞吧。如果你能用蛛網(wǎng)為題材寫一首詩,那么我就饒你一命?!?/p>
張松茂還是有點才華的,聽到大人的話,眼睛一動,立刻就寫出了一首詩:“只因賦性太癲狂,游遍花叢覓異香。今日誤投羅網(wǎng)里,脫身還籍探花郎。”
這首詩雖然寫得很一般,但是和眼前的情景還是很貼切的。書生用蛛網(wǎng)來比喻自己的被抓羅網(wǎng),而希望探花郎大人能夠網(wǎng)開一面,饒過自己一次。
御史聽了,覺得這首詩寫得還行,就又指著竹簾,讓張松茂再寫一首詩。張松茂一看有戲,立刻就吟詩一首:“綠筠劈破條條直,紅線相連眼眼奇。只為如花成片段,遂令失節(jié)致參差?!?/p>
這首詩同樣是借此言彼。書生的意思是說自己和那個女孩之所以未婚先幽會,完全是因為紅線牽動,所以才會有失節(jié)的行為。
御史一聽,頻頻點頭,一連夸:“寫得好,寫得好?!比缓笏屑?xì)看了看狀子,發(fā)現(xiàn)男未婚,女未嫁,就說:“這樣吧,由我做主了,書生你就直接娶了這女孩,那么這個案子也就可以結(jié)案了?!?/p>
女孩的父親一聽急了:“這個書生是窮書生,窮的叮當(dāng)響,聘禮都沒有,怎么能夠娶我女兒呢?”
御史說:“能寫得出這么好的詩,說明還是有才華的,以后肯定有成就。這樣的好女婿你哪里找呢?還要什么聘禮?”
女孩的父親一聽大人這么說,仔細(xì)一想,覺得也有些道理,于是點頭答應(yīng)了。
御史于是寫下了一首判詞:“佳人才子兩相宜,致福端由禍所基。判作夫妻永偕老,不勞鉆穴隙相窺。”
這個書生因為能夠?qū)懺?,不用聘禮,只靠一首詩娶到漂亮妻子,也是十分幸運了,難怪千百年傳為佳話。
而根據(jù)古籍《堅瓠集》記載,宋代的狀元馮京以前也是個窮書生,因為某事牽連,被官差拘捕。
當(dāng)時馮京還住在一個寺廟里,看到衙役們包圍了寺廟,知道自己跑不了,心中非常難受壓抑,就快速的提筆在寺院的墻壁上寫了一首詩:“韓信棲遲項羽窮,手提長劍喝秋風(fēng)。吁嗟天下蒼生眼,不識男兒未濟中?!?/p>
這首詩感慨了自己懷才不遇,和韓信一樣無人問津的苦悶,也表達了自己悲憤的心情。當(dāng)時衙役的頭子看到了墻壁上的詩歌,覺得非常驚訝。他雖然不太懂詩,但是看這首詩能夠體會到馮京心中的志向,所以他就找到縣令,替馮京求情說:“大人啊,這個書生也沒犯什么錯,照我看,就把他放了吧?!?/p>
縣令也是很莫名其妙了:“這小子是不是給你送禮了,你才幫他說好話?”
衙役頭說:“哪有這回事?他是個窮鬼,怎么會有錢給我送禮?我是看他詩寫得很好,而且志向很遠(yuǎn)大。我感覺他不是池中之物,以后肯定會發(fā)達的?!?/p>
縣令就讓衙役頭把那首詩說出來聽聽,聽完之后笑了:“這小子看起來還蠻有志向的,反正他也沒什么大罪,就放了吧?!?/p>
結(jié)果馮京以后三元及第,不但做了狀元,還成為了宰相的女婿,風(fēng)光無限。而如果不是他的那一首詩,估計還要在監(jiān)獄里呆著呢。這也說明了古代詩詞的妙用呢。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和詩詞有關(guān)的故事呢?歡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