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張士誠后,于1367年對元朝進行了最后清除,天下大勢已經(jīng)一目了然。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自1368年稱帝之后,朱元璋在位期間一共31年,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6月24日)駕崩。終年70歲。
縱觀明朝276年,明朝的太子似乎都是“短命鬼”。
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乃是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朱標寬厚善良待人友善,對于弟弟們非常照顧,在眾多皇子中威信最高,朱元璋對于他也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在稱帝之后不久就立他為太子,欲將皇位傳給他。然而朱標卻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終年37歲。雖然古人的平均壽命相比較現(xiàn)在要短一些,但是37歲死亡絕對不是一個正常的年齡。
一個例子自然不夠,請接著往下看。
朱允炆就不說了,朱棣謀反之后他就不知去向,是生是死無法考證,況且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孫子,他沒當過太子,朱棣也沒當過太子,他直接奪走了朱允炆的皇位。
那么我們說一下朱棣的太子朱高熾。
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1378年8月16日出生,1425年病死,終年47歲,壽命也不長。朱高熾死后,由嫡長子朱瞻基繼位;朱瞻基1399年出生,1435年去世,死因不詳,終年38歲;朱瞻基死后,皇太子朱祁鎮(zhèn)繼位。
朱祁鎮(zhèn)當過兩次皇帝,期間曾因為宦官專權被逼退位,由朱瞻基的弟弟繼承皇位。之后朱瞻基又在石亨等人的幫助下,重新奪回帝位。而朱祁鎮(zhèn)的壽命也不長,只有37歲。朱祁鎮(zhèn)死后,皇位由長子朱見深繼承。而朱見深也是一個短命鬼,1487年病死,終年41歲。
之后明朝的皇帝就不再一一介紹了,反正他們的壽命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短。朱棣之后的13位明朝皇帝中,只有四個超過了40歲,其他的沒有一個活過40歲的。
朱元璋終年70歲,他的這個年紀在古代皇帝中其實是屬于長壽了,由此可見朱元璋并沒有“短命”的基因。但為何他的后代皇帝除了朱棣之外,但凡是做過太子的,壽命都沒有超過50歲的呢?
對于這個邪門兒的問題,我們或許從史書上看出一些端倪。
《明實錄》中有這么一段話:
太祖建大明,選宮址燕雀湖,填湖而建。然劉基(劉伯溫)阻之,太祖不聞?;M而噫吁:嗟乎!將禍以子孫矣!太祖不悅。
這段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說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就在燕雀湖的位置建了一座皇宮。劉伯溫得知后阻止朱元璋,但沒有成功,于是就悲傷驚嘆道:這對子孫不利啊!不過朱元璋絲毫沒有挺進劉伯溫的勸告,甚至對于劉伯溫的話非常不高興。
劉伯溫是歷史上著名的謀士,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成為皇帝,他的功勞是很大的。古代謀士不僅要有智慧以及才學,一般都會一些“相命”“風水”等技能。或許劉伯溫算出了朱元璋填湖破壞了風水,因此才阻止朱元璋,只不過朱元璋沒有聽從而已。因此,就有了前面劉伯溫的預言。
結(jié)果,劉伯溫的預言果然一一應驗。朱元璋的子孫幾乎都“中招”了,一個個的壽命短暫。
明朝的衰亡,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明朝皇帝壽命都比較短。明朝滅亡后,很多人也都看出了明朝皇子們的不幸,有些明朝遺老總結(jié)道:“正宮所生太子,不吉也?!?/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