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在九十四年的歷史中歷經(jīng)多輪院長人事更迭,剛剛退休的單霽翔是故宮的第六任院長,接任的王旭東是故宮第七任院長,搜狐文化小編整理出故宮七任院長的圖集資料,故宮今日的輝煌離不開前幾任院長的努力與堅守,同時也祝愿新任故宮院長王旭東能再創(chuàng)佳績,讓故宮綻放新的光彩!
首任院長 易培基(任職時間:1928年10月—1933年7月),1880年2月28日出生,湖南省長沙市人。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校長、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畢業(yè)于湖南方言學堂,曾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參加武昌起義,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tǒng)黎元洪的秘書。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成立,任理事兼文物館館長。1933年,因故宮盜寶案蒙遭冤屈,被迫辭去院長之職,移居天津,轉(zhuǎn)至上海法租界。1937年9月病故,終年57歲。
第二任院長 馬衡 (任職時間:1934年5月—1952年5月),浙江鄞縣人,字叔平,別署無咎、凡將齋。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金石考古學家、書法篆刻家。早年入讀南洋公學(現(xiàn)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曾學習經(jīng)史、金石諸學。精于漢魏石經(jīng),注重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任職故宮期間,正值抗戰(zhàn)軍興,神州板蕩,馬衡親身參與、領導了故宮等處“國寶”的南遷與西遷,厥功至偉。
第三任院長 吳仲超(任職時間:1954年1月—1984年10月),上海南匯大團鎮(zhèn)(今劃歸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曾任中共華東黨校副校長兼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副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助理,故宮博物院院長兼黨委第一書記等職。任職故宮后,在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上,基于綜合型古代藝術博物館的性質(zhì),對不適應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的組織機構(gòu)進行了調(diào)整,對故宮的文物保管、陳列展覽、學術研究等工作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第四任院長 張忠培(任職時間:1987年6月—1991年9月),1934年生,祖籍湖南長沙,著名考古學家,吉林大學考古專業(yè)的創(chuàng)建者。195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研究院名譽院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在任職故宮期間對博物館的制度建設、體制改革、文物保護和總體規(guī)劃等方面提出許多新理念和新做法,推動了故宮博物院的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管理,為中國博物館界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
第五任院長 呂濟民(任職時間:1991年9月19日—1993年11月),1928年11月生于安徽。1961年蘇聯(lián)莫斯科文化學院副博士研究生畢業(yè)?;貒?,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群眾文化局局長,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等職。
第五任院長 鄭欣淼(任職時間:2002年9月—2012年1月),1947年10月生,陜西人,大專學歷(1985年陜西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先后在中共澄城縣委、渭南市委及陜西省委工作,曾任陜西省委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陜西省委副秘書長。1992年11月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組組長。1995年9月任青海省副省長。1998年12月任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第六任院長 單霽翔(任職時間:2012年1月—2019年4月),1954年7月出生,江蘇江寧人。1971年1月參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研究生,工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高級建筑師、注冊城市規(guī)劃師。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級)、故宮博物院院長。2019年4月8日,單霽翔退休。
第七任院長 王旭東(任職時間:2019年4月8日— )1967年生于甘肅山丹。研究館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F(xiàn)任故宮博物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