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一開始就交代了梁山泊好漢的命運,王進史進就是證明!
文學(xué)漫談第三百五十八期,點評的是施耐庵(也有說是施耐庵與羅貫中合著)的小說《水滸傳》。不是歷史人物,不是影視劇人物,不是其他文學(xué)小說,請大家予以區(qū)別!歡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請先看下施耐庵(也有說是施耐庵與羅貫中合著)的原著好嗎?如果你喜歡,就請關(guān)注本號“搜狐號蟲子天下”吧!
上期咱們說到,在小說《水滸傳》當中,最聰明的應(yīng)該是皇帝宋徽宗,一個小旋風柴進的遭遇,就足以證明。這一期,咱們再來聊聊大家一直都在爭議的兩個話題,一個是,王進這么厲害的人物,為何不去梁山泊,另一個,就是史進并不是最厲害的,為何梁山泊好漢當中,他卻是第一個出場的。
關(guān)于第一個問題,其實之前蟲子天下已經(jīng)點評過,王進之所以沒上梁山,是因為在王進的骨子里,就沒有想當草寇的心。畢竟,王進祖輩都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出身,自然是看不起落草為寇的生涯的。所以,王進情愿是老種經(jīng)略相公那里謀個安身,也不愿去落草為寇。
由于受到王進的影響,一開始的史進,其實也是這種想法。對此,在書中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朱武道:“哥哥便在此間做個寨主,卻不快活?只恐寨小,不堪歇馬?!笔愤M道:“我是個清白好漢,如何肯把父母遺體來點污了?你勸我落草,再也休題。”
在上面這段描寫當中,已經(jīng)在少華山落草為寇的朱武等人,勸說史進入伙,那么,史進是怎么回答的呢?史進的態(tài)度很明顯,那就是“我是個清白好漢,如何肯把父母遺體來點污了?”很明顯,史進這是受到了王進的影響。
但是,說到這里,問題就又繞了回來,王進為何不是梁山好漢?史進并不是最厲害的,為何第一個出場?其實,《水滸傳》一開始就交代了梁山泊好漢的命運,王進史進就是證明!因為,王進和史進,其實就是小說《水滸傳》當中,出場人物的分水嶺。
在王進之前,出場的主要人物,除了高俅之外,基本上都是自身清白的人。當然了,王進也是,他只是得罪了高俅,才不得不選擇逃亡。
而史進呢?王進初次見到史進,史進也是一個清白的人。雖然史進有點愣頭青的感覺,但是當時的史進,還是一個熱血青年,有著他美好的夢想。但是,當王進離開之后,史進就有點變了,不再是那種積極上進的人,反而與少華山的草寇們有了聯(lián)系,并最終,受到所謂的哥們義氣的影響,成為了一個不清白的人。
現(xiàn)在,就能很好的解釋了,王進為何不是梁山好漢的原因了。因為,在小說的作者看來,凡是上了梁山泊的人,雖然都被稱為好漢,但是都不是清白之身了,每一個人的手上,都有殺人越貨的勾當。王進在小說當中,從沒殺過任何一個人,也沒害過任何一個人,所以,他不能稱為梁山泊的好漢。
而史進并不是最厲害的,為何第一個出場?答案其實也很明顯,史進的第一個出場,就是想通過史進從一個清白之人,蛻變成一個不清白的人,來證明,從他之后,所有出場的所謂的梁山泊的好漢們,每一個人都不是清白的。
所以,結(jié)合著這兩個原因,咱們可以看出來,雖然整部《水滸傳》,講述的就是梁山泊好漢們的興衰史,但是其實從一開始,作者就已經(jīng)通過王進和史進之間的交集,就交代了梁山泊好漢的命運。這個命運就是,既然都不是清白之身,自然最終都不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
而所謂的好結(jié)果,自然就是像王進選擇的那樣,避開像高俅等奸臣的陷害,選擇到像老種經(jīng)略相公鎮(zhèn)守的邊疆那里取謀求另一種生路。只是,從史進開始,一直到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那108條所謂的好漢們,似乎都沒有王進的那樣的眼光,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看重了那虛無縹緲的官位,而忽略了朝廷當中奸臣的存在。
所以,蟲子天下才說,王進史進就是證明。王進能證明,不貪圖富貴,躲避奸臣的陷害,才能得以善終。史進能證明,既然已經(jīng)不再是清白之身,再怎么努力,都逃脫不了悲慘的命運。
關(guān)于小說《水滸傳》的點評,到今天暫時告一段落。從下期開始,咱們來聊聊另一部和宋朝有關(guān)系的小說《楊家將演義》的話題。如果你喜歡,就請繼續(xù)關(guān)注蟲子天下吧!
依據(jù)事實,說出真實的感想!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guān)注蟲子天下,看更多有態(tài)度的原創(chuàng)文學(xué)點評!如果你同意蟲子天下的點評,希望能得到你的點贊、分享和轉(zhuǎn)發(fā)!如果你不同意蟲子天下的點評,蟲子天下恭候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