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
項羽北上救趙,劉邦帥軍西進。因秦軍主力都在巨鹿,劉邦西進并未遇到大軍攔截,只是考慮如何攻破城池。劉邦行軍至陳留附近,在陳留接受儒生酈食其的建議,攻占了陳留的糧倉,得到大批糧食,有了這些糧食,劉邦的軍隊就不必掠奪居民的糧食,劉邦也可以采用懷柔政策,對投降的秦軍都給予豐厚的待遇,所以劉邦能夠較為順利的向咸陽進軍。(劉邦是很討厭儒學的,且劉邦待人傲慢無禮。但是劉邦眼光獨到,總能夠分辨出人的才能,對于有才能的人劉邦又總是非常大方,并且忽視這些能人的短處,所以劉邦的身邊逐漸聚集了非常多有各種才能的人。)劉邦封酈食其為廣野君,酈食其成為劉邦的第一外交官,在后來的楚漢之爭聯(lián)絡(luò)各路諸侯協(xié)助劉邦,立下大功。
劉邦未到咸陽時,項羽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巨鹿之戰(zhàn)。秦朝趙高殺了秦二世,趙高又為秦人所殺,秦子嬰繼任為秦王,鑒于天下之勢,去皇帝號,復(fù)戰(zhàn)國時秦王號。劉邦帥軍至咸陽附近的藍田,擊潰守衛(wèi)的秦軍,秦子嬰無力抵抗,于是向劉邦投降,秦朝至此滅亡。
“先入咸陽者王”,劉邦入咸陽,志得意滿。然此時項羽帥四十萬大軍也已經(jīng)到了咸陽附近的鴻門,劉邦的下屬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告密:“沛公欲王關(guān)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關(guān)中:即關(guān)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咸陽在其中,此地是秦國橫掃六國的根基。)項羽大怒,準備次日進攻劉邦。
當時劉邦兵力不足十萬,項羽軍四十萬,實力相差太遠,且項羽巨鹿一戰(zhàn)威震天下,劉邦自知非項羽對手。劉邦即派人向項羽說明情況,愿意奉項羽為王。項羽對于服軟的人總是下不了手的,所以放過了劉邦。項羽的謀士范增差點被項羽氣死。(司馬遷《史記》里精彩的記錄了這一幕,后人稱之為鴻門宴)
項羽入咸陽,屠咸陽城,殺子嬰,火燒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秦始皇時將天下書籍焚燒,但咸陽還保留著先秦時期的大量文書,經(jīng)項羽這一把大火,很多書籍從此消失。
項羽尊楚懷王為義帝,封諸侯為王(廢除中央集權(quán)制,恢復(fù)為原來的分封制):劉邦封在巴、蜀為漢王;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個秦降將分秦地而王,扼守劉邦出蜀的路線;封張耳(劉邦故人)為趙地常山王,將原來的趙王歇遷徙到代地,封為代王;齊人田都從項羽入關(guān),有功,封為齊王;戰(zhàn)國時期,齊國最后一位國君齊王建的孫子田安封在齊地濟北,為濟北王;將原齊王田市遷到貧窮的膠東為王(齊王田市的叔叔田榮對項羽此舉大怒);陳余,張耳原來的好友,后反目,因不隨項羽入關(guān),但他在當時很得天下人心,所以項羽封他為侯,以三縣為食邑。(項羽分封了很多諸侯王,但與后文所述無關(guān),不一一說明)。項羽自己定都彭城,號西楚霸王。(霸王:原意是諸王之王,因項羽太能打仗、武藝天下無雙,后世的人反而將霸王引申為軍事能力超群、武藝了得的意思)
項羽分封諸侯后,各路諸侯帶軍隊各自歸國。劉邦懼項羽惦記著自己而借口攻打自己,回到封地巴蜀后火燒棧道,表示自己不再回中原地帶。
項羽自號霸王,那么義帝楚懷王就非常礙事了,于是項羽令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殺了楚懷王。
齊國田榮怒項羽之不公,帶領(lǐng)齊人打敗想去齊地為王的田都,田都逃跑到項羽處哭訴。田榮的侄子齊王田市害怕項羽,決定遷到膠東去,田榮派人追殺,將田市殺掉。田榮又帶兵攻打濟北王,殺了田安。田榮統(tǒng)一了齊國,自立為齊王。
陳余也不服項羽的分封,向田榮借兵,攻打常山,驅(qū)逐常山王張耳,迎接被項羽遷到代地的趙王歇為趙王,趙王歇感激陳余,封陳余為代王。后來張耳到劉邦處為客卿。
齊王田榮派人送將軍印綬給彭越,誘彭越在項羽后方進行游擊戰(zhàn)略,騷擾項羽的糧道。(天下攻秦時,彭越也聚集了上萬軍隊,但彭越?jīng)]有跟隨項羽入關(guān),因而項羽沒有封彭越,彭越的軍隊相當于一個很有實力的山賊團伙。)
這樣,北邊以田榮軍隊為主力,趙歇軍隊為輔與項羽軍隊正面對抗,彭越在南方游擊騷擾項羽,搶掠項羽的軍糧。
漢王劉邦見齊、趙等地與項羽對抗,謀士張亮,將軍韓信都勸劉邦抓住機會,逐鹿中原,于是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兵偷襲三秦之地,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投降項羽而導(dǎo)致二十萬秦軍被項羽坑殺,秦人怨恨此三人,所以劉邦得以擊敗三人,奪取關(guān)中平原。劉邦懼項羽討伐自己,令張良修書給項羽,大意是:當初楚懷王與天下約“先入咸陽者王”,漢王只是奪回屬于自己的地方,絕對不敢跟霸王作對。劉邦此時已經(jīng)占有巴蜀和關(guān)中平原,這可是當年秦國吞并天下的基地。巴蜀是巨大的糧倉,而關(guān)中平原則有大量的馬匹,可以組建強大的騎兵軍團,這些是爭奪天下的根本。
項羽得張良書,不是不想討伐劉邦,只因關(guān)中離楚地甚遠,而齊楚趙交界,楚軍已經(jīng)深入齊國腹地與齊軍交戰(zhàn),項羽希望盡快打敗齊軍,再回頭收拾劉邦。
項羽封故人鄭昌為韓王,以防備劉邦繼續(xù)東進,自將大軍與田榮戰(zhàn)。田榮不敵項羽,項羽一路向齊腹心推進,所經(jīng)過的城池大部分燒殺擄掠,齊人恐懼。田榮軍潰敗,田榮最終被平原縣民殺死。因項羽軍隊殘暴,齊人不附,田榮弟弟田橫又糾集齊人對抗項羽軍,項羽軍因此滯留齊地。
劉邦見項羽無法抽身,繼續(xù)東進,司馬欣、董翳等都投降劉邦,章邯獨守都城廢丘,對劉邦不構(gòu)成威脅。于是劉邦東進擊敗韓王鄭昌,進入洛陽城。劉邦在洛陽為楚懷王發(fā)喪,借項羽弒殺楚懷王之故,聲討項羽,再集合五路諸侯(魏王豹、殷王司馬卬、河南王瑕丘申陽、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集合五十萬大軍,乘彭城空虛,一舉攻下彭城。劉邦與各路諸侯在彭城置酒高會,以為大勢已定。
項羽聞劉邦偷襲彭城,即帥三萬精兵回師彭城。三萬兵對抗五十萬,且五十萬大軍以逸待勞、兼有城池之固,似乎項羽毫無勝算。
項羽帶領(lǐng)的軍隊雖然殘暴,也因分封諸侯惹下眾多諸侯怨恨,但項羽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楚軍跟隨項羽征戰(zhàn)多年,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視項羽為神,其戰(zhàn)斗力諸侯無人能比。項羽的軍事能力更是史上少有,他利用楚軍對諸侯的震懾力,以及諸侯軍軍令不統(tǒng)一,麻痹大意等因素,帥楚軍與漢軍在彭城東邊的雎水大戰(zhàn),急襲諸侯軍的指揮中心。
劉邦軍的指揮系統(tǒng)癱瘓,五十萬大軍潰散,各自逃命,死亡的漢軍尸體令雎水為之不流。劉邦在極少隨從的跟隨下,帶著兩個兒女逃命,自己的父親和妻子也顧不上了。路上害怕楚軍追擊,嫌馬車跑的慢,將兩個女兒趕下馬車,交由隨從保護,自己逃命。后來只找回兒子,父親妻子女兒均為項羽俘虜?!?/p>
劉邦潰逃,五路諸侯全部棄漢從楚,漢軍有一敗涂地的危險。
劉邦逃到下邑,潰散的士兵逐漸聚攏過來。劉邦另一個人格特征在此時又顯現(xiàn)出來:不畏挫折,越挫越勇。劉邦叫一個名叫隨何的隨從前去勸說九江王英布背叛楚國,拖住項羽大軍。隨何果不辱使命,英布背叛項羽,項羽因此被英布軍隊拖住,劉邦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nèi),漢初三杰之一蕭何征集了士兵與糧草支援劉邦,劉邦也一刻沒閑著,將漢軍包圍圈中的章邯軍擊破,章邯自殺。隨后大軍聚集在滎陽,以韓信為將,大破項羽軍。
至此,楚漢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