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 乙巳月 乙丑日 宜讀此文
01 清華簡的橫空出世
2008年,時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希宴請傅璇琮夫婦,李學勤教授作陪,席間李教授向陳希談起這批竹簡,陳希認為此事重大,他拜托李教授去確認竹簡真?zhèn)危羰钦娴那迦A大學就花錢買下來。
為此李教授再次到香港,聯(lián)合一眾專家確認竹簡為真,這時清華大學校友趙偉國出資買下所有竹簡,捐贈給清華大學,由清華大學珍藏,并將竹簡上文字整理公布,故稱清華簡。
珍貴的清華簡
這批竹簡一共有2388枚,通過碳14鑒定,可以確定成書于戰(zhàn)國中晚期,李學勤教授推測竹簡出自湖北,制成年代在白起伐楚之前。清華大學組織專家解析這批竹簡,一共整理出63篇書,分為十輯,記錄了很多我們不曾知道的歷史,也推翻了很多我們的認知,烽火戲諸侯便是其中之一。
02 《史記》中的烽火戲諸侯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shù)舉烽火。其后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史記》
這是《史記》中記載的,歷史教科書上寫的,也是我們認知的西周滅亡的原因,然而在《清華簡》等史料出現(xiàn)之前,就有很多人對這段記載提出疑問,歷史大家錢穆先生在他的《國史大綱》中就直言不諱“此委巷小人之談。”
烽火戲諸侯中關鍵是“烽火傳訊”,根據(jù)各項史料記載,烽火傳訊是漢初才出現(xiàn)的,用來預警匈奴敵情,距周幽王時期將近300年。就和現(xiàn)在很多影視劇一樣,我們現(xiàn)在有蘋果吃,自然而然地認為古人也有蘋果吃,于是在各種古裝劇中,蘋果經(jīng)常出現(xiàn),殊不知蘋果是在清朝道光年間傳入我國的,距今也才170余年。
其次,就算西周時期有其他傳訊手段,也無法實現(xiàn)“烽火戲諸侯”中諸侯同時趕到的場景,錢穆大師說“諸侯并不能見烽同至”。西周都城在鎬京,現(xiàn)在西安附近,關中這塊區(qū)域叫“宗周”,是周王室的直屬領地,諸侯分封的土地大多在關東,像齊國、魯國在山東,晉國在山西,鄭國在河南,衛(wèi)國、燕國在河北等,他們距離鎬京的距離差異很大,怎么可能同時趕到?
最后也是錢穆大師提出的“此有何可笑?”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目的是為了逗褒姒一笑,那么諸侯來回折騰有什么可笑的地方呢?
03 被掩蓋的政變
周幽王確實是被殺了,但是死因和“烽火戲諸侯”中不同。在“烽火戲諸侯”中是活躍在關中地區(qū)的戎族(西戎)攻打鎬京,未等諸侯勤王部隊趕到,就攻破了鎬京,周幽王出逃至驪山,被西戎追上殺死;然而歷史事實是周幽王率軍討伐申國,申國聯(lián)合繒國和西戎抵御,雙方交戰(zhàn)周幽王戰(zhàn)敗被殺,隨軍的太子伯服也被殺,叛軍趁機攻入了鎬京。
沒錯,并不是西戎進攻周幽王,而是周幽王主動攻打申國,申國聯(lián)合西戎擊殺了周幽王,這也從側(cè)面完全推翻“烽火戲諸侯”,因為“驪山一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
周幽王為什么要討伐申國?這事還真和褒姒有關。周幽王的王后叫申后,是申國國君的女兒,兩人生有兒子叫姬宜臼,被立為太子,然而周幽王八年,他卻廢掉了申后和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為后,褒姒的兒子姬伯服為太子,后來申后和宜臼不服逃回了申國,周幽王非常氣憤,發(fā)兵攻打申國,這才有了上面的故事。
周幽王為什么要立褒姒為后,伯服為太子呢?因為他是在給正宮正位,褒姒是他的原配,伯服是他的嫡長子!當然這部分是推斷,并沒有明確史料記載。主要的依據(jù)就是“伯服”名字中的“伯”字,先秦時期取名非常講究,對排行相當重視,古人排行以“伯仲叔季”來區(qū)分,“伯”就是老大的意思,所以說姬伯服就是周幽王的嫡長子。
很多人有疑問,長子不一定是嫡長子啊,也有可能是庶長子,說伯服是嫡長子的依據(jù)還是“伯”字,如果他是庶長子,不應該叫伯服,而應該叫孟服,因為庶出的排行是“孟仲叔季”。所以有了上面的大膽推測。
那為什么周幽王繼位之后褒姒沒能成為王后,反而是申后成了王后呢?接下來也是一段推測,周幽王立申后為后是出于政治妥協(xié),是對西戎的妥協(xié)。申后是申國國君的女兒,而申國在一定程度上也屬于西戎,被稱作申戎,周幽王立申后為后就是向申國、西戎示好。
為什么周天子要向申國、西戎示好妥協(xié)呢?這個原因很可能要追溯到周幽王的父親周宣王。周宣王早期是一位有為之君,開創(chuàng)了“宣王中興”,但是晚年獨斷專行,濫殺大臣,頻繁對外用兵,攻打獫狁、西戎、淮夷等戎夷部落多次戰(zhàn)敗,特別是在討伐姜戎和楚國時遭遇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國力大損。
周王室式微,關中時刻面臨西戎的威脅,而且周宣王早期多次討伐西戎,把西戎打得很慘,現(xiàn)在周天子的軍隊打沒了,難免西戎有報仇的欲望,周宣王以及繼位的周幽王無奈選擇政治聯(lián)姻,以申后為王后,穩(wěn)住局勢也在情理之中。
為什么周幽王又要廢申后呢?廢黜申后的時間是周幽王八年,此時距離周宣王千畝大戰(zhàn)失敗已經(jīng)過去16年,也許是周幽王認為經(jīng)過16年的休養(yǎng)生息,自己的實力已經(jīng)恢復,可以和西戎站著說話了吧,而站起來的第一步拿申后開刀非常合乎情理。
這一舉動歷史上并不罕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宣帝劉洵,登基之前劉洵在民間流浪,有一位患難妻子許平君,登基后由權(quán)臣霍光執(zhí)政,霍光女兒霍成君也嫁給了劉洵,劉洵堅持立許平君為皇后,但是不久之后許平君被霍家人毒死,霍成君上位成為皇后,劉洵敢怒不敢言,然而霍光一死,劉洵便將霍家連根拔起,廢黜霍成君皇后之位。只不過周幽王沒有漢宣帝那樣的雄才大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導致身死國亡。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也并不是太史公編造,在更早的《呂氏春秋》中也有同樣的記載,說明先秦時期確實有這樣的說法,那么這種說法是誰造的謠呢?
我推測是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姬宜臼,周幽王被殺后,申國國君擁立外甥宜臼繼位為周平王,周平王弒君殺兄,為諸侯所不容,他繼位之后諸侯九年不朝貢,虢國等諸侯甚至擁立周幽王的弟弟為周攜王,拒不承認周平王的合法性。那么周平王制作這樣一個丑化周幽王、弱化伯服身份的故事來彰顯自己的法統(tǒng)也合情合理。
以上諸多內(nèi)容均是合理推斷,希望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史料來撥開先秦時期的面紗。插一句題外話,為什么先秦時期的史料這么少,當然有年限較為久遠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秦始皇和項羽兩人焚書,大量史籍付之一炬,既然咸陽城內(nèi)的都被燒光了,那么秦始皇陵中是否有隨葬的文獻呢?
寫在篇尾的話:每天更新從春秋到清末的重大歷史事件,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厭倦了教科書上淺顯的文字,請點擊下方公眾號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感受華夏歷史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