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前一段時間去一個朋友家玩,我到的時候孩子正坐在客廳里玩玩具。“樂樂把玩具收起來。家里來客人了?!焙⒆诱0驼0脱劬粗鴭寢?,說道:“媽媽,我收玩具你給我買棒棒糖好不好?”“好!那你快把玩具收起來!”孩子聽到肯定回答后馬上開始收拾起了玩具。
“你把作業(yè)做完了,干什么都行!”
“你先把這個吃了,我就帶你去玩碰碰車!”
“不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今天就沒有睡前故事了?!?/p>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呢?我們是不是常常就是和孩子這樣進行條件式的談判呢?但是這樣的條件交換真的對孩子成長有利嗎?明顯不是的,我們這種條件交換的哄兒方式雖然可以立馬見效,但是弊端不小:
最大的問題就是模糊了孩子的是非觀,讓孩子以為只要通過條件的交換就可以做任何事。其次就是抹殺了孩子本身的內(nèi)在動機,讓孩子失去了自己內(nèi)在探索成長的動力,轉(zhuǎn)化為用條件交換進行的成長模式,這樣被條件交換侵蝕的孩子,難道不可怕嗎?
我們真正能給予孩子的不是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孩子的條件,而是給孩子劃清楚底線明白自我管理,這才是孩子成長的健康之路!
貳
育兒節(jié)目《超級保姆》中經(jīng)??吹揭恍┖⒆釉谧约旱囊蟮貌坏綕M足的時候,把自己的襪子脫掉把腳放在冰涼的地板上或者使用撒潑打滾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往往很多父母被孩子這樣威脅的行為激怒或者是不知道怎么辦,甚至只能跟孩子一步步談條件。
我覺得這是一件可怕而且悲哀的事情,這也是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反思自己是如何和孩子談條件讓他懂得了這樣來做的?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這時候我們沒有及時糾正我們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這種習慣,孩子到青春期到成年之后他還會以更激烈的方式去和你談條件。
孩子是天生的心理學家,他總在不自覺中將我們父母的死穴牢牢掌握在手上,可能用父母內(nèi)心最柔弱的點來談條件獲得他想要的一切。而這一切之始,可能正是我們和孩子談條件的教育方式。
條件交換的成長之路,把成長看作是一件沒有任何感情的物品,而孩子真正的成長是帶著愛的流動的,作為父母的我們只有讓孩子懂得底線,才是給孩子的成長樹立起一道防護的長廊!
叁
“你為什么不相信你媽媽?”
“她就喜歡開空頭支票,說我總分達到多少以上就帶我去玩,結(jié)果公司要加班;說我考級考過就給我獎勵,結(jié)果等一下再等一下;這就算了有一次難得實現(xiàn)了諾言給我買了我喜歡的滑板卻嫌棄我都沒有用過,這是她拿條件和我換的憑什么錯的都是我……”
咨詢室里孩子的回答讓我深思。
我們是不是完全不能和孩子講條件?似乎也不是如此。作為父母的我們即使有時候和孩子講條件也要劃清楚我們的底線,讓孩子明白不是在做條件交換,條件只是一個外在機制,更重要的是孩子內(nèi)心的動力和動機。
所以我們對待與孩子講條件的問題不能只是簡單的當做一種方法,其次一旦形成諾言要言出必行及時支持鼓勵孩子,更不能以條件為威脅隱形責備孩子,只有家長自身認識到要給孩子劃清楚底線是最重要的事,孩子才能順著這個方向標成長。
當然,這或許很難,也正是因為難并且不容易做到,我們才要不斷學習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
本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以便更正或刪除。